목록

中和殿營建都監儀軌 중화전영건도감의궤

  • 편저자 : 營建都監(朝鮮) 編
  • 청구기호 : 奎14345
  • 간행연도 : [光武5-8年(1901-1904)]
  • 책권수 : 1冊(179張)
  • 판본사항 : 筆寫本

이용 가능한 디지털 자료

원문 이미지 원문 텍스트

열람복제 신청

방문 열람 자료 복제

+글자크게 -글자작게 인쇄인쇄 저장저장 오류신고오류신고 URL복사URL복사 서지다운로드서지다운로드

원문 텍스트가 구축된 경우 목차를 선택하면 원문 텍스트를 열람할수 있으며 재선택시 보고 있는 원문정보가 닫힙니다.
책별 목록

목차정보 모두열기 모두닫기

  • ▶中和殿營建都監儀軌全
  • 目錄
    001a
    [001a]
    中和殿營建都監儀軌目錄
    座目
    時日
    詔勅 附 奏本別單
    圖說
    上樑文
    儀註
    頒 詔文
    財用 附月銀匠料
    照會
    訓令
    來照
    [001b]
    來牒
    報告
    甘結
    賞典
    稟目
    實入
    工匠
    儀軌
  • 座目
    002a
    [002a]
    座目
    提調 宮内府大臣臨時署理議政府贊政尹定求 辛丑七月十三日 命癸卯九月二十九日遞
    宮内府大臣臨時署理議政府贊政成岐運 癸卯十月初一日 命甲辰二月二十九日至
    郞廳營繕司主事李鎬潗 辛丑七月十三日 命壬寅九月二十一日至
    掌禮院敎坊司主事林健相 辛丑七月十三日 命壬寅二月初二日移差
    六品徐廷大 壬寅二月初二日差下甲辰二月二十九日至
    別看役主殿司長李世基
    度支部財務官韓在鎭
    内部參書官李海鵬
    度支部財務官嚴仁永
    營繕司技師宋啓昌
    營繕司主事崔元章
    [002b]
    雇員張斗鉉
    高仁植
    安基鉉
    林洛鉉
    金相德
    金孝演
    延禹錫
    吉炫範
    崔浩成
    李鶴俊
    金浩貞
    李相基
    [003a]
    書寫金光鉉
    朴齊豊
    崔德明
    庫直金載殷
    朴羲溶
    㢘應烈
    朴漢鳳
    金在明
    金應杓
    使令全弘植等九名
    使喚池成龍等九名
    水工任百源等三名
    [003b]
    牌長資憲鄭順玉
    資憲李千萬
    嘉善崔完基
    資憲崔致炫
    司勇崔元鎬
    通政朴容健
    閑良尹英
    嘉義韓千萬
    出身李聖兊
    崇政金亨植
    通政金興山
    嘉善朴健植
    [004a]
    嘉善閔學信
    嘉義李春成
    正憲李基聲
    資憲韓錫永
    出身金允中
    嘉善安瑞鉉
    出身金晉鎬
    崇政梁在善
    正憲崔鍾植
    出身金夀萬
    嘉義金學昇
    資憲梁永雲
    [004b]
    司果洪慶一
    待令廵檢金善益
    張重鉉
    崔崙明
    李昌漢
    李鎬仁已上警務廳
  • 時日
    005a
    [005a]
    光武八年 甲辰 二月 日儀軌
    時日
    辛丑七月十三日都監堂郞差出 宮内府擧行
    十五日會同于營繕司
    二十七日設都監于仁化門外前侍從院
    八月二十九日治石始役
    九月初一日治木始役
    壬寅正月二十九日巽時開基始役
    三月十五日辰時 中和殿定礎
    二十七日酉時 中和殿立柱
    七月初七日卯時 中和門定礎
    十七日未時 中和門立柱
    [005b]
    八月十二日辰時 中和殿上樑 提調以下各差備官俱以黑團領行禮上
    樑文正書及草圖書只 鑑下

    同日未時 中和門上樑 提調以下各差備官俱以黑團領行禮
    同日 親臨 德慶堂牌長以下匠募木布 親
    頒賜
    十四日 中和殿蓋瓦始役
    同日 中和殿丹靑始役
    二十一日 御榻唐家入排
    九月初六日 中和殿懸板入揭
    初十日五峯屏曲屏入排
    十五日機械撤排
    十六日品碑石龍香爐入排
    [006a]
    同日 殿内舗陳及唐家面帳入排
    十八日頒 詔陳 賀
    同日 中和門懸板入揭
    二十六日卯時 朝元門定礎
    同日未時 朝元門立柱
    十月十三日丁時 朝元門上樑 提調以下各差備官俱以黑團領行禮
    十一月初六日 朝元門懸板入揭
    [006b]
  • 詔勅
    007a
    [007a]
    詔勅 附 奏本別單
    辛丑七月十三日
    詔曰法殿營建之尙此未遑實由國計而事體亦不可因循設
    都監卽爲擧行都監堂郞令宮内府差出
    同日
    詔曰命宮内府署理大臣尹定求爲營建都監提調營繕司主
    事李鎬潗掌禮院敎坊司主事林健相爲營建都監郞廳
    辛丑七月十五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本都監別看役主殿司長
    李世基度支部財務官韓在鎭内部參書官李海鵬度支部
    財務官嚴仁源營繕司技師宋啓昌營繕司主事崔元章差
    下使之蕫役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007b]
    同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本都監應行諸事參考前
    例磨鍊謹具開錄依此擧行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一都監處所乙良營繕司良中設行爲白齊
    一提調郞廳行用印信各一顆自本都監造用爲白齊
    一行用紙地筆墨貿用爲白齊
    一領役牌長勤幹解事者自本都監擇定爲白乎矣隨其看
    役多少臨時加減爲白齊
    一各色工匠令各衙門案付者起送而無案付者推捉使役
    爲白齊
    一未盡條件追後磨鍊爲白齊
    [008a]
    辛丑七月二十四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本都監始役吉日時令日
    官金東杓推擇則陰曆七月二十七日巳時爲吉云以此日
    時擧行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辛丑八月十四日
    上御 咸寧殿議政受 勅入 侍 宮内府大臣同爲入
    侍時 上曰營建都監提調進前尹定求進前 上曰法殿
    營建旣有成 命矣基址以中和殿前庭爲定而材石及今
    措備然後可以營建見今所在材木有可用者耶定求曰基
    址謹依 聖敎擧行而 慶運宮營建所所在材木臣未及
    躬審而無可合用云矣高柱大樑與可合 殿材者不容不
    及今知委於江原道不日斫取輸上然後可以經紀而石材
    [008b]
    將於牛耳洞浮取入用矣 上曰秋水益下轉運爲難能不
    貽民弊而有轉運之道乎定求曰此時流下實難申飭各該
    地方官厚給雇價則雖不爲民弊所費應爲不少是所可悶
    矣役費限三十萬元令度支部姑先支出以爲排用何如
    上曰依爲之仍 敎曰此無法殿今爲五年豈不時急乎定
    求曰 法殿之尙未營建雖緣經用之不敷其在事體極爲
    未安矣 上曰築建于中和殿前庭而甚好也 宣廟朝
    仁廟朝舊臨之址則猶異於他處矣容善曰然矣 上曰經
    用艱絀是所爲慮也容善曰顧今民情不得白地徵稅則經
    費姑未知何以爲之也 上曰舊稅納條尙此遲緩者爲一
    千餘萬元云當爲督納而不在於民都在於各該郡守與吏
    屬輩所逋則先立紀綱然後可以捧納也容善曰紀綱不立
    [009a]
    則凡於事務不得實施矣仍 奏曰此基址自昔有坊名之
    美矣 上曰有謂皇華坊而又有漏洞及承政院洞云則此
    是 兩廟朝久臨之基而比等於 景福宮不下於 昌德
    宮也容善曰然矣 上曰古有土階三等茅茨不剪治天下
    之時且於 兩廟朝當其搶攘之時不得營建鉅役者也定
    求曰材石斯速輸入事甚窘迫顧㘦憧憧矣 上曰淳妃宮
    號自宮内府弘文館議定以入可也定求曰謹依 聖敎擧
    行矣 上曰大臣就座仍 命史官就座又 命大臣先退
    仍 命退諸臣以次退出
    辛丑八月十五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法殿營建事體重大不
    容不克期擧行而經用浩大固不可預算多少姑先銀貨限
    [009b]
    三十萬元令度支部支出以來以爲需用之意謹上 奏奉
    旨依奏
    辛丑十一月初二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今此 法殿營建所入材
    木中已治鍊者當爲次第輸入而道路由仁化門敦禮門矣
    以此分付秘書院及警衛院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同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今此 法殿營建所入各
    樣材木中已治鍊者當爲輸入於 中和殿月廊外矣材木
    旣已輸置則宜有守直之節而 闕内所重與他處有異分
    付警衛院晨夜照管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辛丑十一月二十日
    [010a]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法殿材木中高柱大樑
    斫取於江原道淮陽楊口金城等地將爲流下而年値歉荒
    民力可念若於曳運出浦之際或有一毫泛忽則列郡之騷
    擾難保其必無厚給雇價無敢貽弊之意另加嚴飭於該道
    觀察使處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正月二十一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法殿營建開基及定礎
    吉日時令日官金東杓推擇則開基陰曆正月二十九日巽
    時定礎三月十五日辰時爲吉云以此日時擧行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二月初二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本都監郞廳林健相移拜
    [010b]
    延豊郡守矣其代六品徐廷大差下使之察任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三月二十三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法殿營建立柱及上樑
    吉日時令日官金東杓推擇則立柱陰曆三月二十七日酉
    時上樑四月二十三日酉時爲吉云以此日時擧行何如謹
    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四月初五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仁政殿甲子年營建時
    上樑文以文衡製進 勤政殿丁卯年營建時以判府事製
    進矣今番則何以爲之謹上 奏奉 旨令都監差出
    同日
    [011a]
    詔曰法殿今將營建殿號以中和殿爲之前中和殿還稱卽阼

    壬寅四月初六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上樑文製述官
    令都監差出事 命下矣上樑文製述官職姓名謹具開錄
    別單書 入之意謹上 奏奉 旨依奏
    營建都監別單
    中和殿上樑文製述官議政府議政尹容善
    壬寅四月初七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上樑文書寫官
    懸板書寫官及 中和門上樑文製述官書寫官懸板書寫
    官職姓名謹具開錄別單書 入之意謹上 奏奉 旨依
    [011b]

