목록

完山誌 완산지

  • 편저자 : 完山郡(朝鮮) 編
  • 청구기호 : 奎12271
  • 간행연도 : [刊年未詳(正祖代나 혹은 哲宗末年-高宗初年)]
  • 책권수 : 1冊(92張)
  • 판본사항 : 筆寫本

이용 가능한 디지털 자료

원문 이미지 원문 텍스트

열람복제 신청

방문 열람 자료 복제

+글자크게 -글자작게 인쇄인쇄 저장저장 오류신고오류신고 URL복사URL복사 서지다운로드서지다운로드

원문 텍스트가 구축된 경우 목차를 선택하면 원문 텍스트를 열람할수 있으며 재선택시 보고 있는 원문정보가 닫힙니다.
책별 목록

목차정보 모두열기 모두닫기

  • ▶完山誌 全
  • [四界]
    001a
    [001a]
    完山誌卷上本本東至鎭安界四十七里南方至任實縣界四十二里至金溝縣界 三十八
    里西至同縣十九里至臨陂縣界七十四里西北至益山郡界三十七里至礪山府界六十一里至
    高山縣界四十里距兵營三百三十里距左水營三百八十里距右水營四百七十里距統營四百
    八十里距京都五百十六里

  • 建置沿革
    001a
    建置沿革 本百濟完山一云比斯伐一云比自火新羅眞興王十
    六年置完山州二十六年州廢神文王復置完山
    州景德王十五年改今名以修九州孝恭王時甄
    萱建都於此稱後百濟高麗太祖十九年
    劍改安南都護府二十三年復爲全
    年稱承化節度安撫使 州節度
    [001b]
    號順義軍肄江南道顯宗九年陞安南大都護府
    後改全州牧恭愍王四年以囚元使埜思不花降
    爲部曲五年復爲完山府 本朝
    太祖元年以御鄕陞完山留守府
    太宗三年改今名
    世祖朝置鎭鎭管益山金堤古阜錦山珍山礪山井邑興德扶安萬頃沃溝臨陂金溝
    龍安咸悅高山泰仁

  • 官職
    001b
    官職 府尹觀察使兼判官文蔭從五品 座首一 別監三 軍官一百二十六 人吏
    一百五十二 知印七十七 使令四十三 日守七 官奴四十四 妓生三十四 官婢二十