    營建都監別單
    中和殿上樑文書寫官 宮内府特進官金永穆
    懸板書寫官議政府參政金聲根
    中和門上樑文製述官 宮内府特進官李淳翼
    書寫官 宮内府特進官呉正根
    懸板書寫官 宮内府特進官尹用求
    壬寅四月十三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卽接江原道觀察使金禎
    根報告則内開金城郡守趙重淵營建所用高柱檜木極重
    且大而嶺高路險出浦絶遠櫛風冒雪蕫率雇丁躬自推動
    至于流運殫竭誠力極爲嘉尙今旣畢運爲念賢勞合施褒
    [012a]
    賞故玆以摭實報請照亮 奏稟後移照内部該員特爲施
    賞示以勸奬云矣該郡守之効勞若是茂著合施褒嘉之典
    而係干 恩賞㐲候
    上裁奉 旨極爲嘉尙特陞一等
    壬寅四月二十一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上樑日時業經
    涓吉 奏下而諸般物力尙多未備有難趁期擧行則顧今
    事勢不容不退定矣日子更爲推擇何如謹上 奏奉 旨
    依奏
    壬寅四月二十二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上樑日子更爲
    推擇事 奏下矣令日官金東杓推擇則陰曆六月二十七
    [012b]
    日巳時爲吉云以此日時擧行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四月二十六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以本都監經費需用事已
    經 奏裁而現今營建之役旁午經用極爲浩大以度支部
    已劃之貨難期告完銀貨限二十萬元更加支出於度支部
    以爲繼用之地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六月二十日
    提調尹定求上䟽㐲以臣生性迂拙最蒙昧於事物家居而
    一瓦之脫一桷之朽亦不自出方略易而葺之矧暇論於考
    工興作之間而臣之冒忝敦務今旣踰年一未有就緖而大
    樑高柱迄未運輸日者霈澤恰可以水壯江漲方外雨尺未
    敢臆料且使不日到岸算計斲治之頃可費一月而今上樑
    [013a]
    日子已迫無隔多日莫重之事致此狼狽臣之罪也上樑日
    子之退定尤非臣之所敢言而亦不敢遂爾泯默此又臣之
    罪也臣罪自可罔逭而 上天夫何敢瞞玆敢短章自首㐲
    願 皇上俯垂諒察更 命日官諏涓吉辰仍遞斥臣所有
    諸職下臣司敗置臣當律以肅國綱焉
    批旨省疏具悉卿不必爲引益勉敦工之責上樑日子更爲推
    擇事
    壬寅六月二十四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上樑日子令日
    官金東杓更爲推擇則陰曆八月十二日辰時爲吉云以此
    日時擧行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七月初六日
    [013b]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門營建定礎及立
    柱上樑吉日時令日官金東杓推擇則定礎陰曆七月初七
    日卯時立柱同月十七日未時上樑八月十二日未時爲吉
    云以此日時擧行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八月初四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營建時日爲急
    而各公廨役事及私役狼藉各匠色難以募用若是汗漫莫
    可限内竣工其在擧行萬萬悚㦖令警務廳一㘦禁斷何如
    謹上 奏奉 旨國役方張私役狼藉事甚無嚴稱慶禮式
    役事外雖公役并令停止凡係工匠領付于營建都監事分
    付警務廳
    壬寅八月十一日
    [014a]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營建時役處浩
    多任事之人每患苟艱陸軍副領李昌九陸軍參領張鳳煥
    陸軍參領吉永洙竝監蕫加差下使之蕫役何如謹上 奏
    奉 旨依奏
    壬寅八月二十七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以本都監經費需用事已
    經 奏裁而現今營建之役旁午經用極爲浩大以度支部
    已劃之貨難期告完銀貨限十萬元更加支出於度支部以
    爲繼用之地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九月初四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外三門今將營
    建矣門號令 宮内府弘文館製 進何如謹上 奏奉
    [014b]
    旨依奏
    壬寅九月初五日
    詔曰中和殿營建之役行將竣完矣告布之節不容少緩令掌
    禮院擇日擧行
    同日
    掌禮院卿臣李源逸謹 奏 詔曰 中和殿營建之役行
    將竣完矣告布之節不容少緩令掌禮院擇日擧行事 命
    下矣告 廟頒 詔陳 賀吉日令日官金東杓推擇則陰
    曆九月十八日爲吉云以此日擧行乎敢 奏奉 旨以此
    日定行
    同日
    又 奏本陰曆九月十八日 中和殿營建後陳 賀儀節
    [015a]
    當爲磨鍊而 皇太子進致詞行禮時 臨殿 親受 親
    臨頒 詔之節依例磨鍊乎敢 奏奉 旨親臨磨鍊
    同日
    又 奏本陰曆九月十八日 中和殿營建後陳 賀時諸
    道觀察使依例進 表箋於各 殿宮之意知委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同日
    又 奏本陰曆九月十八日 中和殿營建後陳 賀時
    圜丘 宗廟 永寧殿 景孝殿 社稷告由 祭同日曉
    頭設行祝文令侍讀撰出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九月初九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頒 詔陳 賀
    [015b]
    日子自掌禮院已爲涓吉 奏下矣 中和正殿今旣竣工
    而許多役處姑未告完㐲不勝惶悚之意謹上 奏奉 旨
    法殿今旣竣完告布當以原定日爲之餘外未畢工役另加
    蕫飭
    同日
    詔曰營建都監提調以下別單書入
    同日
    詔曰營建都監工匠令本都監乾犒饋從優分給
    同日
    宮内府大臣臣尹定求謹 奏 中和殿外三門門號臣與
    弘文館學士李載崑會同議定以 入之意謹上 奏奉
    旨依奏
    [016a]
    中和殿外三門門號
    朝元
    壬寅九月十九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朝元門定礎及立柱上
    樑吉日時令日官金東杓推擇則定礎陰曆九月二十六日
    卯時立柱同日未時上樑十月十三日丁時爲吉云以此日
    時擧行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壬寅九月二十一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本都監提調以下工匠等
    別單合九度書 入之意謹上 奏奉 旨依奏
    同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 朝元門上樑文製述官
    [016b]
    書寫官及懸板書寫官職姓名謹具開錄別單書 入之意
    謹上 奏奉 旨依奏
    營建都監別單
    朝元門上樑文製述官 宮内府特進官李淳翼
    書寫官議政府參政金聲根
    懸板書寫官京畿觀察使李根命
    壬寅十一月二十五日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以本都監經費需用事已
    經 奏裁而經用去益浩大以度支已劃之貨難期告完銀
    貨限二十五萬元更加支出於度支部以爲繼用之地何如
    謹上 奏奉 旨依奏
    癸卯八月二十九日
    [017a]
    營建都監提調臣尹定求謹 奏以本都監經費需用事已
    經 奏裁而經用浩大以度支已劃之貨難期告完銀貨限
    二十萬元更加支出於度支部以爲繼用之地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癸卯十月初一日
    詔曰命宮内府大臣署理成岐運爲營建都監儀軌堂上
    [017b]
  • 圖說
    018a
    [018a]
    圖說
    中和殿
    [그림]
    [018b]
    唐家
    [그림]
    [019a]
    五峯屏
    [그림]
    [019b]
    曲屏
    [그림]
    廉隅
    [그림]
    [020a]
    唐家天掌
    [그림]
    赤貼
    [그림]
    [020b]
    虛柱流音
    [그림]
    草葉
    [그림]
    連環廳板
    [그림]
    壯緞廳板
    [그림]
    [021a]
    中和殿尺量 二十間 御間十八尺邊間十四尺上下層外七包内九包
    下層
    高柱十箇各長四十六尺圎徑一尺七寸
    耳高柱四箇各長三十六尺七寸圎徑一尺七寸
    平柱十八箇各長十六尺圎徑一尺七寸
    退樑十四箇各長十四尺高兩尺二寸厚一尺八寸
    昌防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高一尺七寸厚一尺五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高一尺五寸厚一尺三寸
    椽頭昌防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高一尺七寸厚一尺五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高一尺五寸厚一尺三寸
    [021b]
    耳昌防四箇各長二十尺高一尺五寸厚一尺五寸
    圎道里七十二箇内
    八箇各長二十尺圎徑一尺二寸
    八箇各長十八尺圎徑一尺二寸
    四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圎徑一尺二寸
    十箇各長十尺圎徑一尺二寸
    平防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高七寸厚一尺六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高七寸厚一尺六寸
    春舌四箇各長二十三尺厚一尺二寸
    沙乃四箇各長十九尺二寸厚一尺二寸
    卵春舌四箇各長十兩尺厚一尺二寸
    [022a]
    長舌六百四十八箇内
    七十二箇各長二十尺高八寸厚四寸
    八箇各長十八尺高八寸厚四寸
    五百六十箇各長十五尺高八寸厚四寸
    八箇各長十尺高八寸厚四寸
    大柱頭六十箇各高七寸四方一尺六寸
    柱頭十四箇各高四寸四方一尺六寸
    長椽一百八十箇各長十七尺五寸徑七寸
    扇子椽一百三十六箇内
    四十四箇各長二十兩尺徑七寸
    四十四箇各長十九尺五寸徑七寸
    四十四箇各長十七尺五寸徑七寸
    [022b]
    高臺婦椽一百四十四箇各長九尺四寸高六寸厚四寸
    件婦椽一百八十箇各長六尺高六寸厚四寸
    着罟板三百二十四立各長七寸廣六寸
    初平交臺十四丈各長二十五尺
    再平交臺十四丈各長二十七尺
    長椽蓋板三百六十立内
    一百八十立各長十尺廣九寸五分
    一百八十立各長七尺五寸廣九寸五分
    扇子蓋板一百三十立各長十尺廣九寸五分
    高臺蓋板一百四十四立各長三尺五寸廣九寸五分
    婦椽蓋板一百八十八立各長三尺廣九寸五分
    椽頭廳板十八立内
    [023a]
    二立各長二十尺廣一尺二寸
    十六立各長十五尺廣一尺二寸
    余隅十八立内
    二立各長二十尺廣八寸
    十六立各長十五尺廣八寸
    木板多支十八立内
    二立各長二十尺廣一尺二寸
    十六立各長十五尺廣一尺二寸
    散防二十四箇各長十四尺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大瓦椽含四百五十四骨
    工踏工包
    初齊工三十八箇各長八尺三寸高八寸厚四寸
    [023b]
    二齊工三十八箇各長十尺高八寸厚四寸
    三齊工三十八箇各長十一尺五寸高八寸厚四寸
    四翼工三十八箇各長十三尺高八寸厚四寸
    五雲工三十八箇各長四尺高一尺四寸厚四寸
    六頭工三十八箇各長三尺五寸高八寸厚四寸
    七頭工三十八箇各長三尺二寸高八寸厚四寸
    八頭工三十八箇各長三尺高八寸厚四寸
    九雲工三十八箇各長三尺二寸高一尺四寸厚四寸
    柱包
    初齊工十四箇各長八尺三寸高八寸厚四寸
    二齊工十四箇各長十尺高八寸厚四寸
    三齊工十四箇各長十一尺高八寸厚四寸
    [024a]
    四翼工十四箇各長十三尺高八寸厚四寸
    耳漢臺
    初齊工四箇各長十五尺高八寸厚四寸
    二齊工四箇各長十六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三齊工四箇各長十七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四翼工四箇各長十九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五雲工四箇各長十九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六雲工四箇各長十九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七頭工四箇各長六尺五寸高八寸厚四寸
    八漢臺四箇各長六尺五寸高八寸厚四寸
    左右隊七十二箇各長八尺厚四寸内
    齊工四十箇 八箇各高一尺四寸六分三十二箇各高八寸六分
    [024b]
    翼工十六箇各高八寸六分
    雲工十六箇各高一尺三寸
    按推工十八坐内
    初作長四尺八寸廣一尺七寸厚四寸
    二作長四尺八寸廣一尺四寸厚四寸
    甫兒支十四箇各長兩尺廣一尺厚四寸
    長花盤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一尺厚四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厚四寸
    柱長添差十八坐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一尺四寸厚四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四寸厚四寸
    [025a]
    大添差五百六十箇各長三尺五寸廣六寸厚四寸
    小添差五百六十箇各長兩尺七寸廣六寸厚四寸
    四乫小累二千五百箇
    兩乫小累一千七百五十箇
    件小累一千七百五十箇
    八隅小累一百三十箇
    包崇閣廳板二百八十立各長四尺四寸廣八寸
    小案一千百二十箇内
    五百六十箇各長四尺四寸
    五百六十箇各長八寸
    流音草葉十間
    上草葉十箇内
    [025b]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八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落纓草葉二十箇各長十尺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遠音中防十二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五寸厚五寸
    竹十二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二寸厚五寸
    於里童子二千四箇各長八寸廣八寸厚五寸
    童子八十四箇各長八寸廣三寸厚五寸
    廳板九十六立各高八寸廣一尺一寸
    分閤中防六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一尺二寸厚五寸
    四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二寸厚五寸
    中引防十八箇内
    [026a]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一尺厚五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厚五寸
    上引防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六寸厚五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廣六寸厚五寸
    壁楦三十六箇内
    十二箇各長九尺五寸廣八寸厚五寸
    二十四箇各長七尺五寸廣八寸厚五寸
    交窓引防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八寸厚五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廣八寸厚五寸
    壁楦三十六箇各長三尺廣八寸厚五寸
    [026b]
    上層
    平柱十四箇各長十四尺圎徑一尺五寸
    大樑二箇各長三十尺高兩尺五寸厚兩尺
    加大樑二箇各長三十尺高兩尺五寸厚兩尺
    退樑十四箇各長十尺高一尺六寸厚一尺二寸
    上退樑十四箇各長五尺高一尺六寸厚一尺二寸
    宗樑六箇各長十五尺高兩尺厚一尺二寸
    昌防四十六箇内
    八箇各長二十尺高一尺六寸厚一尺四寸
    二十二箇各長十五尺高一尺六寸厚一尺四寸
    十六箇各長十尺高一尺六寸厚一尺四寸
    平防十八箇内
    [027a]
    二箇各長二十尺高一尺五寸厚八寸
    八箇各長十五尺高一尺五寸厚八寸
    八箇各長十尺高一尺五寸厚八寸
    圎道里九十八箇内
    十二箇各長二十尺圎徑一尺二寸
    四十箇各長十五尺圎徑一尺二寸
    三十八箇各長十尺圓徑一尺二寸
    八箇各長五尺圎徑一尺二寸
    春舌四箇各長二十七尺厚一尺二寸
    沙乃四箇各長十九尺厚尺二寸
    卵春舌四箇各長十七尺厚一尺二寸
    童子柱十二箇内
    [027b]
    四箇各長六尺徑一尺二寸
    八箇各長四尺徑一尺二寸
    臺工六坐各高六尺五寸廣六尺厚四寸
    長舌二百五十二箇内
    三十六箇各長二十尺廣八寸厚四寸
    一百四箇各長十五尺廣八寸厚四寸
    一百四箇各長十尺廣八寸厚四寸
    八箇各長五尺廣八寸厚四寸
    大柱頭五十二箇各高七寸四方一尺六寸
    初柱頭十箇各高四寸四方兩尺一寸
    再柱頭七十二箇各高四寸四方一尺五寸
    長椽一百七十六箇各長二十兩尺徑七寸
    [028a]
    上短椽一百十六箇各長十一尺徑七寸
    中短椽一百十六箇各長十尺徑七寸
    扇子椽一百四十四箇内
    四十八箇各長二十四尺徑七寸
    四十八箇各長二十兩尺徑七寸
    四十八箇各長二十一尺徑七寸
    高臺婦椽一百五十二箇各長九尺廣六寸厚四寸
    件婦椽一百七十六箇各長六尺廣六寸厚四寸
    着罟板一百八十四立各高六寸廣七寸
    初平交臺十四丈各長二十三尺
    再平交臺十四丈各長二十五尺
    朴工四立各長二十五尺廣兩尺五寸厚三寸
    [028b]
    木只椽一百二箇各長三尺廣四寸厚三寸
    散子板四立各長二十五尺廣一尺二寸
    朴工草葉五十二箇内
    十八箇各長兩尺廣八寸厚二寸五分
    十七箇各長一尺七寸五分廣八寸厚二寸五分
    十七箇各長一尺五寸廣八寸厚二寸五分
    長椽蓋板一百八十四立内
    九十二立各長十兩尺廣九寸五分
    九十二立各長十尺廣九寸五分
    上短椽蓋板一百二十四立各長十一尺廣九寸五分
    中短椽蓋板一百二十四立各長十尺廣九寸五分
    扇子蓋板一百三十六立各長九尺廣九寸五分
    [029a]
    高臺蓋板一百六十立各長四尺五寸廣九寸五分
    婦椽蓋板一百八十四立各長三尺廣九寸五分
    風板八十四立上板長十三尺
    松竹八十六箇上竹長十三尺
    斜木三十箇
    余隅二十立内
    四立各長二十尺廣一尺
    十六立各長十五尺廣一尺
    木板多支二十立内
    四立各長二十尺廣一尺四寸
    十六立各長十五尺廣一尺四寸
    散防二十四箇各長十尺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029b]
    大瓦椽含四百七十骨
    工踏工包
    初齊工三十箇各長八尺三寸高八寸厚四寸
    二齊工三十箇各長十尺高八寸厚四寸
    三齊工三十箇各長十一尺五寸高八寸厚四寸
    四翼工三十箇各長十三尺高八寸厚四寸
    五雲工三十箇各長四尺高一尺四寸厚四寸
    六頭工三十箇各長三尺五寸高八寸厚四寸
    七頭工三十箇各長三尺二寸高八寸厚四寸
    八頭工三十箇各長三尺高八寸厚四寸
    九雲工三十箇各長三尺二寸高一尺四寸厚四寸
    柱包
    [030a]
    初齊工十四箇各長八尺三寸高八寸厚四寸
    二齊工十四箇各長十尺高八寸厚四寸
    三齊工十四箇各長十一尺高八寸厚四寸
    四翼工十四箇各長十三尺高八寸厚四寸
    耳漢臺
    初齊工四箇各長十五尺高八寸厚四寸
    二齊工四箇各長十六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三齊工四箇各長十七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四翼工四箇各長十九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五雲工四箇各長十九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六雲工四箇各長十九尺七寸高八寸厚四寸
    七頭工四箇各長六尺五寸高八寸厚四寸
    [030b]
    八漢臺四箇各長六尺五寸高八寸厚四寸
    左右隊七十二箇各長八尺厚四寸内
    齊工四十箇 八箇各高一尺四寸六分三十二箇各高八寸六分
    翼工十六箇各高八寸六分
    雲工十六箇各高一尺三寸
    按推工二十坐内
    初作長四尺八寸廣一尺七寸厚四寸
    二作長四尺八寸廣一尺四寸厚四寸
    行工十二箇各長四尺廣八寸厚四寸
    雲工四十二箇各長三尺六寸廣一尺四寸厚四寸
    下引防二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甫兒支十四箇各長兩尺廣一尺厚四寸
    [031a]
    長花盤十六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一尺厚四寸
    六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厚四寸
    八箇各長十尺廣一尺厚四寸
    初物翼工二十四坐各長五尺廣一尺七寸厚四寸
    二物翼工十坐各長六尺廣一尺七寸厚四寸
    柱長添差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一尺四寸厚四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四寸厚四寸
    大添差五百六十箇各長三尺五寸廣六寸厚四寸
    小添差五百六十箇各長兩尺七寸廣六寸厚四寸
    四乫小累二千五百箇
    [031b]
    兩乫小累一千七百五十箇
    件小累一千八百五十箇
    八隅小累一百三十箇
    包崇閣廳板二百四十立各長四尺四寸廣八寸
    小案九百六十箇内
    四百八十箇各長四尺四寸
    四百八十箇各長八寸
    長多案一百十三箇内
    二十二箇各長十八尺廣四寸
    九十一箇各長十三尺廣四寸
    同多欄七百二十箇各長一尺三寸廣四寸
    崇閣廳板七百立四方一尺三寸
    [032a]
    小案二千八百箇
    遠音中防二十八箇内
    四箇各長二十尺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八箇各長十尺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竹二十八箇内
    四箇各長二十尺廣一尺厚四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廣一尺厚四寸
    八箇各長十尺廣一尺厚四寸
    於里童子五十六箇各長八寸廣八寸厚四寸
    童子一百九十六箇各長八寸廣三寸厚四寸
    廳板二百二十四立各高八寸廣九寸
    [032b]
    交窓引防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二十尺廣八寸厚四寸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廣八寸厚四寸
    壁楦三十六箇各長三尺廣八寸厚四寸
    楦單二十六箇各長三尺廣八寸厚四寸
    浮唐家尺量 東西十兩尺五寸二分南北十尺三寸二分包數十包
    平防二十四箇内
    十六箇各長十五尺高三寸五分廣五寸
    八箇各長四尺五寸高三寸五分廣五寸
    斜木三十箇各長十五尺廣五寸厚四寸
    柱頭六十八箇
    長舌三百六十箇内
    [033a]
    六十箇各長十一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六十八箇各長九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二百三十二箇各長四尺五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工包五十六坐
    初頭工五十六箇各長兩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二頭工五十六箇各長兩尺二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三頭工五十六箇各長兩尺四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四頭工五十六箇各長兩尺六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五頭工五十六箇各長兩尺八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六頭工五十六箇各長三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七頭工五十六箇各長三尺二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八頭工五十六箇各長三尺四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033b]
    九頭工五十六箇各長三尺六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十頭工五十六箇各長三尺八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耳工包十二坐
    初頭工十二箇各長兩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二頭工十二箇各長兩尺二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三頭工十二箇各長兩尺四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四頭工十二箇各長兩尺六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五頭工十二箇各長兩尺八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六頭工十二箇各長三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七頭工十二箇各長三尺二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八頭工十二箇各長三尺四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九頭工十二箇各長三尺六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034a]
    十頭工十二箇各長三尺八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簷次二千二百七十八箇内
    大簷七百五十八箇各長八寸二分高一寸厚八分
    中簷七百六十箇各長六寸六分高一寸厚八分
    小簷七百六十箇各長五寸高一寸厚八分
    小累一萬五千六百箇内
    兩乫小累四千箇
    四乫小累四千箇
    件小累七千六百箇
    八隅小累六百七十二箇
    古索板四立各長三尺五寸廣一尺五寸
    上下崇閣板四百八十立
    [034b]
    後崇閣板九十六立
    横木八箇各長十八尺圎徑七寸
    龍板一坐長八尺廣七尺厚二寸
    浮龍一雙
    下層座榻唐家尺量 東西十四尺三寸南北十三尺
    柱木二箇各長十五尺徑五寸五分
    昌防四箇内
    二箇各長十六尺五寸高五寸五分厚五寸
    二箇各長十五尺二寸高五寸五分厚五寸
    平防二十四箇内
    二箇各長十五尺二寸高三寸五分廣五寸
    二箇各長十六尺五寸高三寸五分廣五寸
    [035a]
    十六箇各長十四尺八寸高三寸五分廣五寸
    四箇各長十三尺五寸高三寸五分廣五寸
    柱頭八十八箇
    工包四十四坐
    初齊工四十四箇各長一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二齊工四十四箇各長一尺二寸五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三齊工四十四箇各長一尺五寸五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四齊工四十四箇各長一尺八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五齊工四十四箇各長兩尺一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六齊工四十四箇各長兩尺三寸五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七齊工四十四箇各長兩尺六寸五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八齊工四十四箇各長兩尺九寸二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035b]
    九翼工四十四箇各長三尺高三寸六分厚八分
    十雲工四十四箇各長三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工包三十三坐
    初頭工三十三箇各長兩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二頭工三十三箇各長兩尺二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三頭工三十三箇各長兩尺四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四頭工三十三箇各長兩尺六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五頭工三十三箇各長兩尺八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六頭工三十三箇各長三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七頭工三十三箇各長三尺二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八頭工三十三箇各長三尺四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九頭工三十三箇各長三尺六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036a]
    十頭工三十三箇各長三尺八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耳漢臺十六坐
    初齊工十六箇各長一尺五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二齊工十六箇各長一尺七寸五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三齊工十六箇各長兩尺五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四齊工十六箇各長兩尺三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五齊工十六箇各長兩尺六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六齊工十六箇各長兩尺八寸五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七齊工十六箇各長三尺一寸五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八齊工十六箇各長三尺四寸二分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九翼工十六箇各長三尺五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十雲工十六箇各長三尺五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036b]
    長舌四百十二箇内
    一百八十四箇各長十三尺五寸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一百十四箇各長十七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一百十四箇各長十五尺高一寸六分厚八分
    簷次三千六百十六箇内
    大簷一千二百五箇各長八寸二分高一寸厚八分
    中簷一千二百五箇各長六寸六分高一寸厚八分
    小簷一千二百六箇各長五寸高一寸厚八分
    小累一萬四千箇内
    件小累七千二百五十箇
    兩乫小累三千二百五十箇
    四乫小累三千二百五十箇
    [037a]
    八隅小累八百二十四箇
    流音落纓三部
    前一部
    左右二部
    後遠音一部
    長斜木九箇内
    三箇各長十三尺八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八分
    六箇各長十兩尺六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八分
    大蓮峯乼只斜木十四箇各長四尺圎徑二寸四分 蓮峯竝
    小蓮峯乼只斜木十八箇各長兩尺圎徑二寸 蓮峯竝
    雕刻廳板四十六立
    流音風穴二十七片
    [037b]
    童子二十三箇
    廉隅三立
    木板多支三立内
    二立各長十六尺廣一尺二寸
    四立各長十五尺八寸廣一尺二寸
    内木板多支四立内
    二立各長十五尺五寸廣一尺四寸
    二立各長十五尺三寸廣一尺四寸
    蓋板十六立各長十三尺廣八寸
    龍板一坐長十兩尺廣十一尺厚二寸
    板龍一雙
    古索四立
    [038a]
    座榻尺量 東西十四尺八寸南北十三尺五寸高四尺五寸
    上中下定基臺十二箇内
    六箇各長十四尺八寸廣七寸厚七寸
    六箇各長十三尺五寸廣七寸厚七寸
    臥長細木三十二箇
    定基臺細木十六箇
    雕刻細木八箇内
    四箇各長十四尺二寸高二寸五分
    四箇各長十兩尺九寸高二寸五分
    雕刻陰陽虛穴廳板七十八立
    半廳板十六立
    廉隅八立内
    [038b]
    二立各長五尺廣六寸厚六分
    二立各長四尺三寸廣六寸厚六分
    四立各長五尺三寸廣六寸厚六分
    内童子六十四箇
    乫里柱童子五十箇内
    四十六箇各長四寸四分徑二寸
    四箇各長兩尺四寸徑二寸
    長廳板十立各長十三尺四寸廣一尺二寸五分
    四面架子多里遠音八部
    臥細木十六箇内
    四箇各長五尺徑一寸六分
    四箇各長四尺三寸徑一寸六分
    [039a]
    八箇各長五尺三寸徑一寸六分
    法首十二箇各長一尺徑一寸六分
    童子二十二箇各長五寸徑一寸六分
    虛穴廳板二十六立
    架子多里草葉三十四箇
    荷葉三十八箇
    屈竹八箇内
    二箇各長五尺六寸徑一寸二分
    二箇各長五尺二寸徑一寸二分
    四箇各長五尺五寸徑一寸二分
    前七層層橋一坐長七尺三寸廣五尺
    後五層層橋一坐長五尺三寸廣六尺二寸
    [039b]
    左右五層層橋二坐各長六尺三寸廣兩尺九寸
    挾板八立内
    二立各長七尺三寸廣一尺三寸厚三寸
    二立各長五尺三寸廣一尺三寸厚三寸
    四立各長六尺三寸廣一尺三寸厚三寸
    層橋廳板四十四立内
    十四立各長五尺廣一尺厚一寸五分
    十立各長六尺二寸廣一尺厚一寸五分
    二十立各長兩尺九寸廣一尺厚一寸五分
    中帶八箇
    童子二十六箇
    虛穴廳板三十四立
    [040a]
    荷葉三十四箇
    長法首十四箇内
    六箇各長五尺五寸徑三寸
    八箇各長兩尺六寸徑三寸
    屈竹八箇
    蓮花水鳥古索板八立
    草龍草葉二立
    物形頭八箇
    大蓮峯六箇
    小蓮峯四箇
    曲峯一坐尺量 御間長六尺七寸廣四尺左右挾隻長五尺七寸廣三尺二寸
    柱木四箇内
    [040b]
    二箇各長六尺七寸徑三寸
    二箇各長五尺七寸徑三寸
    斜木十六箇内
    六箇各長六尺七寸高一寸二分厚二寸四分
    十箇各長三尺二寸高一寸二分厚二寸四分
    童子四十五箇各長一尺一寸高一寸二分厚二寸四分
    龍頭九箇内
    二箇各長四尺高五寸厚三寸
    四箇各長兩尺高五寸厚三寸
    二箇各長一尺五寸高五寸厚三寸
    一箇長一尺高一尺厚二寸
    龍廳板十一立各長兩尺廣一尺
    [041a]
    牧丹廳板三十七立各長一尺廣九寸五分
    半廳板十立各長五寸廣一尺
    艸葉二箇各長四寸廣二寸五分
    信防龍頭二箇各長三尺五寸高三寸厚三寸
    六隅平床一坐長九尺七寸廣五尺三寸高四寸
    長廳板六立各長九尺廣一尺厚一寸五分
    長掩竹六箇内
    一箇長九尺七寸高四寸厚二寸
    一箇長四尺三寸高四寸厚二寸
    二箇各長三尺六寸高四寸厚二寸
    二箇各長兩尺八寸高四寸厚二寸
    五峯屏一坐長十兩尺六寸廣十一尺二寸厚一寸二分
    [041b]
    門兩隻各長六尺四寸廣兩尺八寸
    壁楦二箇各長六尺四寸廣三寸厚三寸
    流音草葉十間尺量
    上草葉十箇内
    二箇各長十八尺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八箇各長十四尺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落纓草葉二十箇各長十尺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遠音十二部
    中防十二箇各長十四尺廣一尺五寸厚五寸
    竹十二箇各長十四尺廣一尺二寸厚五寸
    於里童子二十四箇各長八寸廣八寸厚五寸
    童子八十四箇各長八寸廣三寸厚五寸
    [042a]
    廳板九十六立各高八寸廣一尺一寸
    分閤中防六箇内
    二箇各長十八尺廣一尺二寸厚五寸
    四箇各長十四尺廣一尺二寸厚五寸
    中引防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十八尺廣一尺厚五寸
    十六箇各長十四尺廣一尺厚五寸
    上引防十八箇内
    二箇各長十八尺廣六寸厚五寸
    十六箇各長十四尺廣六寸厚五寸
    壁楦三十六箇内
    十二箇各長九尺五寸廣八寸厚五寸
    [042b]
    二十四箇各長七尺五寸廣八寸厚五寸
    交窓壁楦三十六箇各長三尺廣四寸厚五寸
    已上
    別大樑一百六十七箇 江原道淮陽金城斫取
    別大樑一百五十一箇
    大樑七百六十箇
    民大樑三百四十箇
    短大樑二百四箇
    別不等三百九十箇
    不等四百九十三箇
    卜定海松七百五十二箇
    葡萄紋二層廳板分閤二十八隻
    [043a]
    上層交窓四十八隻
    下層短分閤三十六隻
    斜箭交窓十八隻
    已上
    大樑五十二箇
    椴木二百二十四箇
    大圎柱礎三十二塊
    下層六尺定基臺九十四塊
    中層五尺定基臺九十五塊
    下層月臺初再三件五尺長臺三百二十一塊
    中層月臺初再件五尺長臺一百九十塊
    上層落水五尺長臺七十塊
    [043b]
    修粧古莫只七尺長臺三十二塊
    九尺内外單步石九塊
    中月臺六尺二寸單步石六塊
    後上下層九尺五寸步石六塊
    步石古莫只三尺長臺十三塊
    東西雲階八尺三寸步石十八塊
    前面下層月臺三尺步石二十二塊
    兩尺步石二十三塊
    中層月臺三尺步石十八塊
    兩尺步石十八塊
    雲階石十坐
    雲階貢石次四尺長臺十二塊
    [044a]
    大龍石小龍石各四塊
    龍板石二塊
    邊石四塊
    下磚石十二塊
    龍石古莫只貢石四塊
    品碑石籠臺石各二十四坐
    龍香爐撑石二坐
    鹽水豆毛貢石六坐
    御路四尺長臺一百十塊
    隱柱四尺長臺二千九百塊
    唐家定基臺次八尺二寸長臺四塊
    七尺五寸長臺四塊
    [044b]
    道里連鐵一百三十六箇
    兩曲連鐵三十箇
    合樑連鐵四箇
    退樑連鐵十二箇
    曲葛連鐵四箇
    曲連鐵四箇
    鷰連鐵八箇
    里於連鐵五十二箇
    連鐵二百箇
    牽馬鐵八箇
    沙乃連鐵十六箇
    沙乃朴鐵十六箇
    [045a]
    登子釗三十箇
    柱帶鐵十八箇
    三尺五寸釘三尺釘各四箇
    兩尺五寸釘一百十五箇
    兩尺釘三百八十六箇
    一尺五寸釘一千五百四十二箇
    一尺二寸釘六百七十二箇
    一尺釘七百二十六箇
    九寸釘八百五十五箇
    八寸釘八百五十箇
    七寸釘二千二百四箇
    六寸釘二千四百二十箇
    [045b]
    五寸丁三千三百九十八箇
    四寸丁三萬五千箇
    三寸丁二萬二十箇
    二寸丁五千九百九十八箇
    一寸丁八千七百三十二箇
    胡大赤貼二百四十四部
    鑞染風板鐵一百箇
    蜈蚣鐵二箇
    耳釗三百十六箇
    丁字釗二百五十二箇
    十字釗四十箇
    三折環九十四箇
    [046a]
    單環二箇
    啓隅二件
    菊花童一百十朶
    遠山七十六箇
    登子釗十箇
    豆錫廣頭丁三千四百箇
    四折環十二箇
    乭赤耳四部
    單環二箇
    大單環二十箇
    中單環四十箇
    三尺加莫釗二箇
    [046b]
    一尺四寸加莫釗二箇
    三尺沙瑟環二箇
    兩尺五寸沙瑟環六箇
    唐家心鐵三十八箇
    六尺二寸加莫釗六十箇
    曲葛朴鐵四箇
    三尺五寸加莫釗三十二箇
    連鐵三十箇
    鷲頭沙瑟二巨里
    樑上沙瑟四巨里
    行子帶鐵八箇
    七寸廣頭丁二千箇
    [047a]
    鷲頭巨勿丁十箇
    大鎖鑰一部
    大瓦一百五十訥
    大防草二十訥
    鷲頭雲角北垂各二坐
    大龍頭十二坐
    雜像八十八箇
    樑上塗灰白土石灰 隨所入
    法油六十斗
    白紙三百束
    殿内及月臺地排大方甎三千張
    上下月臺及 殿庭地排大磚石二萬張
    [047b]
    眞木二百箇
    眞土莫土靑石襍石網罟 隨所入
  • 上樑文
    048a
    [048a]
    上樑文
    中和殿上樑文 以 内下紅貢緞墨書
    㐲以左右總章
    帝皇居也攬制度於明堂上
    下棟宇天地位焉建
    中和之寶殿允厥執而惟精
    一元氣㑹而萃禎样蓋玆
    面南正衙之規迺是
    嚮明出治之所尊卑截嚴於
    九重簾陛朝覲㑹同之具觀
    瞻都兪密勿於
    一堂風雲禮樂刑政之攸施
    [048b]
    措皐門應門四門洞闢達聦
    明於
    黈旒路寢小寢六寢駢羅資
    燕閒於淵濩
    昌德之仁政
    景福之勤政成憲自有於我
    家大堯之茅宮夏禹之卑宮
    其揆不同於上世
    于是焉大人穆其中處此所
    以王者隆於上都若稽
    慶運宮肇基之初粵自
    宣廟朝重恢之日念當時板蕩彌
    [049a]
    久經始惟艱於荆棘灰燼之
    餘式至今典型尙存製造詎
    論於璧璫玉▼(石+舃)之飾
    八鑾倉卒於協洽之歲處權

    聖人時七曜拱衛於皇華之
    坊其地有
    天子氣欽惟
    統天隆運肇極敦倫正聖光義明
    功大德堯峻舜徽禹謨湯敬應命
    立紀至化神烈巍勳洪業啓基宣
    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皇帝陛下
    [049b]
    姿挺上聖運回中興錫勇智於
    戡難芟除孼芽而妖祲廓霽
    集大勳於克復奠安磐泰而
    舊邦維新
    柘室追隆尊
    宗廟而孝爲大
    圜丘躋享修
    郊祀而禮亦云六師之紀律井堂
    壁壘旌旗之增彩萬方之
    威靈肹蠁梯航玉帛之來賓
    饗百神德惟馨秩公侯而嶽
    瀆鎭于國疇五福敷厥庶域
    [050a]
    仁壽而耆艾歌於衢
    三聖之懿典遹追晠擧罕覯於歷
    古四紀之
    至治敦化景命迓續於脩齡
    北宸之匡郭踈虞覽薇垣於
    象魏南極之鋪戺狹隘實草
    創於
    鴻圖
    軫民情於徯蘇般繩倕墨之迄
    未備奉
    先訓於克儉魯殿岐邑之舊可仍

    [050b]
    法筵之建極建中異
    便御之爰居爰處周考工西
    平東墄洵美深穆之儀漢離
    宮萬戶千門豈直壯麗之觀
    鑑治忽不待窺牖接三晝以
    臣隣坐中央于是垂衣撫五
    辰於
    帝座于何百度之振起致此
    八載之因循雲中之
    六駕遙臨僅回旋於仗馬花
    外之千官簇立礙趍蹌於班
    鵷乃令太史而定中測圭分
    [051a]
    命司徒而審曲面勢勿亟子
    來而成之不日霧楶霞栱上
    出靑霄厥
    詒孫謨而奕然當陽黃幡金幢
    下列彩纛拓宏基而啓迪于

    創業垂統之休遵彝式而無
    加於前
    繼志述事之義頌聲作於笙
    鏞黼黻除千年之清河力役
    省於版築斧斤若一月之營
    洛吉合德合龜筮協符瑞應
    [051b]

    壽福康寧輪兮奐兮翬飛如
    觚稜聳以馺娑駘盪
    衮扆端拱萬里在於階前
    廈氊幈幪一家像於天下亦
    可見於民情所欲是謂大同
    未始有於
    國朝以來於斯爲盛恭伸燕賀
    發瀏亮於巴歈庶效葵忱助
    呼邪於郢匠兒郞偉抛樑東
    制作閎謨仰
    聖功草木羣生皆自樂方春時若
    [052a]
    雨暘風兒郞偉抛樑南瑞色
    葱葱繞蔚藍萬歲山靑
    靈壽閣臣民皷舞祝朋三兒
    郞偉抛樑西
    上苑碧梧丹鳳棲
    聖代作成多俊彦夔龍伊呂滿金
    閨兒郞偉抛樑北
    表準萬邦昭典則關石科條酌
    古今靡遑暇逸
    勤中昃兒郞偉抛樑上玄圃玉
    芝新斸杖朔陸陽和隨指揮
    蒼生四海樂休養兒郞偉抛
    [052b]
    樑下品物遂生涵
    聖化中外乂安庶事康
    瓊樓花映讌清暇㐲願上樑
    之後百祿是總九有咸寧
    聲敎與三光烜輝
    華構并二儀悠久祝
    遐算於升日恒月
    寶籙無疆衍嘉祉於
    聖子神孫丕基永鞏
    光武六年壬寅八月十二日
    辰時
    正一品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053a]
    議政府議政臣尹容善奉
    勅撰
    從一品崇政大夫 宮内府
    特進官臣金永穆奉
    勅書
    中和門上樑文 以 内下紅貢緞墨書
    㐲以巍乎其成功煥乎其文
    章頌舊邦之新命中也者大
    本和也者達道敞前殿之正
    門迺立有伉維新厥德蓋聞
    宸居莅正中之位厥有天門
    迓太和之祥虞帝懋允執之
    [053b]
    工穆賓四於薰殿周王闡丕
    諴之化廓拓八於明堂雉應
    之測圭辨方若辰居北象魏
    之懸法布令恭己面南今玆
    皇華坊離宮昔我
    宣祖朝臨御引慶山祥光密邇赫
    矣鴻業之重恢仁王峰佳氣
    鬱䓗猗歟駿命之迓續神靈
    之所護衛萬億歲不拔之基
    體勢之尙踈虞三百年未遑
    之典欽惟
    統天隆運肇極敦倫正聖光義明
    [054a]
    功大德堯峻舜徽禹謨湯敬應命
    立紀至化神烈巍勳洪業啓基宣
    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皇帝陛下
    建元光武制度考文
    聖孝之尊
    祖宗賁號追上於
    太廟
    邦禮之重
    郊社觀盥肇禋於
    圜丘
    御極臻四紀之隆鞏
    皇圖於泰山磐石
    [054b]
    寶籌啓六旬之慶躋民俗於壽域
    春臺
    三朝之曠典遹追
    錫宴耆老九經之晠德誕布
    撫柔遠人猗是宮時
    御有年而
    法殿經始不日見墻之
    宸慕彌篤伊邦休式克至于肯堂

    聖念旣勤蓋
    天意如有待者
    帝城之雙闕對峙非曰無於
    [055a]
    嚮明出治
    皇居之正衙載營詎或忽於
    繼志述事荆梓豫楠之不煩
    遠輓莫云時絀而擧嬴般繩
    倕墨之各效其能居然事半
    而功倍垣墉惟塗曁檏斲惟
    丹雘卽是增廓之閎圖體象
    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悉自獨
    運之
    宸斷俄華構之始矣倐繡闥之屹
    然瓦鱗聳霄逈壓朱明之次
    梯虹捧日直通紫薇之垣五
    [055b]
    雲近蓬萊接昔
    御而鳳翔龍舞九天開閶闔

    卽阼而松茂竹苞漢未央之
    壯麗無加後世宋汴京之軒
    豁正如我心
    重闕之氣色頓增二字之扁
    額仍揭其制則美哉輪美哉
    奐我家徽規斯義也謂之中
    謂之和聖門極致百僚趍標
    準之内自此靑瑣班朝儀八
    域仰
    [056a]
    協恭之治瞻彼黃金牓日射
    載陳六徫之頌庸替九如之
    詞兒郞偉抛樑東天下文明
    曉日紅萬戶千門開次第春
    風和氣在其中兒郞偉抛樑
    西白門晴色四時齊今天正
    屬㐲明運夜夜星文奏聚奎
    兒郞偉抛樑南
    黼座如天賀禮參臚唱東西
    班已定碧嵩萬歲復呼三兒
    郞偉抛樑北三角山高天咫
    尺鍾得扶輿淑氣來無疆基
    [056b]
    葉於千億兒郞偉抛樑上化
    日仁風民所仰一朶紅雲捧
    玉皇奇祥異瑞垂嘉貺兒郞
    偉抛樑下
    睿孝今年稱玉斝
    靈壽閣多耆社臣歡聲協氣
    均朝野㐲願上樑之後建中
    而三光明導和而兆民殖與
    合德與合吉有氣像於一家
    無窮基無窮聞開太平於萬

    光武六年壬寅八月十二日
    [057a]
    未時
    正一品輔國崇祿大夫 宮
    内府特進官臣李淳翼奉
    勅撰
    從二品嘉義大夫奉常司提
    調臣呉正根奉
    勅書
    朝元門上樑文 以 内下紅貢緞墨書
    㐲以譬如北辰居所
    前殿截九級之尊太平
    天子朝元
    端門揭二字之額皐應有伉
    [057b]
    咫尺不違蓋聞周家敞个扉
    之規于是也天時之茂對唐
    代改齊名之扁其義則
    帝事之靈承金闕之觚稜相望雲
    裏雙鳳玉京之
    帝座密邇霱中六龍猗歟我
    慶運之宮新建玆
    中和之殿纘
    宣廟重恢之業常切慕羹墻之誠

    仁祖
    卽阼之儀宜盡肯堂構之策
    [058a]
    基是萬億年不拔豈或取觀
    美而壯居時則千一運載回
    抑亦爲
    繼志而述事
    絲綸政敎之所自出三元之軌
    躅可尋朝覲㑹同之必於斯
    九筵之制度是在象法乎天
    規地矩安可以民力爲之體
    用於陰緯陽經殆若有造物
    相也肆當
    正衙之先賀爰創重門之古
    規挹沆瀣而斡璇樞依近
    [058b]
    瓊樓玉宇綴罘罳而扶繡闥
    怳連銀漢紅墻高出浮雲下
    通繩直之路闊容方軌旁連
    條達之街煥乎黃金牓新題
    儼然
    絳節朝縟禮五雲之蓬莱常
    近自此鵷班復隨九天之閶
    闔洞於焉
    鑾輿臨幸恭陳善頌助擧脩
    樑兒郞偉抛樑東扶桑瑞色
    日輪紅春風和氣從玆始摠
    是吾
    [059a]
    皇大化中兒郞偉抛樑西河清海

    聖功躋邦家賁飾無前慶協氣歡
    聲八域齊兒郞偉抛樑南極
    宿光明瑞彩含仁壽元來堯
    舜福無人不被
    聖恩涵兒郞偉抛樑北三角山高
    雲外直
    聖壽又添海屋籌穰穰百福如幾
    式兒郞偉抛樑上慶雲甘霈
    垂嘉貺仁天化日自熙皞
    聖德難名嵬又蕩兒郞偉抛樑下
    [059b]
    問于朝又問于野寰區覆燾
    一幈幪大庇何湏千萬廈㐲
    願上樑之後宏構并三光長

    聖化與四時合序
    盛德大業之莫向躋斯民於壽
    域春臺太和元氣之所鍾囿
    一世於金膏玉燭
    光武六年壬寅十月十三日
    丁時
    正一品輔國崇祿大夫 宮
    内府特進官臣李淳翼奉
    [060a]
    勅撰
    從一品崇祿大夫議政府參
    政臣金聲根奉
    勅書
    [060b]
  • 儀註
    061a
    [061a]
    儀註
    上樑儀
    設帳幕於階上設上樑文案於帳幕之内南向設香爐香盒
    竝燭於其前 皆有案 設堂上以下位於帳幕之南庭中異位重
    行北向設贊儀主事 掌禮院臚唱課下同 位於階下西向其日上樑時
    至主事引堂上以下皆四拜贊儀唱跪堂上以下跪司香二
    人進香案前跪三上香退讀文官進案前跪執事跪取上樑
    文對展讀文官宣讀訖退復位贊儀唱俯㐲興四拜興平身
    堂上以下俯㐲興四拜興平身主事取上樑文陞置樑上主
    事引堂上以下出
    [061b]
  • 頒詔文
    062a
    [062a]
    頒 詔文

    天承運
    皇帝詔曰蓋聞帝王家宮室之制非欲爲壯麗之觀也夫以萬
    乘之威臨九宇之大如是而見簾陛之截而尊卑之別矣黄
    帝有合宮周有明堂王者之堂也 天子朝諸侯負斧扆南向
    而立者此也然後可使萬國衣冠回旋拜跪矣九室七筵四
    戶八牖總章靑陽之个公玉帶之圖今未可考徵而國家
    景福宮之 勤政殿 昌德宮之 仁政殿乃嚮明出治朝
    覲㑹同之所也朕荷 上天 朝宗眷顧而騭佑邦舊命新
    制作悉備而自朕臨御 慶運之宮百度更張實皆草創言
    念經費之未裕民力之未紓六寢無辨於外内千官狹隘於
    [062b]
    布置式至今七載之間法御之正衙尙未遑焉于時興工惟
    斷乃成勿亟子來黎庶雲集維隅平墄惟是遵 先憲而無
    加于前堂構塗墍但令貽來昆而永鞏於後自春徂秋役旣
    告訖輪奐屹峙象闕增輝慶莫斯大乃於陰曆九月十八日
    曉祗吿于 天 地 宗廟 社稷亦粵臣庶誕告用亶値
    玆燕賀之辰詎緩霈澤之施所有合行事宜條列于左
    一歷代帝王陵寢及五嶽四瀆名山大川神室壇壝有頹圯[圮]
    處報于内部修補
    一寧邦固本惟在於近民之責其有循良及貪墨該觀察具
    報内部當有慶讓黜陟之典
    一林野斥弛懷抱利器可以需用於時者該觀察旁求搜羅
    報于内部以待甄選
    [063a]
    一謀叛强盜殺人通奸騙財竊盜六犯外各減一等
    一京外裁判所汗漫牢囚淹滯時月實所怜㦖小大輕重審
    決無留
    一老弱之疾病無依者都下及各該地方實心保護
    一凡於民生衛生之方南北燥濕各殊其宜該觀察與地方
    官務求適其水土使家喩而戶說令各自保護
    一道路之荒蕪橋梁之毁壞各該地方鋤治草萊修葺徒杠
    以便行旅
    一流民之仳離遷徙者觀察與地方官到底賙恤
    一禁戢盜竊使各其境内寧謐如有剽奪狼藉而不之禁該
    地方官自該觀察奏罷論勘
    於戲磐泰重鞏觚稜煥新開萬世太平慶衍 宗社斂五福
    [063b]
    敷錫樂與臣民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弘文學士李載崑製 進
  • 財用
    064a
    [064a]
    財用 附月銀匠料
    度支部移來錢三百二十五萬兩
    月銀式
    郞廳每員每朔五十兩
    別看役每員每朔六十兩
    雇員庫直每人每朔四十兩
    匠料式
    諸色工匠每名每日五兩
    擔軍每名每日三兩二錢
    支架軍每名每日二兩四錢
    募軍每名每日二兩二錢
    [064b]
  • 照㑹
    065a
    [065a]
    照㑹
    辛丑八月初一日警部
    法殿營建之役與他逈別而所用各樣材木業已發訓於各
    該郡現方流下是如乎何許無賴輩符同木商從中賣買莫
    重役用未免窘跲故玆庸仰佈照亮後嚴飭沿江分署私相
    賣買之弊一切禁斷是矣火木勿論作筏材木到泊江邊者
    勿許解筏待本都監烙印卽爲放行爲要
    辛丑八月十六日度支部
    今此 法殿營建事體重大而所入各項物力不可不及今
    措備然後可免臨時窘跲矣役費銀貨限三十萬元姑先算
    外支出事奉承 旨意故玆庸仰佈照亮後上項役費三十
    萬元趕速支撥俾排用之地爲要
    [065b]
    辛丑八月二十七日警部
    法殿營建所用各項石物浮取於東署牛耳洞等地事已有
    筵稟而行將浮出故玆庸仰佈勿禁帖卽爲繕交爲旀大安
    門南墻方欲退築而漏卜洞支所家舍將入於 宮墻内址
    是乎所該支所移接於宿衛所前四十六綂一戶事奉承
    旨意也照亮後卽爲指飭搬移之地爲要
    辛丑九月初六日警部
    本都監事務漸次浩大而許多物種守直與廵察之節係是
    緊重故玆庸仰佈照亮後服色廵檢中二人訊問課廵檢中
    一人必以勤幹人永派以送以備踈虞之地爲要
    辛丑九月十七日度支部
    法殿營建所用高柱大樑難以自京貿得故廣求斫取次別
    [066a]
    定本都監牌長下送江原道内而所入費額不得不該道公
    錢中挪用後待其報來役費中計減事甚便易故玆庸仰佈
    照亮後訓飭該道觀察府爲要
    辛丑九月二十四日警部
    今此營建之役漸次浩大而以若現存木手難以應役故玆
    庸仰佈照亮後五署内居接木手一一査出領付本都監爲