  • 郡名
    002a
    [002a]
    郡名 甄城 完山 比斯伐 安南 承化 順
    義軍
  • 姓氏
    002a
    姓氏 李崔柳朴金庾韓白房全州朱溪結城
    牟年朴李鄭黃崔廉裵柳洪紆州白羅康劉
    良所
    李白鄭孫陳利城册崔李豆毛材趙裵張仇
    廉高溫伊城林張廉仇梁沃野金林裵印景明
  • 山川
    002a
    山川 乾止山自鎭安縣馬耳山來爲府之鎭山在府北十里完山自州南高德山來爲
    府之安山在府南三里
    高德山在府南十里自馬耳山來母岳山在府西南三十
    里自高德山來南接金溝縣
    麒麟峯在府東六里自熊峴來西行爲乾止山秀擧插天而
    [002b]
    其峯上有小池
    淸涼山在府東北四十里西方山在府東北二十五里可連
    在府西十里乾止山勢至此而絶俗以可連而絶故名礪峴在府南四十二里
    在府東四十七里鎭安縣界丁酉倭亂金堤郡守鄭湛海南縣監邊應井倡率義旅遮絶峴路
    終日大戰殺賊無數日暮矢盡二人俱死其餘壯士從死者不知其幾賊悉聚戰死屍掩埋數大塚
    立木其上書曰弔朝鮮國忠肝義謄云 判校洪南立詩陰陰殺擧薄蒼蒼認是熊堆故戰場坂若
    殘兵三折臂路同冤卒九回腸窮天幽咽凝流血死木摧傷憶裹瘡千載永嘉懲修意一城新築風
    山陽
    西高山在府西十五里胎室山在府南二十里安 睿宗大王御胎觀察使判
    官間年奉審都監一人山直三名
    鉢山在府東三里 眞殿主脈諺傅 穆王家于此山下
    坤止山在府南三里聯珠山在府西北七十里郞沃野縣鄕校舊址也後爲佛宇
    號白蓮庵今廢或稱杯山或稱柏山 成宗己亥州人鄭有智以平李滿住功折受此山其子孫仍
    [003a]
    世居云
    黃華臺在府西四里邑人每春秋登臨禊飮萬景臺在高德山北麓有石
    峯奇秀狀如層雲其上可坐數十人四面樹木森鬱石壁如劃西望群上島北通箕準城東南負太
    山擧象千萬 圃隱鄭夢周詩千仞岡頭石逕橫登臨使我不勝情靑山隱若扶餘國黃葉繽紛百
    濟城九月高風愁客子百年豪擧誤書生天涯日暮浮雲合矯首無由望玉京 佔畢齊金宗直詩
    三年薄頷鬢成綠犖角峯頭把酒巵碧眼禪僧供菜把蒨裙歌妓撚花枝柳綿薄薄春晴後松露霏
    霏日昃時莫怪優游因嘯傲節旄落盡及苽期 文谷金壽恒詩參差喬木暮煙橫萬景臺邊過客
    情地以龍興留旺擧山如虎踞鎭雄城千秋苽㼍基 洪祚一域桑麻樂後生岐邑沛鄕從此盛不
    知誰與此爲京 觀察使權䙗詩漠漠春天老擧橫登臨暇日感余情名都 聖祖興龍地廢壘甄
    郞躍馬城萬里山河憑遠曯卄年風樹奈餘生佳人且莫歌悲曲百死忠魂香九京
    于樂巖
    在沃野倉北二里其上可坐五十餘人風凰巖在府西五里其下有淵黃鶴峯
    [003b]
    在府南五里石峯矗立大川回抱俗傅黃鶴所遊處梧木臺鉢山下臺平鋪俯臨城
    雁川在府北二十五里卽高山縣南川之下流州界爲直淵爲雁川至參禮驛南與楸川
    南川在府南三里 中宗己巳防川石尊長六千尺年久頽圯每値霏雨川水泛溢西南城外
    民居蕩祈今 上甲辰觀察使趙時偉大加修築水悉始息源出礪峴至府之東南抱城而北過可
    連山爲楸川與三川水合至參禮驛南又與高山熊峙之水合而西流爲橫灘潮水至馬經沃野利
    城爲新倉津
    三川在府西十里源出鍮店峙下與高德山母岳山之永合流故謂之三川北
    流與雁川下流合
    大也所川在府東二十里源出熊峙下與西方山水合爲大川西流
    爲橫灘
    橫灘在府西三十里南川三川大也所川合流爲橫灘又西流爲新倉津新倉
    在府西七十里卽橫灘下流德真池在府北十里府之地勢乾維空缺擧脈洩焉故
    西自可連山東屬乾止山築大提以止之名德真周九千七十三尺水深六尺 風月亭欲姓詩一
    [004a]
    望深淵映翠空古來開鑿幾人功材煙數里籠秋月漁笛一聲橫晚風 老圃柳洵詩一泓澄澈映
    雪空蓄德仍收濟物功是處真龍如不起世間何地覓雷風
    孔德池在府西六十里周八
    千八百三十尺水深三尺五寸
    板吐浦池在府北三十里掘淵在府東四里有石柱
    六諺傅綠潭亭柱
    玄武池在鎭北亭北百步許北邊城內外無閭閻只空墟今 上丙辰判
    官尹光垂鑿池貯水以補之名玄武周三百三十八尺水深三尺 諺傅車富人舊居在北城內鑿
    池適當其處西掘池竟無所驗得一鐵冠寺僧見之曰佛冠也又得破一片有刻勝義寺三字車
    居與佛寺必有沿革可言而古蹟杳茫無從憑覆

  • 風俗
    004a
    風俗 俗尙儇利州記土雜肥俗尙儇利民不椎朴李奎報記人物繁
    櫛比有古國之風故其民不椎朴皆若衣冠士人進止可觀
    治家者多蓄穀以
    修凶荒李瓊同記南國人才之淵藪徐居正記
    [004b]
    列肆交易
  • 形勝
    004b
    形勝 國家之豐沛 山川靈秀竝尹坤記周之邰豳 一
    道之首竝徐居正記表裏山河成任詩表裏山河歸版籍
  • 土産
    004b
    土産 石榴 紙品上薑 鬱金 蜂蜜 葦魚 漆
    磁器
  • 進貢
    004b
    進貢 正朝生雉二首石榴十箇朴饊三百九十六卷乾柹二貼蹲柹三十二箇鳥銃一柄剪子
    十五把引導二十一柄黃毛十二條
    正月令乾柹一貼二月令淸蜜一升三月
    祝文紙四束種薑一百十二斗八升四月令淸蜜二升端午白貼扇二十三柄漆
    貼扇十柄白油別扇一百四十二柄漆油別扇二百四柄毛鞭二柄六張付油席二番內各張六丈
    分作各張九丈四張付油席二番內各張四丈分作各張六丈二張付油席十番內各張十丈分作
    [005a]
    各張十五丈二張付油席代鞍籠二部以上油席與南原府輪回封進
    五月令淸密一升
    五合大麥米三升五合小麥米三升五合
    六月令淸蜜一升五合 惠慶宮誕日淸蜜一升
    柏子一升四合
    七月令淸蜜一升五合新稻米四升八月令淸蜜一升九月
    石榴十箇胡桃四升五合生薑七斗五升 大殿誕日淸蜜二升柏子四升鳥銃一柄剪子四
    把引導四柄梳省十枚六張付油席三番內各張八丈分作各張十五丈四張付油席三番內各張
    六丈分作各張九丈二張付油席六番內各張 丈分作各張九丈以上油席與南原府輪回封進

    十月令乾柹一貼紅柹二十箇石榴十一箇淸蜜一升冬至生薑
    二首石榴十七箇鳥銃一柄剪子十引導七柄梳省十五枚黃毛十二條
    生雉二首淸蜜一升石榴十箇生薑升 王大妃殿誕日淸蜜一升柏子

    月令生雉二首淸蜜二升乾柹一貼 中宮殿誕日淸蜜一升柏子
  • 坊里
    005b
    [005b]
    坊里 東府東面府城東龍進面府距十里上官面府距二十里
    陽面府距二十里南府南面府城南薍田面府距二十里龜耳
    洞面府距三十里西南雨林谷面府距二十里伊南面府距三十
    利東面府距五十里利西面府距七十里利北面府距六十里
    西府西面府城西伊東面府距二十里伊西面府距三十里
    北面府距六十里紆西面府距三十里東一面府距五十里南一
    府距六十里南二面府距六十里西一面府距六十里西北北
    一面府距七十里北府北面府城北助材面府距二十里回浦
    府距三十里五百條面府距三十里紆東面府距四十里紆北
    府距四十里東北草谷面府距十里峯上面府距三十里陽良
    [006a]
    所面
  • 戶口
    006a
    戶口 元戶二萬一千一百七十六戶人口七萬二千
    七百七十三口男三萬四千一百六十口女三萬八千六百十三口
  • 田賦
    006a
    田賦 元帳付二萬九百二十結六負六束旱田九千六百五十
    四結八十五負三束時起四千四百八十四結五負二束水田一萬一千二百六十五結二十一負
    三束時起九千二百十八結三負六束
    火粟田七結四十七負二束
    田稅糙米二千五百四十四石七斗五升一千三石四斗位米五十四石六斗
    七升
    位太四百十五石六斗三手糧米一千八十五石十三斗一升
    大同上納米六千七百七十五石儲置米五百一石十四斗二千五百
    十兩

    [006b]
    均稅免稅米十一石十二斗七升二十四石四斗海稅錢二十兩
    六千九百七十九兩九戔六分
    免稅內需司一百結龍洞宮五十結光海宮二十結八十負
    壽宮五十結貴人房一百二十結九十五負八束敦寧府一百五十結以
    上無土
    內需司加火田六十結糧餉廳屯田三十結二十負九束寧嬪房
    屯田五結忠勳府屯田一結十負八束明禮宮屯田十二結六十負二束和順
    屯田二十結六負七束壽進宮屯田十二結四十負二束翁主房屯田三十
    六負八束以上有土
    府城內岱田竝五十結今 上己酉前道臣徐龍輔 筵白依都城例
    竝免賦稅