    辛丑十一月初二日度支部
    法殿所排有紋孟席二千立不得不及今措備故分定于全
    羅南北道觀察府而所入費額該道公錢中挪用後待其報
    來本都監役費中計減事甚便易故玆庸仰佈照亮後訓飭
    該兩道觀察府爲要
    [066b]
    辛丑十一月初三日警衛院
    本月十二日本都監 奏本今此 法殿營建所入材木中
    已治鍊者當爲次第輸入而道路由仁化門敦禮門矣以此
    分付秘書院及警衛院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是乎旀
    同日 奏本今此 法殿營建所入各樣材木中已治鍊者
    當爲輸入於 中和殿月廊外矣材木旣已輸寘則宜有守
    直之節而 闕内所重與他有異分付警衛院晨夜照管何
    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故玆庸仰佈欽遵施行爲要
    辛丑十一月二十二日度支部
    法殿營建所用高柱大樑與體大木材已爲斫取於江原道
    淮陽楊口金城等地行將出浦而道路甚險右非堅凍之時
    峻嶺絶壑莫可曳運則所入費不容不趁卽區劃然後方可
    [067a]
    出浦故玆庸仰佈照亮後上項費額隨其所入各郡公錢中
    卽爲挪劃是矣此係有限所用無敢緩延生梗之意措辭嚴
    飭於該道觀察府爲要
    辛丑十一月三十日度支部
    法殿殿庭所排品碑石以玉石豎立而不容不及今措備是
    乎所品石五十五坐方將採取於全羅北道礪山郡故玆庸
    仰佈照亮後所入費額該郡公錢中卽爲挪劃之意措辭訓
    飭於該道觀察府爲要
    辛丑十二月初六日度支部
    法殿殿庭所排別大磚石五千張大磚石五千張趁今貿取
    於江華府然後可免臨時窘跲故玆庸仰佈照亮後上項費
    額中爲先一萬五千兩某樣公錢中劃給之意措辭訓飭於
    [067b]
    京畿觀察府爲要
    壬寅正月十六日内部
    法殿營建所用各樣石物業已浮取於牛耳洞及佛巖等地
    現方輸入而道路橋梁多有頹圮處中鐵物橋及東門外祭
    基峴隱溝尤極圮破運車難便矣橋梁修葺旣係貴部所管
    故玆庸仰佈照亮後不日摘奸修補以便輸運爲要
    壬寅正月十六日警務廳
    本都監造車所用眞木八株今將斫取於拜峯鎭故玆庸仰
    佈照亮後勿禁帖卽爲繕交以便斫伐爲要
    壬寅正月十三日内藏院
    本都監所用厚正步板數甚夥多而將欲引鉅作板則徒費
    日時兺除良現在材木不合所用故玆庸仰佈照亮後貴院
    [068a]
    所管鷺梁鎭所在前舟橋司橋梁板限五百立借交則竣役
    後還完矣卽爲越送爲要
    壬寅四月初八日軍部
    法殿營建所用各項木石體本重大難以人力運動故玆庸
    仰佈照亮後貴部所管機械厰所在擧重機一坐卽爲借交
    以便公役爲要
    壬寅四月十四日内部
    今月二十日本都監 奏本卽接江原道觀察使金禎根報
    告則内開金城郡守趙重淵營建所用高柱檜木極重且大
    而嶺高路險出浦絶遠櫛風冒雪蕫率雇丁躬自推動至于
    流運殫竭誠力極爲嘉尙今旣畢運爲念賢勞合施褒賞故
    玆以摭實報請照亮 奏稟後移照内部該員特爲施賞示
    [068b]
    以勸奬云矣該郡守之効勞若是茂著合施褒嘉之典而係
    干 恩賞㐲候 上裁奉 旨極爲嘉尙特陞一等事 批
    下故玆庸仰佈欽遵施行爲要
    壬寅四月二十八日度支部
    本都監營建之役旁午已爲支出之貨今旣告罄經用漸益
    浩大則勢將添算矣銀貨限二十萬元繼續支出事奉承
    旨意故玆庸仰佈照亮後上項役費二十萬元卽爲支出以
    便排用爲要
    壬寅六月初七日典圜局
    中和殿營建所用各項木材體本重大難以人力運動故玆
    庸仰佈照亮後貴局所在大擧重機一坐卽爲借交以便公
    役爲要
    [069a]
    壬寅七月十四日扈衛隊
    中和殿營建所用機械業已入排而通望處例有設帳以遮
    故玆庸仰佈照亮後貴隊所在木揮帳限七十間次卽爲借
    交俾便役用爲要
    壬寅八月初五日警務廳
    昨日本都監 奏本内 中和殿營建時日爲急而各公廨
    役事及私役狼藉各匠色難以募用若是汗漫莫可限内竣
    工其在擧行萬萬悚㦖令警務廳一切禁斷何如謹上 奏
    奉 旨國役方張私役狠藉事甚無嚴稱慶禮式役事外雖
    公役并令停止凡係工匠領付于營建都監事分付警務廳
    事 批下故玆庸仰佈欽遵施行爲要
    同日度支部
    [069b]
    營建所用高柱大樑等木材曳運費十一萬九千三百八十
    八兩四錢四分江原道内各郡公錢中先爲挪用而今玆勘
    報故郡名錢數左開仰佈照亮後各該郡結戶錢中計減出
    尺後本都監役費錢中扣除爲要
    左開
    原州結戶錢中二萬八千七百九十一兩一錢一分
    洪州結錢中一萬兩
    春川結錢中三千一百三十三兩
    横城結錢中五千兩
    楊口結錢中一萬一千六百九十四兩六分
    平海結錢中七百兩
    金化結錢中一萬一千一百六十五兩
    [070a]
    三陟結錢中六千兩
    江陵結錢中一萬兩
    鐵原結錢九千兩
    平康結錢中二千五百兩
    杆城結錢中一千九百八十兩
    伊川結錢中二千兩
    通川結錢中七百八十二兩九錢九分
    淮陽結錢中四千三百六十四兩二錢八分
    安峽結錢中一千兩
    金城結錢中四千兩
    華川結錢中四千二百七十八兩
    麟蹄結錢中三千兩
    [070b]
    壬寅八月二十八日度支部
    本都監營建之役極爲浩大前已支出之貨今旣告罄經用
    去益不尠則勢將添算矣銀貨限十萬元繼續支出事奉承
    旨意故玆庸仰佈照亮後上項役費十萬元卽爲支出以便
    排用爲要
    壬寅十月二十日警務廳
    外 宮墻建築所用靑石今將拾取於南署外山一牌字内
    等地故玆庸仰佈照亮後該勿禁帖卽爲繕交俾便取用爲

    癸卯八月二十六日度支部
    本都監經用浩大以若已劃之貨實難告完矣銀貨限二十
    萬元更加支出事奉承 旨意故玆庸仰佈照亮後趕速支
    [071a]
    撥以爲繼用之地爲要
    甲辰二月初二日度支部
    前德國公使館基址 宮墻不日修築事現承 旨敎而用
    項時急故玆以仰佈所有光武七年十月十九日支出額二
    十萬元内五萬八千一百元已經領收支用而尙多不敷則
    餘額十四萬一千九百元中爲先二萬元卽爲支撥以便竣
    工爲要
    [071b]
  • 訓令
    072a
    [072a]
    訓令
    辛丑九月初七日江原道觀察府
    法殿營建事體重大而至於高柱大樑不得不求取於道内
    各郡然後乃免窘跲故檢察斫伐次別定牌長崔相龍下送
    到卽一從該牌長所告嚴飭各郡爲旀所入費段某樣公錢
    中挪給後報告則移照度支部使之計減矣擧行形止卽爲
    馳報爲要

    雖黄腸封山一體檢察隨其可合之材斫伐輸上亦要
    辛丑九月二十三日開城府
    今此 法殿營建之役轉益浩大而以如干京居木手萬漢
    排役故玆庸訓令到卽府内所居木手一并査出限五十名
    [072b]
    嚴飭抄選定廵校罔夜上送以便使役爲要
    辛丑十月初八日京畿觀察府
    法殿營建之役極爲浩大所用葛乼難以自京貿得故玆庸
    訓令到卽生葛五百同分定於所産各郡罔夜貿取上送是
    矣所入價錢先以公錢中挪用後精略消詳報來以爲移照
    度支部使之計減爲要
    辛丑十月十五日楊州郡
    本都監造車所用眞木十株今將斫取於本郡海東村舂洞
    故玆庸訓令到卽申飭該洞民處爲旀一依下去人指揮擧
    行無弊斫上爲要
    辛丑十月二十一日江原道觀察府
    第一號報吿閱悉是在果前訓中無斫伐郡名高柱大樑之
    [073a]
    長徑越大閱察各郡適其所用而斫取者則指的何郡是旀
    株數尺度已爲錄給於牌長處隨其所告斫伐護送後昭詳
    馳報爲旀自春逮今木材斫運爲幾萬株云前有訓飭之申
    複且有公用之確據㖚除良斫伐輸運等節旣非卜定於府
    郡則實無貽弊於民間有何取怨之端乎各郡公錢之挪用
    一款係是度支部句管故前已照請該部劃訓一度業經發
    送則待其到付飜飭各該郡爲旀蓋此營建之役原有定日
    俾毋疎忽刻期蕫飭以完公役爲要
    辛丑十月二十四日礪山郡
    法殿營建事體愼重而 殿庭所排品碑以玉石豎立而不
    容不及今措備是如乎本郡境内有可合玉石云故玆庸訓
    令到卽所産處一一摘發卽爲採取各色玉石看品次上送
    [073b]
    是矣此係莫重所用除尋常惕念擧行爲要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全羅南北道觀察府
    法殿所用事體愼重而 殿閣内所排有紋孟席不容不及
    今措備故另成樣子玆庸訓令到卽指飭於管下所産各郡
    孟席一千立從時直精畧貿取上送是矣必以來陰曆二月
    内准數來納爲旀所入費段各郡某樣公錢中挪用後從實
    報來則當移照度支部使之計減矣另飭擧行毋至遲延生
    梗之弊爲要
    辛丑十一月三十日江原道觀察府
    陽曆十二月三十日本都監 奏本 法殿材木中高柱大
    樑斫取於江原道淮陽楊口金城等地將爲流下而年値歉
    荒民力可念若於曳運出浦之際或有一毫泛忽則列郡之
    [074a]
    騷擾難保其必無厚給雇價無敢貽弊之意另加嚴飭於該
    道觀察使處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敎是乎所 奏本
    内辭緣及 批旨内辭意欽遵施行是矣今此所用事係愼
    重前已斫取者株數長徑左開訓令到卽曳運等節府郡擔
    當擧行必以此月内出浦是矣營建旣有定限曳運亦有其
    時毋或遲延生梗爲旀所入費段公錢中挪劃事度支部訓
    令一度繕送從便挪用爲旀現有給雇則宜無民冤吏校輩
    之從中容奸亦所可慮嚴飭禁斷雇費之從實支撥惟在府
    郡之實心與否湏悉此意措辭飜飭於各郡必無濫觴之弊
    形止一一馳報爲要
    辛丑十二月十七日全羅道觀察府
    今月二十五日接到電報閱悉而有紋孟席式樣另繕下送
    [074b]
    到卽先織一立上送待其看品還下盡數造織爲要
    辛丑十二月二十二日京畿觀察府
    法殿殿庭所排別大磚石五千張大磚石五千張趁今措備
    然後可無臨時窘跲故貿取次別定幹事人劉鎭孝李泰興
    下送管下江華府爲旀玆庸訓令到卽飜飭該府貿取輸運
    等節到底看護俾無窒礙之地爲旀所入費段某樣公錢中
    挪劃度支部訓令成送星火劃給毋至遲延生梗之弊爲要
    同日江原道觀察府
    法殿所用各樣木材數甚夥然而前已分定於道内各郡木
    商處斫伐流下之際到底看護之意業經訓飭而現旣斫取
    是乎所以解氷前出浦來二月内到泊京江然後可免良貝
    矣曳運等節専擔木商如或一毫疎忽其所生頉姑捨勿論
    [075a]
    有限營建莫可擧行故另定領運委員金龍植吳圭相下送
    所入費額不容不從畧區別爲先四萬六千兩移照度支部
    公錢挪劃訓令成送到卽准數劃給使之排用嚴明飜飭於
    所經各郡募軍給雇一款一從該委員指揮施行是矣此若
    歸諸必具致使曳運遲緩非徒生梗責有所歸倍加蕫督而
    挽近沙格輩之罔念公役攸重符同私商實難流下云究厥
    所習誠甚痛駭亦卽禁斷公用木材外雖一枝木勿許放流
    隨現嚴懲以一勵百形止一一馳報爲要
    壬寅正月十五日礪山郡
    法殿殿庭所排品碑玉石前已採取上來者磨净看品則該
    石品可以合用故品碑五十五坐方將採取次別定幹事人
    李聖兊下送到卽一依下去人知委施行爲旀採取輸運等
    [075b]
    節各別看護俾無窒礙生梗之弊所入費額度支部劃訓繕
    送於本道觀察府玆以發訓本郡公錢中從便挪用隨其採
    取趁卽執船定廵校罔夜上送期於來月晦内來泊京江擧
    行形止先卽馳報爲要
    同日江原道觀察府
    高柱大樑曳運出浦等事前後訓飭不啻申複則宜其蕫督
    是在果迨此春日漸暢氷雪將瀜若不趁今曳運無以限内
    到泊且有妨於農務誠甚渴悶本都監郞廳一員解事牌長
    一人另爲派遣運出之節爛商協議俾無遲緩生梗事奉承
    旨意卽廳及牌長派遣爲旀玆庸訓令到卽欽遵擧行是遣
    金城水串等地所在木段依前蕫飭是矣事係重大勿以専
    責於該郡使附近各郡協力出浦淮陽順甲等地所在木段
    [076a]
    一與該派員商議方便募集民丁從其指揮施行是矣勿任
    吏校使各該地方官眼同京派員一體蕫督船運等節隨其
    曳運雖一株木趁卽執船定廵校罔夜流下無至遲延之弊
    爲旀所費段旣有度支部劃訓嚴飭各郡無論某樣公錢一
    并執留以爲需用是矣雇錢遂日支撥哀此歉歲峽民無至
    呼冤浪藉仰體 朝家軫念之萬一擧行形上一一先報以
    爲憑准之地爲要
    壬寅二月二十四日江原道觀察府
    高柱大樑運出事本都監郞廳另爲派遣爛商協議俾無遲
    緩生梗事奉承 旨意業經訓飭是在果現接該郞廳電報
    内開鄕軍雇價一兩式已爲定給者自觀察府以一兩五錢
    式出給事訓令到付以致携貳各郡公錢近郡則更無挪用
    [076b]
    處遠郡則自觀察府不爲劃給竟至停役之境等因今此營
    建與他逈別奉承 旨意若是鄭重則其在擧行宜其蕫督
    之不暇曳運旁午之役致此中止之境苟如是也有限 國
    役停廢後已乎事甚訝惑故玆更訓令雇價之自府擅加初
    不論報劃錢之多端沮戲是何委折罔夜馳報以爲 稟處
    爲要
    壬寅三月十八日京畿觀察府
    法殿營建所用各項木材業已斫取於江原道現方流下而
    今此木材運上與他逈別㖚除良時日爲急故玆庸發訓到
    卽措辭飜飭於管下沿江所經各郡待其來到別般護送是
    矣春旱不雨不無江淺灘險之慮掘灘曳運等節一從領運
    委員知委施行爲旀所入費額從實支撥後修報本都監使
    [077a]
    之計減到泊日子過境形止一一馳報爲要
    壬寅七月十八日江原道觀察府
    貴第三十號報告及挪用公錢磨勘成冊閱悉而捧下錢數
    大有相左不容不櫛査勘簿故玆庸訓令到卽解事書記一
    人持可據文蹟罔夜上送考准歸正爲要
    [077b]
  • 來照
    078a
    [078a]
    來照
    辛丑八月初四日
    警部照覆頃接貴照㑹内開 法殿營建之役與他逈別是
    乎所所用各樣材木業已發訓於各該郡現方流下而何許
    無賴輩符同木商從中賣買莫重役用未免窘跲故玆庸仰
    佈照亮後嚴飭沿江分署私相賣買之弊一切禁斷是矣火
    木勿論作筏材木到泊江邊者勿許解筏待本都監烙印卽
    爲放行爲要等因是乎所知飭沿江分署玆庸仰覆照亮爲

    辛丑八月二十八日
    警部照覆卽接貴照㑹内開 法殿營建所用各項石物浮
    取於東署牛耳洞等地事已有 筵稟是乎所行將浮取故
    [078b]
    玆庸仰佈勿禁帖卽爲繕交爲旀大安門南墻方欲退築而
    漏卜洞支所家舍將入於 宮墻矣該支所移接於宿衛所
    前四十六綂一戶事奉承 旨意也照亮後指飭搬移爲要
    等因是乎所知飭該署使之移接勿禁帖亦爲成送玆庸仰
    覆照亮爲要
    辛丑九月十一日
    警部照覆接准貴照㑹内開本都監事務漸次浩大而許多
    物種守直與廵察之節係是緊重故玆庸仰佈照亮後服色
    廵檢中二人訊問課廵檢中一人必以勤幹人永派以送以
    備疎虞等因是乎所廵檢三人派遣玆以仰覆照亮爲要
    同日
    警部照覆接准貴照内開 法殿營建之役漸次浩大是乎
    [079a]
    所以若現存木手難以應役故玆庸仰佈照亮後五署内居
    接木手一一査出領付都監是矣俾無敢隱匿遺漏之意申
    明知飭各署等因是乎所知飭各署玆以仰覆照亮爲要
    辛丑十一月初六日
    警衛院照覆接准貴照内開本月十二日本都監 奏本今
    此 法殿營建所入材木中已治鍊者當爲次第輸入而道
    路由仁化門敦禮門矣以此分付秘書院及警衛院何如謹
    上 奏奉 旨依奏是乎旀同日 奏本今此 法殿營建
    所入各樣木材中已治鍊者當爲輸入於 中和殿月廊外
    矣材木旣已輸寘則宜有守直之節而 闕内所重與他處
    有異分付警衛院晨夜照管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故
    玆以仰佈欽遵施行爲要等因是乎所廵檢十人派遣各別
    [079b]
    守直玆以仰覆照亮爲要
    辛丑十一月二十一日
    度支部照覆接准貴照内開 法殿所排有紋孟席二千立
    分定于全羅南北道觀察府是乎所所入費額該道公錢中
    挪用待其報來本都監役費中計減而該兩道觀察府訓飭
    各一度繕送等因准査全羅南北道觀察府訓飭各一度繕
    交照亮轉發爲要
    辛丑十一月二十七日
    度支部照覆接准貴照㑹内開 法殿營建所用淮陽楊口
    金城等地斫寘高柱大樑與體大木材曳運費隨其所入各
    該郡公錢中支撥事江原道觀察府訓令一度繕送照亮轉
    發爲要
    [080a]
    辛丑十二月初六日
    度支部照覆接准貴照㑹内開 法殿殿庭所排品碑以玉
    石豎立而不容不及今措備是乎所品石五十五坐方將採
    取於全羅北道礪山郡故玆庸仰佈照亮後所入費額該郡
    公錢中卽爲挪劃之意措辭訓飭於該道觀察府以便擧行
    爲要等因准査全羅北道觀察府訓飭一度繕交照亮轉發
    爲要
    辛丑十一月二十二日
    度支部照覆接准貴照㑹内開 法殿殿庭所排別大磚石
    五千張大磚石五千張貿取於江華府所入費額爲先一萬
    五千兩某樣公錢中劃訓於該道觀察府待其報來本都監
    役費中計減等因准査劃訓一度繕送玆以仰覆照亮爲要
    [080b]
    壬寅正月十九日
    警務廳照覆接准貴照㑹内開本都監造車所用眞木八株
    今將斫取於拜峰鎭故玆以仰佈照亮後勿禁帖卽爲繕交
    以便斫伐等因是乎所該勿禁帖成交玆以仰覆照亮爲要
    同日
    内部照覆接准貴照㑹内開 法殿營建所用各項石物現
    方輸入是乎所鐵物橋及祭基峴隱溝尤極圮破運車難便
    不日修補以便輸運爲要等因准査從速修補是乎乃該役
    費自度支部支撥然後乃可起工故玆以仰覆照亮爲要

    在前 國役時卜重石物輸入境遇自役所石橋上先爲
    布排補板後輸運故曾無橋頹之患從今如有石物輸運
    [081a]
    則先排補板亦要
    壬寅二月二十二日
    警務廳照覆頃接貴照内開本都監所用靑石現方拾取於
    外南山一二牌字内故玆庸仰佈照亮後勿禁帖卽爲繕交
    俾無掣礙之端等因是乎所該勿禁帖成送玆以仰覆照亮
    爲要
    壬寅三月初二日
    警務廳照覆接准貴照内開營建所用石物自佛巖及牛耳
    洞等地現方輸入而車夫輩罔念 國役之攸重徒載私卜
    與輕駄石物輸運以致愆緩故玆庸仰佈照亮後另飭於興
    仁惠化光熙三門派守廵檢處石物外空車與雜物所載車
    子入來者一切禁斷以杜弊源等因是乎所知飭該署玆以
    [081b]
    仰覆照亮爲要
    壬寅三月十八日
    内藏院照覆接准貴照内開本都監所用厚正步板數甚夥
    多而將欲引鉅作板則徒費時日㖚除良現在木材不合所
    用故玆庸仰佈照亮後貴院所管鷺梁鎭所在前舟橋司橋
    梁板限五百立借交則竣役後還完矣卽爲越送爲要等因
    是乎所該厚正步板五百立越送玆庸仰覆照亮査收竣役
    後卽地還交爲要
    壬寅三月二十日
    度支部照覆准査貴照内開礪山郡採取品碑石費一千十
    元待其郡報來本都監費中叩除以此照亮爲要
    壬寅四月初十日
    [082a]
    軍部照覆接准貴照内開 法殿營建所用各項木石體本
    重大難以人力運動故玆庸仰佈照亮後貴部所管機械厰
    所在擧重機一坐卽爲借交以便公役爲要等因是乎所擧
    重機一坐送交玆以仰覆照亮査收爲要
    壬寅七月初十日
    警務廳照覆接准貴照内開 中和殿營建之役事體重大
    且係時急而木手輩罔念 國役之攸重専貪厚雇多赴私
    役夤此而有限營建以致遲緩知飭於五署私役木手這這
    摘發領付本都監事已有所仰照是乎所木手輩視若弁髦
    日赴私役全無警惕之擧事甚駭然㖚除良役事時急今承
    旨意玆庸荐佈照亮後更加嚴飭俾有實効爲旀石手亦爲
    一體領付等因是乎所准此知飭五署木石手摘發領付玆
    [082b]
    以仰覆照亮爲要
    壬寅七月十八日
    扈衛隊照覆接准貴照内開 中和殿營建機械業已入排
    而通望處設帳遮面所用木揮帳限七十間次卽爲借交等
    因是乎所准此査弊隊所儲木揮帳本是不敷各項公故每
    患不足中承此貴照非不切廹是乎乃以若現在之數勢難
    借交故玆庸仰覆以此照亮爲要
    壬寅七月十九日
    度支部照覆接准貴照内開 中和殿所排有紋孟席二千
    立分定於全羅南北道而南道則自該府都聚來納是遣北
    道則南原茂朱兩郡爲先來納是乎所所入費額左開仰佈
    照亮後該兩郡戶錢中計減而本都監役費錢中叩除爲要
    [083a]
    等因准査該兩郡席子價并駄費合錢五千四百六十三兩
    辛丑壬寅戶錢中計減本都監役費中叩除玆以仰覆照亮
    爲要
    壬寅八月初十日
    度支部照覆接准貴照内開營建所用高柱大樑等木材曳
    運費十萬九千三百八十八兩四錢四分江原道内各郡公
    錢中先爲挪用各該郡結戶錢中計減而本都監役費錢中
    扣除事承認仰覆照亮爲要
    壬寅八月十一日
    警務廳照覆接准貴照内開昨日本都監 奏本内 中和
    殿營建時日爲急而各公廨役事及私役狼藉各匠色難以
    募用若是汗漫莫可限内竣工其在擧行萬萬悚㦖令警務
    [083b]
    廳一切禁斷何如謹上 奏奉 旨國役方張私役狼藉事
    甚無嚴稱慶禮式役事外雖公役并令停止凡係工匠領付
    營建都監事分付警務廳事 批下故玆仰佈欽遵施行爲
    要等因是乎所准此知飭各署玆以仰覆照亮爲要
    癸卯二月二十五日
    警務廳照覆現接貴照内開外 宮墻建築所用靑石今將
    拾取於南署外山一牌字内等地故玆庸仰佈照亮後該勿
    禁帖卽爲繕交俾便取用等因是乎所該勿禁帖成交玆以
    仰覆照亮爲要
  • 來牒
    084a
    [084a]
    來牒
    壬寅八月初十日
    掌禮院通牒 中和殿上樑時各差備官左開仰佈照亮爲