  • 倉庫
    006b
    倉庫 營庫 補軍庫 工庫 軍需庫 賑恤庫
    [007a]
    軍器庫 養士庫佐郞柳一相記我 聖朝右文之意厥惟久矣內自京都外至
    州縣皆設學校以爲獎學之所而挽近以來儒敎寢衰庠序凋弊絃誦寂寥斯丈之歎庸有旣乎
    聖上卽位之越六年李侯秉鼎莅我豐沛適値歉歲不遑賑政而猶以興學爲急先之務特捐俸廩
    修葺校院且營養士之庫以爲勸學之道俄馬遞歸事未竣完一方儒生至令嗟歎至壬子歲具侯
    聖弼繼尹吾州値此荐饑公廩枵然而夙夜區劃賙賑疲癃至於學校尤用心力殿廉齋舍不煩民
    力而一倂重新廣賣土地以養縫掖倘非雅尙儒術其何能如是哉噫重葺庠序而儒敎復振勤獎
    衿紳而絃誦復起其有功於完之儒林爲如何哉雖文翁之儒化南康之荒政無以加矣兩侯懿績
    不可無傅故敍實績如右
    馬位庫 醫局 營繕庫 補膳
    庫 守城倉 雇馬庫 紙所以上營屬南倉在府衙南
    城倉在南倉南賑恤庫在府南城外紆州倉在府北三十里峯上倉
    [007b]
    在府北三十里利城倉在府西六十里沃野倉在府西六十里內城倉在威
    風山城內府東四十里
    外城倉在威風山城外府東三十里陽良所倉在府
    北一百三十里
    軍器庫在客館西大同庫在府東城內 府使梁克選記湖之南若
    縣若郡若州棋布星羅者五十全爲界首官境壤綿人物顆牒頷之雲委機務之叢集爲一道最
    朝廷難其守必揀宰輔中有宿望識治體者莅之蓋重其根本之地也崇禎紀元之五年夏尹侯膺
    廟選佩左符于玆以古人淸慎愼勤三字自勖興學愛民無不用其極春秋必親桻菜朔望講肄多士
    首建食堂次繕軍營築堤堰以興民利修垣宇以賁公廨未期月百廢俱興皆役遊手不勞民也凡
    食是土者敬之如神明仰之如父母莫不服其游刃之恢以爲全之一大遇也一日咸華于府庭大
    其聲而訴之曰嘉隆以前累世熙洽正供有常數一年一結之賊不過元稅米四斗別貢米二斗此
    外更無毫髮則其掌文簿一該吏足矣壬辰後國家失太平民無恒産經費節目如沙焉如毛焉若
    [008a]
    不別立一廳而察之則無以均其役也大臣達白設宣惠廳于京畿自此外方各有大同廳行之已
    久民甚便之獨於我州闕焉者數十年前牽制於勢家之防納事多掣肘又於頒役也薄書倥傯聰
    明有限喧聒紛擾中雁鷔行者乘間舞術或加剩數或用疊徵以服其已新舊官交龜時仍竊其置
    簿使之無跡可考此一州之所鼓齒而不敢聞於人也其祛膏盲肉枵骨者舍大同何以哉言之貌
    甚戚侯聞而哀之曰信斯言也司牧者不得不任其責也斷然從之卽日報監司沈侯器遠轉 聞
    于朝粘移各司令前典籍梁穀前司果金東準前參奉朴東立幼學李廷鵬等爲都監進士宋大㕀
    崔以寬幼學鄭自陽宋時中柳永進林萬立洪澤李光先林尹孝李廷獻吳止仁李悟等爲有司皆
    鄕之望也差解字吏白命兼大吉等次知之詢諸父老更爲增損或以貿易或以本色列木其價則
    木端之減於數者三十有六同以此追計于其已往則其費萬萬也且防納輩莫不刁謄以細布言
    之十升一疋減米三十斗之法本爲鱞寡貧病者不能出浦而設也則此 國初益下之仁政而流
    [008b]
    來二百年矣丁酉後爲權勢家橫奪轉騰價納十升一疋而攫取十六石之米其直倍蓗於南原
    錦繡世寧有是理耶所謂魚鱉之味食者甚美死者甚苦哀我全民其魚鱉乎今也改査定十升一
    疋給平木十疋此亦優於市準而比之於前不啻披霧見天不亦抉哉尹侯傷民之膏血已渴遑遑
    不給之狀乃出決訟木十八同捧餘米三百七十石于本廳以助其力又於接待詔使三結收布外
    各色物價木二十一同皆修於官而民不知也至於學廨之俱修儒生之所願官給財料多至數百
    斛而皆出於松木耗米歲雉之收徵諸軍之痼弊兩衙所封損捧米二百餘石自官貿用而永蠲剜
    心之痛軍用給賞之費農民資送之需皆以作木別修補用此其大略也其他裁減之役撫恤之政
    觸緖策應難以遍擧其滋液之及民也如此爲民者將何以報其德也於是定使令三十名庫直一
    名構一廳事以爲永久之規慮其時屈募得免府役者營之於常平倉之側蓋取其兼守真也庫以
    藏其米布軒以便其會監凡七間財不費於官役不煩於民不閱月而斷手皆由於我侯之心匠而
    [009a]
    諸君幹事之能亦可尙已旣成州之黃童白叟拭目改觀欣欣然有喜色而相賀曰吾等其蘇矣民
    惟部本本固部寧世之所謂樓觀亭榭止於貯妓女藏歌舞而已於民何與哉猶此記年以示後沈
    本廳爲民設也不可鏤板而壽其傅乎請誌於余余謂事而記古也春秋興作必書重民事也今之
    東太史肇者若間有是擧也則必大書特筆以附漢家循吏龔黃傅也明矣更何用贅無已則當求
    於富文辭者張皇之何敢以蕪拙汚廳壁諸君請益勤余辭不獲謹按完山乃 璿源肇基之鄕則
    非一丸土十室邑比也大同廳專爲其便民也則亦非與尋常官舍等昔宣襄子過陳縣無施舍之
    所以知陳之將亡吾夫子八蒲見墻屋完固稱仲由之善政斯二者之有關於理亂也如此則是廳
    之重且大可知矣夫治道之隆替係於生民之休戚生民之休戚係於賦役之均否用心如一鳲鳩
    篇之所以作也困役傷財潭大夫之所以告病也權衡設而輕重不可欺也繩墨陳而方員不可誣
    也必矣平平蕩蕩至公至正如盤之水如矢之直然後方可謂之大同而無負乎作廳之義也諸君
    [009b]
    能體侯之盛心從民之至願顧名思義慎終如始不撓於動搖之舌牢守其盡一之式其差役也勞
    佚之不一者坐此廳而一之苦歇之不齊者坐此廳而齊之鋤其强梗不率者憂其奸猾厭避者使
    一州咸囿一視之仁永祛獨賢之歎則見令而人無巷議出號而民不反唇可以無怨咨可以猶太
    古廳之有補於民豈曰少哉嗚呼自壬辰至壬申凡幾年歷幾侯而廳之成不于古而于今非有待
    乎然興廢關乎數成存乎人以今觀之應賦役者揚眉樂成萬世之公心也防納者蹙頞圖敗一人
    之私欲也孟子曰矢人猶恐不傷人函人猶恐傷人殆非類此耶扶公道杜弘門維持美法不墜於
    奸術者在諸君諸君其勖哉尹侯苽滿還 朝人受大拜而是廳獨留則州民之往來廳下者莫不
    指點而稱之曰尹侯之所建也相與咨嗟景慕以爲起敬之地則思其德而不敢忘者豈特召之棠
    河陽之桃李哉後之代尹侯者知此廳之所以作而增益未遑者幹事者知此廳之不可廢而益加
    勉勵不至懈弛則豈非吾鄕之慶吾民之福乎尹侯諱煌字德耀坡平人也早捷嵬科歷揚臺省力
    [010a]
    排和議有古諍臣風典試州郡到底以廉平稱余鄕人也嘗歆艷侯之政績且幸其掛名於末不揣
    固陋略記其日月如右云
    養士庫屬賑恤庫雇馬庫在府南城外氷庫在府
    西城外四里舊構木蓋草令 上丙辰判官尹光垂築石四面上覆以大石如石室樣