    左開
    讀上樑文官 奎章閣直閣申敬善
    司香官掌禮院左掌禮金錫龍
    奉常司主事呉濚鐸
    執事法部主事金南齊
    奉常司主事朴尙範
    同日
    掌禮院通牒 中和門上樑時各差備官左開仰佈照亮爲
    [084b]

    左開
    讀上樑文官 奎章閣直閣申敬善
    司香官掌禮左掌禮金錫龍
    奉常司主事呉濚鐸
    執事法部主事金南齊
    主事朴尙範
    壬寅十月初十日
    掌禮院通牒 朝元門上樑時各差備官左開仰佈照亮爲

    左開
    讀上樑文官掌禮院右掌禮趙鎭卨
    [085a]
    司香官奉常司主事朴尙範
    弘文館侍讀辛成黙
    執事營繕司主事李鎬潗
    六品徐廷大
    [085b]
  • 報告
    086a
    [086a]
    報告
    辛丑九月二十八日
    開城府尹報告本都監訓令承准内開今此 法殿營建之
    役轉益浩大而如干京居木手萬難排役故玆庸發訓到卽
    府内所居木手一并査出限五十名嚴飭抄選定廵校罔夜
    上送以便使役爲要等因是乎所承此本府所存木手這這
    抄選定廵校領上査照㐲望 指令内到付
    辛丑十月十三日
    江原道觀察使報告現承第一號訓令内開 法殿營建事
    體重大而至於高柱大樑不得不求取於道内各郡然後乃
    免窘跲故檢察斫伐次別定牌長崔相龍下送到卽一從該
    牌長所告嚴飭各郡爲旀所入費段某樣公錢中挪給後報
    [086b]
    來則當移照度支部使之計減矣擧行形止卽爲馳報事再
    雖黄腸封山一體檢察隨其可合之材斫伐輸上爲要等因
    是乎所依訓辭從其牌長所告卽爲翻飭于道内金化金城
    淮陽狼川麟蹄楊口等六邑是乯在果近日京差幹事者名
    擔公役全以營私之計濫斫其木取怨於民不一其弊莫重
    材用斫取之地有駭聽聞豈不恠瞠乎自春逮今 宮役材
    木斫運幾萬株事承訓翻飭爲幾幾次山郡木役迄迄不已
    況今營建何等重大而有不可擬議於外他泛斫是矣原訓
    中無斫伐郡名且無高柱大樑長廣數爻各邑知委似涉踈
    漏所入費某樣公錢中挪給是乎則各郡公錢不過乎結戶
    兩錢而俱係度支部上納無該部公蹟則勿爲施行之該部
    訓飭亦已屢矣㖚除良自各郡似此挪用條經年持難於該
    [087a]
    部勘簿縱有自府轉報多不減下以致部郡葛藤是乎所柱
    樑段明定厥數於斫取各郡事更下訓令而斫運費段移照
    度支部先爲發訓于該各郡然後府郡擧行必無葛藤事甚
    妥當故玆以報告照亮爲望 指令内更爲發訓事
    辛丑十月三十日
    永平郡守報告奉准本都監訓令據觀察府轉訓内開 法
    殿營建時所用生葛一百同分定本郡故訓到卽時貿求則
    一同爲一百沙里而每沙里轉運費并爲二分矣今已儲置
    本郡卽欲駄納則生葛浮高所致一百沙里爲一駄假量而
    每駄駄價爲十三兩更欲船載則出浦爲三十里船雇亦爲
    不少中水已成凍勢難船運故玆以馳報査照後以車輸運
    何如是乯喩指令㐲望 指令内待明春更報事
    [087b]
    辛丑十一月初八日
    礪山郡守報告卽到付本都監訓令内開 法殿營建事體
    愼重而 殿庭所排品碑石以玉石豎立而不容不及今措
    備是如乎本郡境内有可合玉石云故玆庸發訓到卽所産
    處一一摘發卽爲採取各色玉石看品次上送是矣此係莫
    重所用除尋常惕念擧行爲要等因是乎所本郡境内初無
    玉石只有白石故看品次今爲上送是乎旀緣由報告査照
    㐲望 指令内到付
    壬寅二月二十九日
    礪山郡守報告 法殿殿庭所排品碑玉石五十五坐今纔
    採取訖役故郡守躬往江頭一一看審後別定廵校文學九
    眼同載運上送爲乎旀所入費額本郡辛丑條結錢中五千
    [088a]
    五十兩支撥明細書修正上送査照㐲望 指令内依報計減事
    壬寅三月初十日
    江原道觀察使報告 法殿營建材木之淮陽金城楊口等
    地斫取曳運者及各木商處分定者隨其出浦連續載運領
    上而現今春旱不雨江淺灘險則恐不無難運之弊故另飭
    於道内沿江各處流下之時使之發民丁掘灘無或暫滯而
    春川江以下多有淺灘處係是京畿則自本道莫可訓飭故
    玆以報告照亮後預爲發訓於京畿使之轉飭沿江各郡以
    爲掘灘流運之地爲望 指令内已爲訓飭於京畿觀察使則想必待其流下各別護送是在果農
    時民情非不念也役用甚急多發民丁罔夜流運以爲趁期入用事

    壬寅三月二十七日
    江原道觀察使報告金城郡材木中高柱二箇運上之由纔
    [088b]
    已馳報是乯在果楊口郡圎柱八箇昌防十五箇春舌一箇
    當日運到于春川江故另飭差使員罔夜領運替傳于前進
    邑京畿加平郡玆以報告照亮爲望 指令内運上木材已爲到泊是在果餘在高柱
    大樑及機械木罔夜蕫督鱗次上送事

    壬寅三月二十八日
    江原道觀察使報告楊口郡材木二十四箇已爲連續運上
    是乯在果金城郡材木中高柱四箇當日運到于春川江故
    另飭差使員罔夜領運替傳于前進邑京畿加平郡玆以報
    告照亮爲望 指令内到付是在果餘在材木及機械木連加蕫督罔夜輸上事
    壬寅四月二十六日
    南原郡守報告奉准本都監訓令據觀察府轉訓内開 法
    殿所用事體愼重是乎所 殿閣内所排有紋孟席不容不
    [089a]
    及今措備故另成樣子玆庸發訓到卽指飭於管下所産郡
    孟席一千立從時宜精畧貿取上送是矣所入費段各郡某
    樣公錢中挪用後從實報來當移照度支部使之計減矣另
    飭擧行無至遲延生梗事等因是乎所觀察府排定之有紋
    孟席五百立自訓到日嚴飭匠色一依樣子各別精備定書
    記眼同輸上是乯在果所入費段左開報告移照度支部以
    本郡辛丑條五錢中使之計減㐲望 指令内准數捧上是在果價文當移照度支部
    計減事

    左開
    席子五百立價二千五百三十五兩
    駄費四百八十兩
    壬寅六月十五日
    [089b]
    江原道觀察使報告淮陽斫取高柱大樑等材木流運扺到
    于春川江之由纔已馳報是乯在果卽接春川郡守金泳圭
    報告内開領運高柱十五箇大樑五箇平柱二箇春舌八箇
    退樑四箇合三十四箇本月十八日替傳于京畿加平郡等
    因玆以報告照亮爲望 指令内到付是在果餘在四箇及木商木材連加嚴飭不日運上事
    壬寅七月二十七日
    江原道觀察使報告承准本都監訓令内開挪用公錢捧下
    錢數大有相左櫛査勘簿次解事書記一人持可據文蹟上
    送是乯只本府書記金稷善持文書起送玆以報告照亮後
    考准歸正爲望 指令内上送書記處逐條厘正是在果當移照計勘事
  • 甘結
    090a
    [090a]
    甘結
    壬寅八月初十日 法部 掌禮院 奉常司 尙衣司營繕司 排設房 臚唱課 禁漏
    今月十二日辰時 中和殿上樑時及同日未時 中和門
    上樑時各差備官俱以黑團領前期來待干 中和殿近處
    是矣進字擧案預先修呈于本都監爲旀設幕帳香卓燭臺
    香爐香盒地排等節依例等待是遣臚唱及臚唱課事知雇
    員奏時官依例等待事
    壬寅十月十二日 掌禮院 弘文館 奉常司 尙衣司 營繕司 排設房 臚唱課
    禁漏

    今月十三日丁時 朝元門上樑時各差備官俱以黑團領
    前期來待干 朝元門近處是矣進字擧案預先修呈于本
    都監爲旀設幕帳香卓燭臺香爐香盒地排等節依例等待
    [090b]
    是遣臚唱及臚唱課事知雇員奏時官依例等待事
  • 賞典
    091a
    [091a]
    賞典
    營建都監別單
    提調 宮内府大臣臨時署理議政府贊政尹定求 辛丑七月十三日 命壬寅九月二十一日至
    廐馬一匹面給
    郞廳營繕司主事李鎬潗 辛丑七月十三日 命壬寅九月二十一日至
    延豊郡守林健相 辛丑七月十三日 命壬寅二月初二日移差
    六品徐廷大 壬寅二月初二日差下九月二十一日至
    并陞敍
    營建都監別單
    中和殿上樑文製述官議政府議政尹容善 廐馬一匹面給
    書寫官 遷陵都監提調金永穆
    懸板書寫官議政府參政金聲根
    [091b]
    各熟馬一匹賜給
    讀上樑文官正三品申敬善
    執事法部主事金南齊
    奉常司主事朴尙範
    司香官掌禮院左掌禮金錫龍
    奉常司主事呉濚鐸
    各兒馬一匹賜給
    中和門上樑文製述官 宮内府特進官李淳翼 熟馬一匹面給
    書寫官 景孝殿提調呉正根
    半熟馬一匹賜給
    懸板書寫官 宮内府特進官尹用求 熟馬一匹賜給
    營建都監別單
    [092a]
    別看役主殿司長李世基
    度支部財務官韓在鎭
    内部會計局長李容復
    度支部財務官嚴仁永
    營繕司技師宋啓昌 各兒馬一匹賜給
    營繕司技師崔元章 加資
    營建都監別單
    監蕫陸軍副領李昌九
    陸軍參領張鳳煥
    陸軍參領吉永洙 各兒馬一匹賜給
    營建都監別單
    日官觀象所技師金載霖
    [092b]
    寫字官 宮内府主事李熙圭 各兒馬一匹賜給
    六品李奎文
    六品鄭益洪 并加資
    九品李鎬廷
    管理署委員洪奭鉉 并相當職調用
    五峰屏起畵畵員圗畵主事全修黙
    圖畵主事白禧培
    圖畵主事尹錫永
    圖畵主事趙在興
    電務課主事洪義煥 各兒馬一匹賜給
    正三品宋俊哲 相當職調用
    六品鄭之謨
    [093a]
    六品河晉國
    六品劉弘燮
    六品尹啓煥
    六品白性培
    六品林昌鎬
    九品呉泰泳
    九品趙東燮 并加資
    瓦甎監燔九品張斗根
    九品劉錫桓 并陞六
    營建都監別單
    高柱大樑曳運蕫役監官九品李敬純
    九品金應善
    [093b]
    九品李鎬七
    九品徐丙憲
    九品權寅洙
    幼學朴聖一
    幼學朴鍾烈
    幼學金弘列
    幼學金澤洙
    幼學徐景裕
    幼學朴禎林
    幼學朴夀益
    幼學徐景直
    幼學呉永達
    [094a]
    幼學朴承魯
    幼學宋子玉
    幼學玄處海
    幼學金昌燮
    幼學李鍾燁
    幼學金龜範
    幼學金炳謨
    幼學趙彰夏
    幼學崔燦德 并相當職調用
    廵校崔文煥
    書記金建澤
    辛在炳
    [094b]
    李順成
    并米布分等從優施賞
    營建都監別單
    領役牌長資憲鄭順玉
    資憲李千萬
    嘉善崔完基
    司勇崔元鎬
    資憲崔致炫
    通政朴容健
    閑良尹英
    嘉義韓千萬
    出身李聖兊
    [095a]
    通政金興山
    嘉善朴健植
    嘉善閔學信
    嘉義李春成 并賞加
    崇政金亨植
    正憲李基聲
    正憲崔鍾植 并相當職調用
    資憲韓錫永
    出身金允中
    嘉善安瑞鉉
    出身金晉鎬
    崇政梁在善
    [095b]
    出身金夀萬
    嘉義金學昇
    資憲梁永雲
    司果洪慶一
    司果李載業
    司果安漢鎭
    司果金漢杓 并賞加
    待令廵檢金善益
    張重鉉
    崔崙明
    李昌漢
    李鎬仁 并令本廳調用
    [096a]
    營建都監別單
    雇員張斗鉉
    高仁植
    安基鉉
    林洛鉉
    金相德
    金孝淵
    延禹錫
    吉炫範
    崔浩成
    李鶴俊
    金浩貞
    [096b]
    李相基
    書寫金光鉉
    朴齊豊
    崔德明
    金熙敬
    韓冕洙
    林學敏
    金繼完
    金元熙
    庫直金載殷
    朴羲溶
    㢘應烈
    [097a]
    朴漢鳳
    金在明
    金應杓
    使令全弘植等九名
    使喚旗手金命祿等九名
    水工任伯元等五名
    卜直金鎭完等四名
    使喚池錫龍等十六名 并米布分等施賞
    營建都監別單
    木手都邊首韓夀俊
    副邊首洪淳謨
    上層正絃邊首朴啓弘
    [097b]
    張元俊
    工踏邊首金致雲
    金龍雲
    李應完
    李元植
    下層正絃邊首具容羲
    崔伯淵
    工踏邊首金永圭
    林永春
    宋德在
    張元植
    椽木邊首表聖根
    [098a]
    葛春植
    孫吉完
    唐家邊首孫命圭
    崔昌秀
    三門邊首柳允道
    金學俊
    工踏邊首墨化鎭
    尹允信
    行閣邊首曺興俊
    吉永根
    鄭鳳鉉
    劉基弘
    [098b]
    崔完永
    韓順一
    尹成運
    朴性述
    朴昌植
    金學鎭
    朴永福
    金天佑
    全巨卜
    趙景完
    許道景
    金雲景
    [099a]
    金聖在
    金文昌
    崔泰吉
    吉完根
    石手都邊首鄭龍文
    副邊首裴學成 并帖加
    石手朴文淳等二十三名
    冶匠金德文等六名
    小木匠李化實等三名
    窓戶匠李元實等十名
    雕刻匠金益煥等十三名
    木鞋匠崔仁哲等八名
    [099b]
    畵員崔榮俊
    李義集
    畵師金鶴昇
    李士然
    沈圭錫
    梁還成
    崔丙薫
    金秉實
    李龍基
    張今錫
    朴信福
    金完植
    [100a]
    李在演
    車俊弼
    曺杓南
    沈相根
    朴昌洙等十五人
    銅絲匠裴應律等三名
    蓋瓦匠朴相錫等十名
    泥匠尹載俊等三十名
    機械匠朱石辰等十名
    大爐匠鄭致仲等五名 以上一等
    木手劉敬浩等九十四名
    石手金錫福等一百五十四名
    [100b]
    冶匠高致明等十名
    小木匠金景植等五名
    窓戶匠朴仁植等十名
    雕刻匠徐文植等十三名
    木鞋匠李應善等八名
    畵員嚴相俊等五人
    畵師崔聖九等二十人
    蓋瓦匠申允吉等十五名
    泥匠金興順等三十名
    眞漆匠金萬興等三名
    屏風匠趙源興等三名
    豆錫匠李夀萬等二名
    [101a]
    朴排匠趙永淳等二名
    鞍子匠池順龍等二名
    假漆匠劉春植等七名
    船匠魯仁植等十名
    機械匠崔成伯等十名
    岐鉅匠宋益善等十五名
    乬鉅匠孔元成等五名
    條里匠金永植等十二名 以上二等
    木手李鶴仁等二百十九名
    石手金順釗等二百五十名
    冶匠安明順等二十一名
    小木匠金千命等十一名
    [101b]
    窓戶匠金仲浩等十名
    雕刻匠朴基弘等十三名
    木鞋匠李仁植等八名
    畵員柳鍾益等三人
    畵師朴致淳等三十二人
    罘罳匠朴敬瑞等七十四名
    蓋瓦匠馬白龍等十七名
    泥匠鄭命根等五十七名
    眞漆匠李仁國等五名
    豆錫匠姜順命等八名
    朴排匠崔德淳等三名
    鞍子匠金在乭等五名
    [102a]
    假漆匠文舜謨等三十一名
    船匠文道成等四十四名
    機械匠嚴仁植等四十名
    岐鉅匠黄鎭泳等四十名
    乬鉅匠金慶南等八名
    條里匠鄭喆洙等二十三名
    車匠朴漢成等五十名
    小爐匠金順壮等二名
    磨造匠金載煥等三名
    刻手李潤大等二名
    付金匠金喜永等四名
    小銀匠李錫俊等二名
    [102b]
    大爐匠金伯吉等十六名
    屏風匠金善鎬等七名
    茵匠鄭基永等五名
    燔瓦匠金永鎭等十五名
    蘆簟匠朴致弘等六十五名
    水鐵匠全秀福等十五名
    擔軍都等牌朴龍伊等二名
    募軍都等牌金夀甫等二名
    車夫金順文等六十名 以上三等
    并米布分等施賞
    營建都監別單 詔曰提調議政府贊政尹定求廐馬一匹
    面給郞廳營繕司主事李鎬潗延豊郡守林健相六品徐廷
    [103a]
    大并陞敍 中和殿上樑文製述官議政府議政尹容善廐
    馬一匹面給書寫官 遷陵都監提調金永穆懸板書寫官
    議政府參政金聲根各熟馬一匹賜給讀上樑文官正三品
    申敬善執事法部主事金南齊奉常司主事朴尙範司香官
    掌禮院左掌禮金錫龍奉常司主事呉濚鐸各兒馬一匹賜
    給中和門上樑文製述官 宮内府特進官李淳翼熟馬一匹
    面給書寫官 景孝殿提調呉正根半熟馬一匹賜給懸板
    書寫官 宮内府特進官尹用求熟馬一匹賜給別看役主殿
    司長李世基度支部財務官韓在鎭内部會計局長李容復
    度支部財務官嚴仁永營繕司技師宋啓昌各兒馬一匹賜
    給營繕司技師崔元章加資監蕫陸軍副領李昌九陸軍參
    領張鳳煥吉永洙各兒馬一匹賜給日官觀象所技師金載
    [103b]
    霖寫字官 宮内府主事李熙圭各兒馬一匹賜給其餘畵師
    牌長員役工匠等并依 判下施賞
    詔曰今番賞典中一人雖兼數事無得疊授
  • 稟目
    104a
    [104a]
    稟目
    辛丑八月二十九日
    役用各樣器機不可不預先措備者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
    貿用何如 圖章内依

    木支乃次眞長木一千箇
    擔機次檜木二百箇
    加乃乼次網罟 隨所入
    加乃杖夫一百五十箇
    乼牛皮七十五巨里
    柄次木五百箇
    束乼一百五十巨里
    [104b]
    葛乼五千沙里
    三太三千立
    靑兀赤一千把
    達臼小椽五百箇
    擔桶五十坐
    木瓢子二百箇
    洋鐵水朴五十箇
    草芚二百立
    同日
    開基始役時所用鐵器械數爻先此後錄仰稟而從後各樣
    鐵物隨所入給價次先爲準備進排事分付鐵商何如 圖章内依

    [105a]
    加乃一百五十柄
    葉光耳四百五十柄
    尺光耳一百柄
    沖光耳五十柄
    鷺光耳三十柄
    曲光耳三十柄
    斧子五十柄
    大排尺二十柄
    中排尺三十柄
    小排尺五十柄
    鍤二十柄
    同日
    [105b]
    治石治木假家各四十間窓戶假家三十間冶爐假家十間
    造成所入物力磨鍊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治木治石假家各四十間新造所入
    高柱次三十尺機械大椽九十箇
    平柱次次大椽二百二十四箇
    道里及樑次貿大椽三百二箇
    椽次小椽三千二百八十箇
    編結次雜杖木一千六百四十箇
    葛乼三百六十八巨里
    草飛乃四百九十二駄
    草把子四百十浮
    [106a]
    網罟 隨所入
    窓戶假家三十間新造所入
    高柱次三十尺機械大椽三十三箇
    平柱次次大椽七十八箇
    道里及樑次貿大椽八十七箇
    椽次小椽一千二百三十箇
    編結次雜杖木六百五箇
    葛乼一百二十六巨里
    草飛乃一百八十一駄
    草把子五十一浮
    網罟 隨所入
    冶爐假家十間新造所入
    [106b]
    柱木次貿大椽三十四箇
    道里及樑次次大椽三十八箇
    椽次小椽二百箇
    編結次雜杖木二百五十箇
    機械大椽十箇
    葛乼三十巨里
    草飛乃六十駄
    蘆簟四十立
    網罟 隨所入
    辛丑九月初五日
    各處機械排設所入物力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107a]

    三十尺機械大椽九十二箇
    大椽六十箇
    檜木十六箇
    次大椽一百六十八箇
    貿大椽二百九十八箇
    卜定大椽十四箇
    別大椽二十箇
    扇子大椽三十箇
    步板五百立
    宗樑木三十六箇
    長松一千一百立
    [107b]
    葛乼八千二百巨里
    同日
    各處圍排及艾幕所入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
    内依


    椽木二千箇
    長松一百五十立
    雜杖一千四百五箇
    小椽一千二百一箇
    大條里木九十箇
    小條里木十七箇
    網罟五千沙里
    [108a]
    草飛乃三十四駄
    中椽一百六十四箇 以上兩種擔軍艾幕所用
    壬寅二月二十日
    各樣匠色所用物種磨鍊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畵師所用
    油紙四卷
    白紙十卷
    紬苧手巾各四件
    布手巾二十件
    白木手巾二十件
    [108b]
    條所二十艮衣
    細繩十斤
    長剪板十箇
    短剪板二十箇
    大小所羅各六坐
    大東海四坐
    小東海六坐
    方文里十坐
    中鼎四坐
    擔桶二部
    木瓢子十箇
    火箸炙金各二箇
    [109a]
    彩刀四柄
    磁碗六箇
    砂鉢大楪各六竹
    湯器八竹
    甫兒四竹
    屏風匠所用
    家猪毛十斤
    細常馬尾篩各二部
    紬苧手巾各二件
    布手巾六件
    白礬四兩
    松脂六兩
    [109b]
    黄蜜六兩
    破帳布六十尺
    褙板四坐
    擔桶二坐
    洋鐵大也十箇
    洋鐵桶五坐
    木手所用
    松烟二十斤
    正絃綿絲一斤
    出本次角壯二十張
    小木匠所用
    錐子十箇
    [110a]
    三分錯六箇
    涼板二坐
    沙魚口中皮一張
    木賊十兩
    陶罐四箇
    延日礪石二塊
    雕刻匠所用
    布手巾二件
    沙魚口中皮一張
    木賊十兩
    出本次油紙二卷
    木鞋匠所用
    [110b]
    大錯十箇
    銳刀十箇
    中礪石四塊
    豆錫匠所用
    小風爐二坐
    橋鐵八箇
    鐙子金四箇
    毛老臺二坐
    四油芚二番
    陶東海二坐
    陶所羅二坐
    眞漆匠所用
    [111a]
    家猪毛四斤
    馬尾篩四部
    紬手巾二件
    苧手巾二件
    布手巾四件
    破帳布六十尺
    所羅四坐
    方文里二十坐
    擔桶二坐
    常綿子四兩
    假漆匠所用
    家猪毛二斤
    [111b]
    黄蜜六兩
    松脂六兩
    馬尾篩四部
    木果瓢各六箇
    東海六坐
    方文里三十坐
    水筆二同
    擔桶二坐
    鍊磨石二坐
    洗净匠所用
    木果瓢各六箇
    擔桶二坐
    [112a]
    水桶二坐
    破帳布七十尺
    大爐匠所用
    强鐵長執介二箇
    木支乃一箇
    長曲鐵二箇
    大毛老一箇
    平執介二箇
    布絲一斤
    滑石三斤
    槍柄木剪板二箇
    冶爐廳蓋板舌釗一箇
    [112b]
    朴排釗一箇
    樞燈鐵一箇
    機刀二箇
    帶鐵二箇
    筧登子釗一箇
    大了[亇]赤一箇
    中了[亇]赤一箇
    小了[亇]赤一箇
    光耳二柄
    小椽五十箇
    網罟五十沙里
    陶罐土一百負
    [113a]
    大登子釗八箇
    小登子釗二百箇
    大機齒釗二箇
    小機齒釗四箇
    束乼五巨里
    眞木十二箇
    擔機二箇
    巨林釗二箇
    鹽二石
    長條里十四箇
    馬尾篩二部
    槍柄木三箇
    [113b]
    牛皮二張
    大小乼大釘各二箇
    掩釗八箇
    刀竹鐵十箇
    中礪石二塊
    豆錫釘十斤
    白木一疋
    麻布一疋
    厚正十六立
    長松九立
    大樑五尺
    樓柱一箇
    [114a]
    槐木一箇
    大磚石二張
    長臺六塊
    別二塊石三十塊
    別四塊石五十塊
    鐵網匠所用
    執介五箇
    大剪刀三箇
    小乭里五箇
    鐵網機十箇
    壬寅七月初十日
    中和殿 中和門 朝元門上樑文正書及草圖書所入物種
    [114b]
    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每處所入
    紅貢緞一疋 内下
    黄筆一柄
    唐墨一丁
    草圖書次草注紙一卷
    楮注紙一卷
    黄筆一柄
    眞墨一丁
    同日
    中和殿 中和門 朝元門上樑文正書與草圖書入 鑑時
    [115a]
    及上樑時擧行諸種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每處所入
    黄紬四幅袱一件
    黄假凾一隻
    牧丹屏二坐
    高足床二坐 具床巾
    鍮燭臺一雙
    香爐一坐
    香盒一坐
    白木遮日一件 排設房
    白木揮帳一件 排設房
    [115b]
    四張付地衣二部
    紫檀香一封
    黄燭一雙
    上樑文封裹壯紙二張
    壯油紙二張
    水字銀錢三圎 每圎重二戔五分圎作六隅内外陽刻水字六
    壬寅七月十五日
    中和殿所排龍香爐龍頭吐手釗鐵網及禁火所用鹽水豆毛
    四坐所入物力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龍香爐二坐所入
    熟銅二千四百斤
    [116a]
    鍮鑞六百斤
    炭二百六十石
    松明五十斤
    黄蜜一百斤
    松脂二十五斤
    龍頭吐手釗八坐所入
    熟銅八百斤
    鍮鑞八十斤
    含錫八十斤
    常鑞八十斤
    黄蜜六十斤
    松脂九十五斤
    [116b]
    炭二百石
    松明三十斤
    滑石一斤
    鐵網所入
    大銅絲五千五百二十斤
    片鐵一千四百六十九尺
    小廣頭釘二千二百十九箇
    豆毛四坐所入
    水鐵一千四百斤
    炭四百石
    和水鹽八斗
    蓋覆藳草蓋四立
    [117a]
    同日
    中和殿唐家 座榻所排黄木甲帳所入後錄仰稟爲去乎依
    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唐家 座榻黄木帳所入
    前後面四十幅甲各長十六尺
    左右三十八幅甲各長十六尺
    黄綿絲三甲所三十把
    鴨項釘八十箇
    壬寅八月初四日
    中和殿各樣假漆丹靑唐家五峯屏及懸板所入物力後錄仰
    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117b]

    假漆所入
    磊碌三十斤
    丁粉一千五十斤
    石紫黄一千五百斤
    阿膠一百五十同
    胡光油三十甁
    炭四石七斗
    丹靑所入
    朱紅一百八十封
    漳丹四百五十封
    洋綠四百五十封
    [118a]
    洋靑三百十斤
    荷葉三百十斤
    片臙脂一千五百張
    石紫黄三百斤
    同黄六十斤
    眞粉九百張
    丁粉一百八十斤
    松烟一百八十斤
    石磵朱六十斤
    阿膠三十同
    炭六石
    朱紅磨里漆所入
    [118b]
    朱紅九百封
    阿膠四十五同
    胡光油一百二十甁
    炭一石七斗
    簷下椽木洋綠漆所入
    洋綠一百二十斤
    阿膠二百二十五束
    炭一石七斗
    斑子廳板假漆所入
    洋靑四十六封
    磊碌六十斤
    丁粉三十二斤
    [119a]
    石磵朱三十二斤
    阿膠二百三十束
    炭五斗
    雙龍斑子起畵所入
    朱紅二十四封
    漳丹三十四封三兩
    洋綠二十五斤八兩
    洋靑二十五斤八兩
    石紫黄二十五斤八兩
    荷葉十三斤
    同黄十三斤
    片臙脂三百四十三張
    [119b]
    眞粉六百八十六張
    丁粉二十一斤八兩
    眞墨三同
    阿膠七同
    炭一石三斗
    窓戶假漆所入
    洋綠四百七斤
    丁粉一百五十九斤
    阿膠二千四十束
    炭十四斗
    浮龍唐家丹靑所入
    荷葉六十四斤
    [120a]
    朱紅七封
    漳丹二十封
    洋綠七斤
    洋靑三封
    石紫黄二斤
    片臙脂五十張
    眞粉五十張
    丁粉五斤
    松烟十封
    阿膠五同
    炭四斗
    廉隅流音草葉丹靑所入
    [120b]
    朱紅五封
    洋靑十斤
    石紫黄十斤
    漳丹二十封
    洋綠二十斤
    荷葉一斤
    片臙脂一百張
    眞粉五十張
    丁粉十斤
    松烟十封
    阿膠二同五十張
    炭三斗
    [121a]
    座榻假漆所入
    石紫黄十五斤
    朱紅十五斤
    漳丹十封
    洋綠五斤
    阿膠十同
    胡光油十八甁
    炭二斗
    上下層浮龍唐家柱木眞漆及付金所入
    眞漆三斗
    太末一斗二升
    朱紅二百二十封
    [121b]
    漆朱二斤八兩
    骨灰一斗一升
    阿膠一百束
    雪綿子四兩
    苧布二十五尺
    金箔八十束
    鹿角膠五兩
    白紙二卷
    炭十斗
    九龍屏及下平床眞漆及付金所入
    眞漆一斗六升
    每漆一斗
    [122a]
    骨灰四升
    太末二升六合
    唐朱紅二百三十三封
    常朱紅五斤八兩
    阿膠一百三十束
    雪綿子八兩
    白苧布十尺
    炭一石
    金箔四束半
    鹿角膠三兩
    白紙一束
    懸板一坐所入
    [122b]
    眞漆六升
    每漆五升
    骨灰五升
    太末四升
    松烟十封
    雪綿子三兩
    苧布七尺
    熟銅四十八斤七兩
    鍍黄金二兩八戔
    朱紅一封
    洋綠一斤
    漳丹三封
    [123a]
    洋靑一斤
    石紫黄一斤
    阿膠一百四束
    炭一石二斗
    五峯屏起畵及造成所入
    唐朱紅三封
    洋綠四斤
    洋靑四斤
    荷葉一斤
    同黄一斤
    眞粉五十張
    眞墨一同
    [123b]
    泥金八戔
    漳丹五封
    金字一百五十字
    白紙四十七卷
    三貼紙十五卷
    楮注紙四卷十七張
    毛綿紙三十二張
    靑綾花紙四十五張
    唐絹六疋
    紅漢緞五尺
    綠漢緞十尺四寸
    紫的漢緞五尺
    [124a]
    白禾花紬八十尺
    紅貢綾五尺
    阿膠三十四束
    白礬四戔
    膠末一斗五升
    炭五斗
    五峯屏日月形及龍鬚龍眉所入
    熟銅九斤
    硼砂二兩
    汗音黄銀五兩
    日形鍍黄金四戔
    龍鬚八箇鍍黄金六戔
    [124b]
    龍眉八箇鍍黄金二戔五分
    月形鍍銀四戔
    水銀六兩
    五味子四兩
    白炭一石
    唐家及下平床豆錫粧飾所入
    廉隅片鐵四箇
    四隅片鐵四箇
    鳥足鐵十八箇
    十字鳥足鐵十四箇
    廣頭釘十四箇
    蓮峯甘佐非十箇
    [125a]
    柱木甘佐非八箇
    菊花童十四朶
    小圎環二箇
    鴨項釘六箇
    下平床大甘佐非四箇
    長甘佐非四箇
    鳥足鐵六十六箇
    馬蹄片鐵四箇
    帳巨里一雙
    豆錫釘五百箇
    菊花板十四朶
    壬寅八月十三日
    [125b]
    中和殿行閣營建所用材木石子及各樣役用雜物隨所入後
    錄仰稟爲去乎依此磨鍊何如 圖章内依

    二間通一百二十八間所入 柱長十兩尺樑通九尺道里通十尺
    圎柱一百三十二箇
    高柱一百六箇
    合樑一百三十二箇
    宗樑六十六箇
    昌防一百三十二箇
    圎道里三百十八箇
    童子柱一百三十二箇
    春舌二箇
    [126a]
    長椽一千二百七十六箇
    短椽一千二百七十六箇
    馬足椽三十九箇
    長舌三百十八箇
    臺工六十六坐
    柱頭一百三十六箇
    翼工一百三十二箇
    朴工二十八立
    達乃朴工四立
    散子板十八立
    木只椽一百四十二箇
    平交臺八十五丈
    [126b]
    小累六百五十二箇
    甫兒支一百三十二箇
    散子二百十浮
    中瓦椽含二千九百五十骨
    中防二百四十箇
    引防二百四十箇
    上引防一百十二箇
    分閤壁楦二十八箇
    雙窓壁楦九十箇
    小雙窓壁楦一百二十四箇
    宗里五十四箇
    長廳板一千五十立
    [127a]
    樓長散里五百七十八箇
    長散里二百十一箇
    中衿木五百十箇
    架上木三千一百七十箇
    板門四十二次
    穴屯太一百二十二箇
    龍脂板六十四立
    風板六十立
    松竹六十二箇
    已上
    大樑一百八箇
    民大樑三百七十七箇
    [127b]
    別不等一千三百六箇
    不等八箇
    樓柱四百二十九箇
    別大椽二千五百九十一箇
    小椽二百五十五箇
    眞長木一千五百八十五箇
    散子二百十二浮
    中瓦椽含二千九百五十骨
    廳板分閤三十兩隻
    直交窓五隻
    雙窓四十兩隻
    獨窓兩隻
    [128a]
    小雙窓八十隻
    修粧廣窓四十隻
    亐里板門四十八隻
    小亐里板門十隻
    盲障子十六隻
    樓門一隻
    壁欌門十六隻
    推障子三十六隻
    長暎窓四隻
    雙暎窓四十五隻
    甲窓五十隻
    獨暎窓兩隻
    [128b]
    甲窓兩隻
    八隅廣窓十六隻
    已上
    大樑五箇
    民大樑十四箇
    別不等十四箇
    短吐三十一箇
    圎柱礎二百十塊
    六尺長臺三百一塊
    五尺長臺二百十塊
    四尺長臺二百五十塊
    五尺單步石二十二塊
    [129a]
    四尺步石二十八塊
    火口三尺長臺五十一塊
    頂石十七塊
    道里連鐵一百三箇
    牽馬鐵四箇
    兩尺釘二箇
    一尺五寸釘十二箇
    一尺三寸釘四箇
    一尺釘十六箇
    九寸釘一千五百八十二箇
    八寸釘二百四十三箇
    七寸釘三百九十四箇
    [129b]
    六寸釘一千六箇
    五寸釘九百三十一箇
    四寸釘九千八百九十七箇
    三寸釘一千九百四十七箇
    二寸釘四千八百五十七箇
    一寸釘五百七十箇
    六寸大頭釘九十六箇
    三寸廣頭釘六百九十六箇
    二寸廣頭釘一千二百四十八箇
    三寸曲釘八箇
    鑞染乭赤耳五百八部
    三排目十六部
    [130a]
    沙瑟環二百七十四箇
    單環一百七十箇
    加莫釗三十箇
    赤貼三十四部
    菊花童六百七十四朶
    洋赤貼二十部
    洋釵釘十箇
    曲甘佐非五百五十二箇
    鳥足鐵七百四十四箇
    遠山六十二箇
    同介甘佐非四箇
    甘佐非一百五十六箇
    [130b]
    黑骨乭赤耳二百五十部
    三排目十三部
    單環五十七箇
    沙瑟環七十二箇
    加莫釗十三箇
    赤貼二十三部
    菊花童一百七十六朶
    菊花板二十四朶
    曲甘佐非一百二十五箇
    甘佐非十五箇
    鳥足鐵四百七十箇
    遠山三十二箇
    [131a]
    三折環二箇
    二折環六十三箇
    佩釗一百十一箇
    大接釗一百十一箇
    非枕一百十一箇
    所枕一百十一箇
    中瓦九十訥
    中女夫防草四訥一百四十張
    溫堗磚石三百六十張
    地排斗方甎一萬三千一百四十張
    火防半方甎十訥
    一塊石五百塊
    [131b]
    二塊石五千塊
    四塊石一萬二千塊
    眞木一百三十七箇
    雜杖二千二百五十箇
    椳木二千三百同
    小椽一千二百箇
    眞土雜石白土細沙沙壁網罟石灰 隨所入
    壬寅八月十五日
    中和門營建所用材木石子與各樣役用雜物隨所入後錄仰
    稟爲去乎依此磨鍊何如 圖章内依

    中和門六間所入 御間十六尺挾間十三尺三寸六分
    [132a]
    高柱二箇各長十八尺圎徑一尺二寸
    平柱十箇各長十六尺徑一尺二寸
    合樑六箇各長十四尺高一尺八寸厚一尺六寸
    宗樑二箇各長十四尺高一尺八寸厚一尺六寸
    昌防二十一箇内
    五箇各長十六尺高一尺二寸厚一尺
    六箇各長十尺一寸高一尺二寸厚一尺
    四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高一尺二寸厚一尺
    六箇各長六尺五寸高一尺二寸厚一尺
    平防十箇内
    二箇各長十六尺廣一尺二寸厚八寸
    四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一尺二寸厚八寸
    [132b]
    四箇各長十尺一寸廣一尺二寸厚八寸
    圎道里四十一箇内
    九箇各長十六尺圎徑一尺二寸
    十二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圎徑一尺二寸
    八箇各長六尺五寸圎徑一尺二寸
    十二箇各長十尺一寸圎徑一尺二寸
    童子柱四箇各長兩尺徑一尺
    春舌四箇各長十六尺高一尺八寸厚一尺二寸
    沙乃四箇各長十兩尺高一尺八寸厚一尺二寸
    卵春舌四箇各長八尺高六寸厚一尺二寸
    臺工六坐各高三尺五寸廣三尺厚四寸
    行工二箇各長三尺廣八寸厚三寸
    [133a]
    長舌一百十一箇内
    二十三箇各長十六尺廣八寸厚三寸
    四十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八寸厚三寸
    二十六箇各長十尺一寸廣八寸厚三寸
    二十二箇各長六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柱頭三十八箇内
    十四箇各四方一尺五寸厚七寸
    二十四箇各四方一尺三寸厚四寸
    長椽七十二箇各長十三尺徑六寸
    短椽六十四箇各長四尺徑六寸
    扇子椽一百四箇内
    三十四箇各長十六尺徑六寸
    [133b]
    三十五箇各長十四尺徑六寸
    三十五箇各長十三尺五寸徑六寸
    長椽蓋板七十六立各長十三尺廣一尺
    短椽蓋板六十八立各長四尺廣一尺
    扇子蓋板一百十二立内
    三十七立各長十五尺廣一尺
    三十七立各長十三尺廣一尺
    三十八立各長十兩尺五寸廣一尺
    婦椽七十二箇各長四尺廣四寸五分厚三寸
    高臺一百十二箇各長七尺廣四寸五分厚三寸
    婦椽蓋板七十六立各長兩尺五寸廣一尺
    高臺蓋板一百四立各長三尺五寸廣一尺
    [134a]
    初平交臺十二丈各長十六尺
    再平交臺十二丈各長十七尺
    着罟板二百八立各高四寸五分廣八寸
    朴工四立各長九尺廣一尺二寸
    木只椽三十四箇各長兩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五分
    散子板四立各長十尺廣一尺
    散防二十四箇各長八尺廣七寸厚三寸五分
    風板十六立内
    五立各長四尺廣一尺
    五立各長三尺五寸廣一尺
    六立各長三尺廣一尺
    大瓦椽含三十丈
    [134b]
    工包柱包竝三十二坐
    初齊工三十二箇各長五尺廣八寸厚三寸
    二齊工三十二箇各長七尺廣八寸厚三寸
    三翼工三十二箇各長九尺廣八寸厚三寸
    四雲工二十六箇各長九尺廣八寸厚三寸
    内初頭工二十六箇各長四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二頭工二十六箇各長四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三雲工二十六箇各長四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耳漢臺四坐
    初齊工四箇各長七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二齊工四箇各長九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三翼工四箇各長十一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135a]
    四雲工四箇各長十一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内初頭工四箇各長五尺七寸五分廣八寸厚三寸
    二頭工四箇各長五尺七寸五分廣八寸厚三寸
    三頭工四箇各長五尺七寸五分廣八寸厚三寸
    四漢臺四箇各長五尺七寸五分廣八寸厚三寸
    左右臺十六箇内
    八箇各長十四尺三寸六分廣八寸厚三寸
    八箇各長十一尺一寸廣八寸厚三寸
    長柱添差二十箇内
    二箇各長十六尺廣一尺三寸厚三寸
    四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一尺三寸厚三