  • 糶糴
    010a
    糶糴 會付米一萬四百七十九石六斗一升三千七百十三石七斗二升一千
    五百八十九石二斗二升
    小豆三百十七石四斗六升菉豆三石十斗七升木麥
    八十四石四斗六升會外米一千五百六十七石十三斗七升五百七十一石三斗
    五升
    四十石十一斗二升小豆一百十二石二斗四升菉豆二石十一斗九升
    木麥二十四石十斗四升
  • 軍額
    010a
    軍額 均役廳選武軍官三百九十訓鍊都監砲手保六百六十
    軍餉保一百四十五御營廳正軍二百七資保二百二十二
    [010b]
    上納保四百十四禁衛營正軍六百五十二資保六百九十七
    納保二千六百三十五別破陣保六十四兵曹騎兵三千一百二十
    六百六十一禁軍保七十四袱直扈輦隊保五十
    京驛保內吹螺赤保戶曹匠保十五掌樂院
    樂生十二樂工保二十司饔院匠人九十司僕寺諸
    員保四十七巡營除番軍官一千一百七十九舟師餘丁保
    一百四十四營匠保九十九牙兵別將千總把總
    哨官二十九知彀官旗鼓官旗牌官六十火砲式
    旗牌官六十四別隊馬兵九十二四十七軍牢軍物保
    一百十一步軍雜色竝二千一百二十三兵營新選三十左水營
    [011a]
    需用軍中營束伍別將千總把總哨官
    二十二知彀官旗鼓官旗牌官四十四別隊馬兵
    三百一六百二步軍雜色竝二千四百十五二千三百二十九
    山鎭漕軍四十八格浦鎭水軍保五十鉢浦鎭水軍保
    本府貳衙軍官二百捕盜軍官二百禁亂軍官二百
    堞軍官二百五作隊軍三百十九威風山城護衛別營千
    把總哨官二十旗牌官四十八知彀官旗彀
    精抄軍二千五十四
  • 軍器
    011a
    軍器 黒角方二百三十一丈常角弓八十丈交子弓三百二十二丈
    三百七十四部五箇片箭一百五十六部十五箇箇兒一百五十八箇水鐵
    [011b]
    一萬五千七百九十二箇三穴銃二十六柄菱鐵九千四百五十箇鞭棍
    四千四百六十柄拒馬作一百二十六里烏皮甲胄各二十四部鐵甲胄
    各二十四部環刀二柄鐵椎六柄長搶二十六柄木槍一百四十柄鍮錚
    二十五坐行鼓十一坐囉叭十一隻鐸鐸二十三坐震天雷一坐漏水桶一坐
    鳥銃一千六百三十柄南飛介二百九十八箇火繩一千八百九十四沙里耳藥
    一千二百九十八箇藥升二百九十八箇藥竹桶八千九百四十箇火藥
    一萬六百一斤
  • 廟殿
    011b
    廟殿 肇慶廟在府東城內 英宗辛卯創建奉安 司空公位版一蔭從 五品別檢
    文從八品守漢一百三十五名禁火四十名