    [135b]
    四箇各長十尺一寸廣一尺三寸厚三寸
    二箇各長十六尺廣八寸厚三寸
    四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八寸厚三寸
    四箇各長十尺一寸廣八寸厚三寸
    長花盤十箇内
    二箇各長十六尺廣一尺厚三寸
    四箇各長十一尺五寸六分廣一尺厚三寸
    四箇各長八尺三寸廣一尺厚三寸
    按推工二十四箇内
    初作十二箇各長三尺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二作十二箇各長三尺廣八寸厚三寸
    物翼工下引防四箇各長十尺一寸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136a]
    甫兒支六箇各長一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添差二百八十八箇内
    大一百四十四箇各長兩尺八寸高六寸厚三寸
    小一百四十四箇各長兩尺二寸高六寸厚三寸
    八隅小累四十四箇
    件小累三百五十二箇
    四乫小累六百箇
    兩乫小累三百五十二箇
    崇閣斑子
    長多欄十箇各長十尺一寸廣三寸五分厚三寸
    同多欄十二箇各長一尺二寸廣三寸五分厚三寸
    崇閣廳板十六立四方一尺二寸
    [136b]
    小欄五十六箇
    包崇閣一百六十立各長四尺廣七寸
    小欄六百四十箇内
    三百二十箇各長四尺
    三百二十箇各長七寸
    斜籠三坐内
    一坐長三尺五寸廣十四尺八寸
    二坐各長兩尺五寸廣十一尺八寸六分
    門引防三箇内
    一箇十五尺一寸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二箇各長十兩尺四寸六分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壁楦六箇内
    [137a]
    二箇各長十五尺二寸廣一尺厚四寸
    四箇各長十四尺廣一尺厚四寸
    板壁中防四箇各長九尺二寸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中引防四箇各長九尺二寸廣一尺厚三寸
    上引防四箇各長九尺二寸廣四寸厚三寸
    板壁板一百二十立各長六尺三寸廣八寸
    帶木三十二箇各長九尺二寸廣三寸
    上穴屯太三箇内
    一箇長十六尺廣七寸厚五寸
    二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七寸厚五寸
    大門六隻内
    兩隻各長十五尺七寸廣六尺七寸厚三寸
    [137b]
    四隻各長十四尺五寸廣五尺三寸八分厚三寸
    帶木二十六箇内
    十箇各長六尺七寸廣五寸厚四寸
    十六箇各長五尺三寸八分廣五寸厚四寸
    長梱木三箇内
    一箇長十六尺廣六寸厚五寸
    二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六寸厚五寸
    長梱木屯太四箇各長三尺廣八寸厚四寸
    已上
    大樑一百九十九箇
    民大樑三十六箇
    別不等十八箇
    [138a]
    不等四十五箇
    樓柱六十六箇
    別大椽三箇
    短吐二十箇
    貿大椽十二箇
    大圎柱礎十二塊
    月臺初件五尺長臺四十塊
    再件五尺長臺三十五塊
    三件六尺長臺三十塊
    御路六尺長臺二百塊
    五尺長臺一百二十塊
    四尺長臺一百五十塊
    [138b]
    六尺步石五十塊
    八尺蠶點石二十五塊
    龍板石一坐
    小龍石二坐
    合樑連鐵四箇
    兩曲連鐵八箇
    直連鐵四十箇
    春舌連鐵八箇
    平交臺里於連鐵十八箇
    鷰連鐵四箇
    三尺連鐵五十箇
    四寸釘一千七百箇
    [139a]
    三寸釘一千箇
    五寸釘六百六十箇
    六寸釘六百五十一箇
    七寸釘八百四十五箇
    八寸釘五百八十五箇
    九寸釘八百八十四箇
    一尺釘六百箇
    一尺三寸釘二百二十五箇
    兩尺釘一百二十箇
    兩尺五寸釘四十箇
    三尺釘二箇
    鷲頭沙瑟二巨里
    [139b]
    樑上沙瑟三巨里
    間鐵六箇
    五折環十二箇
    啓隅朴鐵二十四箇
    行子帶鐵四箇
    防草朴只二百五十箇
    鑞染蜈蚣鐵二箇
    風板鐵七十箇
    沙乃朴鐵四箇
    柱帶鐵十四箇
    曲葛朴鐵四箇
    曲甘佐非二箇
    [140a]
    甘佐非十箇
    三寸廣頭釘八百箇
    二寸廣頭釘七百箇
    鍮鑄鐵鍾子釗三百二十箇
    水鐵木靴釗六箇
    壑釗六箇
    大女夫瓦三十訥
    大女夫防草四訥
    龍頭八坐
    鷲頭二坐
    雲角二坐
    北垂二坐
    [140b]
    雜像三十六箇
    吐手四箇
    樑上塗灰白土石灰 隨所入
    法油一斗五升
    白紙五十束
    龍鎖鑰三部
    壬寅八月二十日
    朝元門營建所用材木石子與各樣役用雜物隨所入後錄仰
    稟爲去乎依此磨鍊何如 圖章内依

    朝元門六間所入 御間十六尺挾間十三尺三寸六分
    高柱二箇各長十八尺圎徑一尺二寸
    [141a]
    平柱十箇各長十六尺徑一尺二寸
    合樑六箇各長十四尺高一尺八寸厚一尺六寸
    宗樑二箇各長十四尺高一尺八寸厚一尺六寸
    昌防二十一箇内
    五箇各長十六尺高一尺二寸厚一尺
    六箇各長十尺一寸高一尺二寸厚一尺
    四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高一尺二寸厚一尺
    六箇各長六尺五寸高一尺二寸厚一尺
    平防十箇内
    二箇各長十六尺廣一尺二寸厚八寸
    四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一尺二寸厚八寸
    四箇各長十尺一寸廣一尺二寸厚八寸
    [141b]
    圎道里四十一箇内
    九箇各長十六尺圎徑一尺二寸
    十二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圎徑一尺二寸
    八箇各長六尺五寸圎徑一尺二寸
    十二箇各長十尺一寸圎徑一尺二寸
    童子柱四箇各長兩尺徑一尺
    春舌四箇各長十六尺高一尺八寸厚一尺二寸
    沙乃四箇各長十兩尺高一尺八寸厚一尺二寸
    卵春舌四箇各長八尺高六寸厚一尺二寸
    臺工六坐各高三尺五寸廣三尺厚四寸
    行工二箇各長三尺廣八寸厚三寸
    長舌一百十一箇内
    [142a]
    二十三箇各長十六尺廣八寸厚三寸
    四十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八寸厚三寸
    二十六箇各長十尺一寸廣八寸厚三寸
    二十二箇各長六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柱頭三十八箇内
    十四箇各四方一尺五寸厚七寸
    二十四箇各四方一尺三寸厚四寸
    長椽七十二箇各長十三尺徑六寸
    短椽六十四箇各長四尺徑六寸
    扇子椽一百四箇内
    三十四箇各長十六尺徑六寸
    三十五箇各長十四尺徑六寸
    [142b]
    三十五箇各長十三尺五寸徑六寸
    長椽蓋板七十六立各長十三尺廣一尺
    短椽蓋板六十八立各長四尺廣一尺
    扇子蓋板一百十二立内
    三十七立各長十五尺廣一尺
    三十七立各長十三尺廣一尺
    三十八立各長十兩尺五寸廣一尺
    婦椽七十二箇各長四尺廣四寸五分厚三寸
    高臺一百十二箇各長七尺廣四寸五分厚三寸
    婦椽蓋板七十六立各長兩尺五寸廣一尺
    高臺蓋板一百四立各長三尺五寸廣一尺
    初平交臺十二丈各長十六尺
    [143a]
    再平交臺十二丈各長十七尺
    着罟板二百八立各高四寸五分廣八寸
    朴工四立各長九尺廣一尺二寸
    木只椽三十四箇各長兩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五分
    散子板四立各長十尺廣一尺
    散防二十四箇各長八尺廣七寸厚三寸五分
    風板十六立内
    五立各長四尺廣一尺
    五立各長三尺五寸廣一尺
    六立各長三尺廣一尺
    大瓦椽含三十丈
    工包柱包竝三十二坐
    [143b]
    初齊工三十二箇各長五尺廣八寸厚三寸
    二齊工三十二箇各長七尺廣八寸厚三寸
    三翼工三十二箇各長九尺廣八寸厚三寸
    四雲工二十六箇各長九尺廣八寸厚三寸
    内初頭工二十六箇各長四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二頭工二十六箇各長四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三雲工二十六箇各長四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耳漢臺四坐
    初齊工四箇各長七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二齊工四箇各長九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三翼工四箇各長十一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四雲工四箇各長十一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144a]
    内初頭工四箇各長五尺七寸五分廣八寸厚三寸
    二頭工四箇各長五尺七寸五分廣八寸厚三寸
    三頭工四箇各長五尺七寸五分廣八寸厚三寸
    四漢臺四箇各長五尺七寸五分廣八寸厚三寸
    左右臺十六箇内
    八箇各長十四尺三寸六分廣八寸厚三寸
    八箇各長十一尺一寸廣八寸厚三寸
    長柱添差二十箇内
    二箇各長十六尺廣一尺三寸厚三寸
    四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一尺三寸厚三

    四箇各長十尺一寸廣一尺三寸厚三寸
    [144b]
    二箇各長十六尺廣八寸厚三寸
    四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八寸厚三寸
    四箇各長十尺一寸廣八寸厚三寸
    長花盤十箇内
    二箇各長十六尺廣一尺厚三寸
    四箇各長十一尺五寸六分廣一尺厚三寸
    四箇各長八尺三寸廣一尺厚三寸
    按推工二十四箇内
    初作十二箇各長三尺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二作十二箇各長三尺廣八寸厚三寸
    物翼工下引防四箇各長十尺一寸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甫兒支六箇各長一尺五寸廣八寸厚三寸
    [145a]
    添差二百八十八箇内
    大一百四十四箇各長兩尺八寸高六寸厚三寸
    小一百四十四箇各長兩尺二寸高六寸厚三寸
    八隅小累四十四箇
    件小累三百五十二箇
    四乫小累六百箇
    兩乫小累三百五十二箇
    崇閣斑子
    長多欄十箇各長十尺一寸廣三寸五分厚三寸
    同多欄十二箇各長一尺二寸廣三寸五分厚三寸
    崇閣廳板十六立各四方一尺二寸
    小欄五十六箇
    [145b]
    包崇閣一百六十立各長四尺廣七寸
    小欄六百四十箇内
    三百二十箇各長四尺
    三百二十箇各長七寸
    斜籠三坐内
    一坐長三尺五寸廣十四尺八寸
    二坐各長兩尺五寸廣十一尺八寸六分
    門引防三箇内
    一箇長十五尺一寸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二箇各長十兩尺四寸六分廣一尺二寸厚四寸
    壁楦六箇内
    二箇各長十五尺二寸廣一尺厚四寸
    [146a]
    四箇各長十四尺廣一尺厚四寸
    板壁中防四箇各長九尺二寸廣一尺二寸厚三寸
    中引防四箇各長九尺二寸廣一尺厚三寸
    上引防四箇各長九尺二寸廣四寸厚三寸
    板壁板一百二十立各長六尺三寸廣八寸
    帶木三十二箇各長九尺二寸廣三寸
    上穴屯太三箇内
    一箇長十六尺廣七寸厚五寸
    二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七寸厚五寸
    大門六隻内
    兩隻各長十五尺七寸廣六尺七寸厚三寸
    四隻各長十四尺五寸廣五尺三寸八分厚三寸
    [146b]
    帶木二十六箇内
    十箇各長六尺七寸廣五寸厚四寸
    十六箇各長五尺三寸八分廣五寸厚四寸
    長梱木三箇内
    一箇長十六尺廣六寸厚五寸
    二箇各長十三尺三寸六分廣六寸厚五寸
    長梱木屯太四箇各長三尺廣八寸厚四寸
    已上
    大樑一百九十九箇
    民大樑三十六箇
    別不等十八箇
    不等四十五箇
    [147a]
    樓柱六十六箇
    別大椽三箇
    短吐二十箇
    貿大椽十二箇
    大圎柱礎十二塊
    月臺初件六尺長臺三十塊
    再件五尺長臺三十五塊
    三件五尺長臺四十塊
    六尺步石五十塊
    八尺蠶點石二十五塊
    龍板石一坐
    小龍石二坐
    [147b]
    合樑連鐵四箇
    兩曲連鐵八箇
    直連鐵四十箇
    春舌連鐵八箇
    平交帶里於連鐵十八箇
    鷰連鐵四箇
    三尺連鐵五十箇
    四寸釘一千七百箇
    三寸釘一千箇
    五寸釘六百六十箇
    六寸釘六百五十一箇
    七寸釘八百四十五箇
    [148a]
    八寸釘五百八十五箇
    九寸釘八百八十四箇
    一尺釘六百箇
    一尺三寸釘二百二十五箇
    兩尺釘一百二十箇
    兩尺五寸釘四十箇
    三尺釘二箇
    鷲頭沙瑟二巨里
    樑上沙瑟三巨里
    間鐵六箇
    五折環十二箇
    啓隅朴鐵二十四箇
    [148b]
    行子帶鐵四箇
    防草朴只二百五十箇
    鑞染蜈蚣鐵二箇
    風板鐵七十箇
    沙乃朴鐵四箇
    柱帶鐵十四箇
    曲葛朴鐵四箇
    曲甘佐非二箇
    甘佐非十箇
    三寸廣頭釘八百箇
    二寸廣頭釘七百箇
    鍮鑄鐵鍾子釗三百二十箇
    [149a]
    水鐵木靴釗六箇
    壑釗六箇
    大女夫瓦三十訥
    大女夫防草四訥
    龍頭八坐
    鷲頭二坐
    雲角二坐
    北垂二坐
    雜像三十六箇
    吐手四箇
    樑上塗灰白土石灰 隨所入
    法油一斗五升
    [149b]
    白紙五十束
    龍鎖鑰三箇
    眞木十箇
    小椽五十六箇
    同日
    中和殿塗褙及舖陳所入物力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
    圖章内依

    塗褙所入
    草注紙四卷
    壯紙六卷三張
    靑綾花紙七張
    [150a]
    三貼紙五卷十四張
    膠末一斗
    舖陳所入
    唐家 座榻所排黃花席十九立
    縇次黃周蘭布二十八尺八寸
    内拱黃木一疋二十兩尺
    麻絲十兩
    殿内所排有紋孟席五百立
    下排慶席三百五十三立
    蘆簟四浮
    縇次黃廣木二百十一尺八寸
    麻絲六斤九兩九戔
    [150b]
    同日
    用康門及雲橋四角門新建所用材木石子與各樣役用雜物
    隨所入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磨鍊何如 圖章内依

    用康門所入
    圎柱四箇
    方柱樑木昌防各二箇
    圎道里長舌各三箇
    柱頭四箇
    小累十八箇
    臺工二坐
    下引防二箇
    [151a]
    長椽三十四箇
    平交臺二丈
    合朴工四坐
    木只椽四十四箇
    散子板四立
    朴工草葉十四箇
    昌防草葉四箇
    中防四箇
    中引防四箇
    板壁板四十立
    帶木三十二箇
    門引防一箇
    [151b]
    壁楦二箇
    門板十立
    帶木八箇
    穴屯太一箇
    沙籠一坐
    長梱木一箇
    屯太木二箇
    散子六浮
    蓋板三十六立
    椽含一百骨
    已上
    大樑二十箇
    [152a]
    民大樑四箇
    樓柱三箇
    不等八箇
    薄松四十立
    散子六浮
    椽含一百骨
    柱礎六塊
    地臺四尺長臺十塊
    七尺步石二塊
    修粧古莫只六尺長臺三塊
    十兩尺地防石一塊
    一尺釘十二箇
    [152b]
    九寸釘四十箇
    七寸釘二十二箇
    一尺二寸釘三箇
    六寸釘七十六箇
    五寸釘六十箇
    四寸釘三百八十箇
    三寸釘九十二箇
    七寸大頭釘一百二十箇
    甘佐非四箇
    四折環四箇
    啓隅朴鐵八箇
    吐手釗二箇
    [153a]
    加吐手釗二箇
    木靴釗二箇
    壑釗二箇
    六寸加莫釗二箇
    五寸加莫釗二箇
    大瓦一訥
    女夫防草二百張
    中龍頭二坐
    龍鎖鑰一部
    雲橋四角門所入
    柱木四箇
    樑木二箇
    [153b]
    道里三箇
    椽木二十箇
    平交臺二丈
    朴工四立
    木只椽二十六箇
    散子板四立
    中防二箇
    引防二箇
    上引防二箇
    板壁板三十六立
    帶木八箇
    門引防一箇
    [154a]
    壁楦二箇
    門板八立
    帶木六箇
    穴屯太木一箇
    散子三浮
    椽含五十骨
    已上
    上別不等三箇
    不等三箇
    楼柱十箇
    貿大椽二十箇
    八尺長松十八立
    [154b]
    散子三浮
    椽含六十骨
    柱礎四塊
    地臺五尺長臺八塊
    修粧古莫只八尺長臺二塊
    九尺地防石一塊
    一尺釘十四箇
    八寸釘十八箇
    七寸釘三箇
    六寸釘六十二箇
    五寸釘三十八箇
    四寸釘一百二十二箇
    [155a]
    三寸釘一百十四箇
    五寸大頭釘一百二十二箇
    甘佐非四箇
    同介甘佐非二箇
    大接釗二箇
    佩釗二箇
    二折環一箇
    非枕二箇
    所枕二箇
    三寸廣頭釘一百二十箇
    常瓦一訥
    壬寅八月二十五日
    [155b]
    中和殿行閣以下各門各樣假漆丹靑所入物力後錄仰稟爲
    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中和殿行閣假漆所入
    磊碌五百六十四斤
    丁粉二百十一斤八兩
    石磵朱四百二十三斤
    阿膠四百九十三束
    炭二石
    前面丹靑所入
    朱紅十一封七兩五錢
    漳丹四十六封半
    [156a]
    洋綠荷葉各二十三斤八兩
    洋靑十一斤十二兩
    石紫黄十一斤十二兩
    丁粉十一斤十二兩
    片臙脂一百十五張半
    眞粉一百十七張半
    同黄五斤十二兩
    石磵朱五斤十二兩
    松烟二十三封半
    阿膠四十七束
    炭三斗五升
    後面六花長劃所入
    [156b]
    石紫黄一斤八兩
    眞粉四十七張
    丁粉十一斤八兩
    松烟二十二封半
    阿膠四十七束
    炭一斗
    窓戶假漆所入
    丁粉四十一斤十二兩
    洋綠一百八十一斤
    磊碌四十一斤八兩
    阿膠三百三十九束
    炭二斗
    [157a]
    中和門假漆所入
    磊碌三百六十斤
    丁粉一百二十斤
    石磵朱一百三十四斤
    阿膠三同半
    漳丹三十封
    炭五斗
    丹靑所入
    朱紅十二封
    漳丹三十封
    洋綠三十斤
    荷葉三十斤
    [157b]
    丁粉三十斤
    洋靑十八斤
    石紫黄十二斤
    片臙脂一百二十張
    同黄六斤
    眞粉一百八十張
    石磵朱九斤
    松烟十八封
    阿膠三同
    炭六斗
    斑子起畵及六花所入
    朱紅九兩
    [158a]
    漳丹四封半
    洋綠二斤四兩
    荷葉二斤四兩
    洋靑二斤四兩
    石磵朱二斤四兩
    片臙脂十八張
    眞粉十八張
    丁粉二斤
    松烟二斤
    阿膠十束
    炭五斗
    懸板起畵及付金所入
    [158b]
    朱紅一封
    洋綠一斤
    漳丹三封
    洋靑一斤
    石紫黄一斤
    眞漆一升六合
    每漆九合
    太末一升五合
    金萡十四束
    阿膠十一束
    雪綿子二兩
    苧布三尺
    [159a]
    炭三斗
    朝元門假漆所入
    磊碌三百六十斤
    丁粉一百二十斤
    石磵朱一百三十四斤
    阿膠三同半
    漳丹三十封
    炭五斗
    丹靑所入
    朱紅十二封
    漳丹三十封
    洋綠三十斤
    [159b]
    荷葉三十斤
    丁粉三十斤
    洋靑十八斤
    石紫黄十二斤
    片臙脂一百二十張
    同黄六斤
    眞粉一百八十張
    石磵朱九斤
    松烟十八封
    阿膠三同
    炭六斗
    斑子起畵及六花所入
    [160a]
    朱紅九兩
    漳丹四封半
    洋綠二斤四兩
    荷葉二斤四兩
    洋靑二斤四兩
    石磵朱二斤四兩
    片臙脂十八張
    眞粉十八張
    丁粉二斤
    松烟二斤
    阿膠十束
    炭五斗
    [160b]
    懸板起畵所入
    朱紅四兩
    洋靑三兩
    荷葉二兩
    石紫黄四兩
    漳丹五兩
    洋綠五兩
    眞粉三張
    丁粉一斤半
    松烟一斤半
    阿膠三束
    炭五升
    [161a]
    眞墨三丁
    用康門假漆所入
    磊碌五十斤
    丁粉十四斤
    石磵朱四十斤
    漳丹六封
    洋綠二斤
    阿膠六十束
    炭二斗
    六花長劃所入
    漳丹二封
    洋靑六兩
    [161b]
    荷葉四兩
    石紫黄二兩
    眞粉五張
    丁粉一斤
    松烟三封
    阿膠五束
    炭一斗二升
    懸板所入
    丁粉十兩
    松烟五兩
    眞墨二丁
    朱紅四錢
    [162a]
    阿膠二兩
    雲橋四角門假漆所入
    磊碌三十五斤
    丁粉九斤
    石磵朱二十八斤
    漳丹三封半
    洋綠一斤五兩
    阿膠四十束
    炭一斗三升
    六花長劃所入
    漳丹一封半
    洋靑四兩
    [162b]
    荷葉二兩五錢
    石紫黄一兩五錢
    眞粉三張
    丁粉一斤
    松烟二封
    阿膠三束半
    炭一斗
    同日
    中和殿東西行閣門片懸板二坐所入物力後錄仰稟爲去乎
    依此措備何如 圗章内依

    每坐所入
    [163a]
    椴木半立
    丁粉十兩
    松烟三兩
    眞墨一丁
    朱紅三錢
    阿膠一兩
    同日
    中和殿行閣塗褙所入物力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圖章内依

    白紙一千三百四卷十張
    三貼紙二百九十八卷八張
    [163b]
    楮注紙三十九卷二張
    小好紙一百三十四卷二張
    壮紙十六卷八張
    斑子紙五十一疋
    油芚二十一浮
    綿角四百四十三張
    膠末十二斗五升
    癸卯二月初四日
    宮墙行將退築矣雲橋不容不新築故所入物力後錄仰稟爲
    去乎依此擧行何如 圖章内依

    根石八百三十五塊
    [164a]
    長駕木七箇
    長散里次中防一百二十箇
    廳板次別長松一百五十立
    仰板次薄松一百五十立
    月機次小條里木九十箇
    已上
    大樑七箇
    不等六十九箇
    樓柱五箇
    半方甎四十訥
    洋灰四十桶
    眞木五十箇
    [164b]
    層階次六尺長臺一百八塊
    同日
    宮墻退築所入物力後錄仰稟爲去乎依此措備何如 圗章内依

    大安門南邊 宮墻九十六間所入
    内外地臺五尺長臺五十四塊
    隱柱六尺長臺六百七十二塊
    二塊石二千三百四十塊
    椽木次別大椽三百八十四箇
    蓋板次別長松五百九十六立
    椽含一千九百二十骨
    四寸釘二千四百四十箇
    [165a]
    常瓦十一訥五百二十張
    眞土莫土雜石白土石灰網罟 隨所入
    雲橋越邊外 宮墻三百三間半所入
    内外地臺五尺長臺一百七十七塊
    別塊石一萬二百四十八塊
    二塊石十一萬八千三百六十五塊
    常瓦二十四訥
    眞土莫土雜石白土石灰網罟 隨所入
    甲辰二月二十日
    本都監所用各樣物種實入與用還之類區別後錄仰稟爲
    去乎依此擧行何如 圖章内依
    [165b]
  • 實入
    166a
    [166a]
    實入
    別大樑一百六十七箇 江原道金城淮陽郡斫取入用 別大樑一百五十一
    箇 大樑一千三百二十九箇 民大樑八百七箇 小大
    樑十三箇 短大樑二百四箇 別不等一千七百四十九
    箇 不等六百七十一箇 卜定海松七百五十二箇 短
    吐三百四十五箇 楼柱五百八十九箇 別大椽二千九
    百八十一箇 貿大椽五千四百三十四箇 扇子大椽六
    百七十四箇 機械大椽二百五十箇 積心次不等七百
    箇 楼柱五百箇 體木五百三十箇 修粧板二百二十
    立 厚正板一百二十三立 別長松五百九十六立 長
    松五百立 薄松一百四十六立 檜木二百三十箇 椴
    木二百二十五箇 眞長木一千五百八十五箇 眞木二
    [166b]
    百五十箇 椽含五千三十骨 散子二百二十一浮 小
    椽一千四百五十五箇 雜杖三千二百五十箇 椳木三
    千三百同 大圎柱礎五十六塊 圎柱礎二百十塊 柱
    礎十塊 六尺定基臺九十四塊 五尺定基臺九十五塊
    八尺長臺六塊 七尺長臺三十六塊 六尺長臺五百十
    一塊 五尺長臺一千二十三塊 四尺長臺三百八十二
    塊 三尺長臺六十四塊 九尺步石十五塊 七尺步石
    二塊 六尺步石一百六塊 五尺步石二十二塊 四尺
    步石二十八塊 三尺步石五十八塊 兩尺步石四十一
    塊 十兩尺地防石九尺地防石各一塊 蠶點石五十塊
    大龍石四坐 小龍石六坐 龍板石三坐 雲階石十坐
    邊石四塊 下磚石十二塊 龍石古莫只貢石四塊 龍
    [167a]
    香爐撑石二塊 鹽水豆毛貢石六塊 品碑石二十四坐
    籠臺石二十四坐 雲橋根石八百三十五塊 隱柱六尺
    長臺六百七十二塊 隱柱四尺長臺二千九百塊 大瓦
    二百十一訥 大防草二十八訥二百張 中瓦九十訥
    中防草四訥一百四十張 常瓦三十六訥八百張 大龍
    頭十二坐 龍頭十八坐 大鷲頭二坐 鷲頭四坐 北
    垂雲角各六坐 雜像一百六十箇 吐手八箇 大方甎
    三訥 斗方甎十三訥一百四十張 半方甎五十訥 地
    排大磚石二萬張 溫堗磚石三百六十張 別塊石一萬
    二百四十八塊 二塊石十二萬五千七百五塊 四塊石
    一萬二千塊 熟銅三千二百五十七斤七兩 鍮鑞六百
    八十斤 常鑞含錫各八十斤 水鐵一千四百斤 鍍黄
    [167b]
    金四兩五分 鍍銀五錢 泥金八錢 水字銀錢九元
    硼砂砒礵各四兩 汗音黄銀五兩 水銀六兩 五味子
    四兩 唐家面帳次黄木一同二十三疋二十一尺 唐絹
    六疋 紅漢緞紫的漢緞紅貢緞各五尺 綠漢緞十尺四
    寸 白禾花紬八十尺 黄紬四幅袱三件 生布白木各
    二疋 白苧布一疋十尺 紬手巾八件 苧布手巾九件
    布手巾三十二件 白木手巾二十件 破帳布一百五十
    尺 雪綿子一斤一兩 黄綿絲三甲所三十把 鍮鑄鐵
    鍾子釗六百四十箇 水鐵木靴壑釗各十四箇 間鐵十
    二箇 吐手釗加吐手釗各二箇 大銅絲五千五百二十
    斤 三尺五寸釘四箇 三尺釘八箇 兩尺五寸釘一百
    九十五箇 兩尺釘六百二十八箇 一尺五寸釘二千四
    [168a]
    箇 一尺三寸釘四百五十四箇 一尺二寸釘六百七十
    五箇 一尺釘一千九百六十八箇 九寸釘四千二百四
    十五箇 八寸釘二千二百八十一箇 七寸釘四千三百
    十三箇 六寸釘四千八百六十六箇 五寸釘五千七百
    四十七箇 四寸釘五萬三千二百三十九箇 三寸釘二
    萬四千一百五十三箇 二寸釘一萬八百五十五箇 一
    寸釘九千三百二箇 七寸廣頭釘一千五百箇 鐵網片
    鐵一千四百六十九尺 風板鐵二百四十箇 蜈蚣鐵六
    箇 耳釗三百十六箇 丁字釗二百五十二箇 十字釗
    四十箇 三折環四十六箇 單環一百七十四箇 啓隅
    二箇 菊花童七百八十四朶 遠山一百三十八箇 登
    子釗十箇 乭赤耳五百十二部 大單環二十箇 中單
    [168b]
    環四十箇 四折環十二箇 三排目十六部 沙瑟環二
    百七十四箇 加莫釗三十箇 赤貼三十四部 曲甘佐
    非五百五十二箇 同介甘佐非四箇 甘佐非一百五十
    六箇 二折環六十三箇 鳥足鐵七百四十四箇 沙乃
    朴鐵八箇 柱帶鐵二十八箇 已上鑞染 道里連鐵二百三十九
    箇 兩曲連鐵四十六箇 直連鐵八十箇 合樑連鐵十
    二箇 春舌連鐵十六箇 退樑連鐵十二箇 曲葛連鐵
    四箇 鷰連鐵十六箇 三尺連鐵一百箇 平交坮里於
    連鐵八十八箇 沙乃連鐵十八箇 連鐵二百三十箇
    牽馬鐵十二箇 登子釗三十七箇 柱帶鐵十八箇 曲
    葛朴鐵十二箇 三尺沙瑟二箇 兩尺五寸沙瑟六箇
    六尺二寸加莫釗六十箇 三尺五寸加莫釗三十二箇
    [169a]
    六寸加莫釗五寸加莫釗各二箇 六寸大頭釘九十六箇
    七寸大頭釘一百二十箇 五寸大頭釘一百二十二箇
    四折環四箇 二折環一箇 五折環二十四箇 三尺加
    莫釗一尺四寸加莫釗各二箇 同介甘佐非二箇 甘佐
    非三十二箇 啓隅朴鐵五十六箇 加莫釗二十四箇
    三寸曲釘八箇 三寸廣頭釘二千八百十六箇 二寸廣
    頭釘一千二百四十八箇 唐家心鐵三十八箇 鴨項釘
    八十箇 小廣頭釘二千二百十九箇 鷲頭巨勿釘十箇
    大接釗佩釗各一百十三箇 非枕所枕各十三箇 强鐵
    八百二十斤 非金鐵一千七百片 樑上沙瑟十巨里
    鷲頭沙瑟六巨里 行子帶鐵十二箇 大鎖鑰一部 龍
    鎖鑰七部 胡大赤貼二百四十四部 洋赤貼二十部
    [169b]
    洋釵釘十箇 豆錫廣頭釘三千四百箇 唐家廉隅片鐵
    四隅片鐵各四箇 鳥足鐵十八箇 十字鳥足鐵廣頭釘
    各十四箇 蓮峯甘佐非十箇 柱木甘佐非八箇 菊花
    童十四朶 鴨項釘六箇 小圎環二箇 下平床大甘佐
    非長甘佐非各四箇 鳥足鐵六十六箇 馬蹄片鐵四箇
    帳巨里一雙 豆錫釘五百箇 已上豆錫 執介五箇 錐子十箇
    大錯銳刀各十柄 大中小毛老臺各二坐 風爐二坐
    長執介四箇 長曲鐵二箇 長道里三十二箇 大中小
    ▼(鉒/乙)各二箇 剪刀五箇 橋鐵八箇 朴串八箇 水夢同
    伊十二箇 大排尺二十箇 中小排尺各五十箇 鷺光
    耳八十一柄 尺光耳沖光耳各一百柄 曲光耳五十柄
    葉光耳五百柄 乫乃一百五十柄 斧子三十二箇 鍤
    [170a]
    二十柄 鋝鉢二箇 中鼎二坐 鐵篩一部 磊碌四千
    四百六十五斤八兩 石磵朱一千八百七十九斤十四兩
    朱紅一千四百八封二兩 唐朱紅二百三十八封八兩
    洋靑四百三十四斤十一兩 洋綠一千一百四十二斤
    障丹八百三十七封三兩 荷葉四百七十七斤八兩 石
    紫黄八百九十三斤三兩五錢 同黄九十一斤十二兩
    丁粉二千一百一斤十二兩 松烟三百十三封三兩 片
    臙脂一千三百八十四張 眞粉一千三百七十張 阿膠
    六百五十六同八束半 胡光油一百六十八甁 眞漆五
    斗三升六合 每漆一斗五升九合 太末二斗一合 骨
    灰二斗二合 白礬一兩四錢 鹿角膠八兩 黄蜜一百
    六十斤 松明八十斤 松脂一百二十斤 金箔一百二
    [170b]
    束 滑石一斤 洋灰四十桶 畵水筆各二同 眞墨五
    同六丁 唐墨三丁 黄筆二同二柄 彩刀四柄 家猪
    毛一斤 綿絲一斤 火箸炙釗各二箇 沙魚口中皮二
    張 木賊一斤四兩 陶罐四箇 細馬尾篩二部 常馬
    尾篩十部 礪石十五箇 鍊磨石一坐 大小所羅各八
    箇 大小東海各十箇 方文里二十五箇 沙磁碗六坐
    大楪沙鉢各六竹 湯器六竹 甫兒四竹 炭八百八十
    六石十斗 白紙一千八百五十四卷十張 三貼紙三百
    九十卷二張 楮注紙四十七卷十九張 壯紙二十二卷
    十一張 小好紙一百三十四卷二張 靑綾花紙五十二
    張 毛綿紙三十二張 斑子紙五十一疋 綿角四百四
    十三張 四油芚二十四番 膠末十四斗八升 暎窓纓
    [171a]
    子次黄鹿皮一張半 黄花席十九立 有紋孟席五百立
    慶席五百五十三立 縇次黄周蘭布二十八尺八寸 黄
    廣木二百十一尺八寸 内拱黄木一疋二十四尺 麻絲
    七斤三兩五錢 蘆簟四浮 法油六十三斗 石灰一萬
    二千一百三十九石 三太三千二百十一立 網罟十三
    萬三千六百三十五沙里 束乼一百五十二巨里 葛乼
    二萬三千八百二十五巨里 柄次木一千一百五箇 乼
    牛皮七十二巨里 軍頭皮二百二十八巨里 草芚一百
    五十浮 乫乃杖夫一百五十柄 水桶八十五箇 木瓢
    子一百四十五箇 洋鐵大也洋鐵桶各五十五箇 靑兀
    赤一萬五千把 杻骨九十四束 白鑞一斤十兩 細繩
    五十三快 草飛乃一千一百十駄 草把子五百十浮
    [171b]
    葛箕三十五箇 古音靑石五萬七千七百三十斤 眞土
    一萬二千二百五斛 細沙沙壁二千五百駄 雜石五千
    九百八十五斛 莫土二萬五千斛 白土一千七百斛
    馬糞八百五十負
    用後還下
    牧丹屏高足床各二坐 畵龍燭臺一雙 香爐香盒各一
    坐 白木遮日揮帳各二浮 四張付地衣三浮 步板五
    百立
  • 工匠
    172a
    [172a]
    工匠
    畵員全修黙 尹錫永 金順基 金龍鉉 安基鏞
    盧炳憲 朴基俊
    寫字官李熙圭 朴鎭學 李泰淵
    畵師崔聖九 朴致淳 李在永 金道一 柳春植
    愼炳喜 張福成 張正萬 權景文 張元基
    黄叔辰 權百龍 梁元俊 盧舜明 朴宗植
    金元敎 韓先奉 梁平煥 崔順命 李元燁
    金千石 金命善 元敬祿 宋明萬 金海鵬
    尹貴同 金世鉉
    木手洪淳謨 金龍雲 張元俊 李完石 宋熙明
    黄鍾雲 崔昌夀 墨化鎭 金天佑 任景守
    [172b]
    宋德在 萬春植 李喜成 柳允道 金漢奎
    金景秀 金景雲 金永圭 金春植 金性吉
    林永春 梁夀同 朴文景 韓七奉 金性一
    李泰善 張元伯 表聖吉 林基永 張元基
    李泰永 孫明奎 李喜永 崔伯淵 李春化
    韓性元 朴應浩 田景植 金夀淵 李命甫
    郭景西 孫吉完 李在福 池永植 崔致瑞
    曺興俊 李根植 呉文永 高敬黙 林奉三
    池龍雲 李喜景 柳範伊 金應圭 崔性吉
    崔命善 金景瑞
    石手鄭龍文 裴學成 金孝東 金千奉 金德三
    李元植 㢘喜烈 姜永日 宋元甲 李命西
    [173a]
    金載俊 金鳳鎭 文學成 黄今同 鄭命甫
    洪奉石 韓致淳 金萬汝 鄭鳳祥 李致敏
    張元植 金健信
    小木匠李元實 崔學淳 金性雲
    雕刻匠金益煥 朴性國 金化實
    冶匠張景秀 高致明 宋弼秀
    窓戶匠金士德 朴仁植 李景鎭 黄夀甫 朴命根
    李君實 尹順賢 高性浩 朴致明 崔大福
    木鞋匠崔義哲 尹順浩 李仁植
    假漆匠池錫連 劉春植 金性業 劉順乭 李元根
    李景植
    泥匠尹寬玉 鄭命根 崔台雲 金順興 李性吉
    [173b]
    尹在根 姜漢鳳
    蓋瓦匠朴相奭 申允吉 申光熙 馬白龍 李俊煥
    船匠李在根 尹學仁 李元春 文道成
    鞍子匠池順龍 林龍俊 金在文
    岐鉅匠宋益善 黄辰永 金昌根
    機械匠崔成伯 嚴元植 朱石辰
    條里匠權元成 金鴻天 朴順石
    乬鉅匠金永植 崔仁哲 高濟桓
    朴排匠趙永順 金昌植 金命孫
    眞漆匠金萬興 李仁國
    屏風匠趙源興 金善浩 梁俊植 金興福 李光甫
    劉漢明 黄基哲 趙源明 閔夀漢
    [174a]
    豆錫匠李鍾元 李夀萬 姜順明
    大爐匠鄭致仲 金伯吉 黄道一
    銅絲匠李興玉 崔順學
    罘罳匠朴景瑞 李玉伊
    洋鐵匠金性淳 金萬石
    斧子匠李春成 朴永春
    乼匠金仁石 崔石萬
    洗净匠金得男 金貞男
    車匠朴漢成 朴春浩
    小爐匠金順章 尹乃吉
    磨造匠金在煥 金基文
    刻手匠李允大 金殷石
    [174b]
    付金匠金興永 金學完
    小銀匠李石俊 金在圭
    窓鏡匠鄭石煥 曺順在
    茵席匠鄭基永 安性圭
    蘆簟匠朴致弘 朴浩春
    水鐵匠全夀福
  • 儀軌
    175a
    [175a]
    儀軌
  •   [儀軌事目]
    175a
    丁未二月十五日
    營建都監儀軌堂上臣成岐運謹 奏本都監儀軌修整時
    應行諸事參考前例磨鍊謹具開錄依此施行何如謹上
    奏奉 旨依奏

    一堂上一員郞廳一員仍爲檢察爲白齊
    一郞廳乙良六品徐廷大差下察任爲白齊
    一堂上郞廳依前例儀軌事畢間除本司仕上直凡公會勿
    參差 祭安徐爲白齊
    一都監處所乙良本都監良中排設爲白齊
    一儀軌九件内 奎章閣 侍講院議政府秘書監掌禮院
    [175b]
    四處史庫等處各一件分上爲白齊
    一行用紙地筆墨乙良貿用爲白齊
    一奎章閣 侍講院件書寫寫字官一人畵師一人雇員四
    人書寫一人庫直一名使令二名軍士二名仕役爲白齊
    一未盡條件追後磨鍊爲白齊
    丁未八月初六日
    營建都監儀軌堂上臣成岐運謹 奏本都監儀軌今已修
    整 奎章閣所上件 侍講院所上件繕寫粧䌙以入而議
    政府秘書監掌禮院件依例移送留上太白山五臺山赤裳
    山城鼎足山城四處史庫件入送秘書監待後曝曬一體分
    上之意謹上 奏奉 旨依奏
  •   照會
    176a
    [176a]
    照會
    丁未八月初六日議政府掌禮院
    本都監儀軌今已修整粧䌙以送照亮後考捧留上爲要
    同日秘書監
    本都監儀軌今已修整粧䌙以送照亮後考捧留上而太白
    山五臺山赤裳山城鼎足山城史庫所上件待後曝曬時依
    例分送以爲留上爲要
    [176b]
  •   甘結
    177a
    [177a]
    甘結
    丁未二月十五日
    本都監儀軌修整時雇員張斗鉉安基鉉林洛鉉金相德書
    寫黄日淵庫直金景駿使令二名軍士一名限畢役間仕役

    [177b]
  •   實入
    178a
    [178a]
    實入
    草注紙十五卷 楮注紙五十五卷 紅黄染紙各二張
    厚白紙一卷 白紙四十卷 油紙二張 黄禾花紬兩尺
    四寸 紅禾花紬兩尺四寸 又長七寸廣五分二片 白
    綾長七寸廣一寸二片 黄紬四幅袱一件 紅紬四幅袱
    一件 紅布二十六尺 眞末三升 豆錫四斤 含錫八
    兩 汗音黄銀二錢 硼砂砒礵各一錢 三甫一月乃
    正鐵片鐵圎環頭釘具七件 紅黄假函各一隻 黄筆五
    同四柄 眞墨二同 畵水筆各二柄 唐朱紅三兩 眞
    粉靑花各一兩八錢 同黄黄丹三碌三靑各六錢 石碌
    四錢 荷葉一兩 片臙脂八張 白礬七兩 阿膠一斤
    八兩 搗砧白紙一百七十卷 薄松板一立 廣刀磨一
    [178b]
    坐 裁折椵板一立 方了[亇]赤一箇 中剪板二部 書板
    四立 硯石三面 延日礪石一塊 砂鉢楪匙各五箇
    砂莫子一箇 破㡌子五立 條所三艮衣 紅黄木四幅
    袱各一件 四油芚二番
    [179a]
  • [署押]
    179b
    [179b]
    郞廳六品承訓郞臣徐[手決]
    堂上正二品資憲大夫議政府贊政臣成[手決]
    [999a]
    [999b]
M/F PDF 보기 - 책차를 선택하세요.
팝업닫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