    [012a]
    慶基殿在府南城內永樂庚寅創建奉安 太祖大王晬容壬辰倭亂移 奉于 行在所殿亦
    隨燬至光海甲寅觀察使李慶全重建始還 奉焉
    一蔭從 五品參奉一蔭從 九品
    守僕二百十名禁火一百名 老圃柳洵詩 應斯叶籙靖東韓塗炭群生就奠安 聖復故應祠
    百世千秋 廟貌煥靑丹 觀察使李慶全重修上樑文有 王者作肇在二百載之前無棄爾基
    重成十七年之後丕 顯其烈雖舊維新 恭惟英雄神武之資濟世垂創之業 生於斯地帝舜
    實東夷之人 卓乎其間文王挻岐周之宅固 天所縱關 國之初於戲不忘沒世何以報 德
    對越如 在追慕 若留 眞祗用奉 安于玆永爲 來格之所何景運之中否屬兵燹之多
    艱霜露遺墟阻 官吏之開鑰崆峒遐塞杳 伏之回鑾事蓋末遑時亦有待永言維則承新命
    之丁寧不亦尙馬倣舊制而申復欽燕貼之至意競崔躍之歡趨始於冬完於夏初違農之鄒訓筮
    以決卜以吉日盍及時而周旋別差以 薑四員分定則均平列邑臺名千景萬景菿千千萬萬之
    [012b]
    無窮邑號全城完城鎭全全完完之長 無非陟降之垂佑就曰奔走而效勞詠歌風 視豐沛
    之如昨咨嗟父老覩威儀之自今當法於祖是謂以 聖繼 神有光于湯不啻紹 志逑 事千
    載一日猗歟休哉臣等 俱以庸材世沐 林澤分符荷渥同國耳之素衷喬木興懷怳尹玆之親見
    幸叨榮於有事可助謳之無辭拋樑東嵩嵩堂岳萬仗穹隆其擧維何㭗㭗蔥蔥拋樑南呀彼通門
    繚以周城閭閻匝地煙大昇平拋樑西雙川襟合一山局鎭平平大道不偏不頗拋樑北遙岑環翠
    彩藹擁祥衣食之源榢穡蠶桑拋樑上日月明明星辰井井光華暢徹擧祲豁屛拋樑下淸雲覆下
    玉燭調時燕雀濟莊鸞風來儀伏願上樑之百神神胥欣維其至矣群工加勸何以報之仰吾王之
    孝誠如天地之不老錫嘏福之昌熾與岡陵而長存湖波不揚壓慴千里之南徼盤石益固奠安億
    載之東韓嘉賀之心蹈舞不足還安歌謠序淸廟旣作頌美周王之儀閟官重修贊揚魯侯之德蓋
    有王假之孝宜逑民謠之詩故知康衢長言無非觀感之告中和樂職盡是賦興之流顧玆湖海名
    [013a]
    都實惟湯沐舊邑肇基 王跡固胥宇之居岐篤生 聖人類朕載之自毫萬代蒼籙奠安鷄鴨之
    區千歲白雲歸來桑梓之宅在此無斁洋洋 陟降之威沒世不忘耿耿 癊庥之祉豈意長蛇之
    荐食奄見 仙馭之遠巡 明宮灰飛慘十年之蔓草帳殿霜重悲千里之黃沙故鄕可懷幾在
    天之乃眷修擧有待實 先廟之未遑恭惟 聖上大寶之尊人倫之至入筵制正祖有德而實功
    六佾樂明踐其位而行禮心誠追遠泣思高廟神靈功將多前佇闡永世事業申命方伯仍舊館而
    重成爰差守臣集群材而勿函碧瓦耀日新豐之物色依依朱甍隱雲舂陵之佳擧杯杯於是 龍
    輿啓路騰白神以來迎 風蓋飛空聳萬物之欣覩 玉貌凭几禮如新 祔之時肥腯薦牲誠同
    親祭之日迺 安斯享知降福之無疆惟孝克昌見錫類之不匱臣等州序末學下社遺民陶鑄仁
    風嗚呼 先生之遺澤涵濡孝理欽仰聖上之至誠不亦善乎益覺高矣美矣烏可已也不知舞之
    蹈之俚言荒辭雖愧風䪵之策宏休盛烈寧闕絃歌之章頌曰天作高山萬古龍盤降 神誕 聖
    [013b]
    再混三韓仁義詩書禮樂衣冠垂統 裕繼序永安其鉢山崇崇有侐其宮周之豐廟漢之沛宮匪
    茹爲警 罘罳煙空天悔其禍人 思 有功淇猗歟我王率由舊章志勤樸棫慕切羹墻幹事得臣子
    來材良大壯之吉鎭長靈長淇蓐收按節無財旅月六龍復路萬靈扈 蹕 天表重修 玉色如
    時其四
    實錄閣在 慶基殿東垣內藏 本朝實錄今廢 金吉孫記我國自 祖宗以
    來實錄隨世編摩以藏內外內則有春秋館焉外則若忠州若星州皆有藏閣而獨於本府闕焉歲
    乙丑冬始安于府城內僧義寺甲申秋乃移安于鎭南樓 世祖令本道建玆閣而以歲連歉重興
    工役因循未就者有年歲壬辰春 世祖 睿宗兩朝實錄成 上遣同知春秋館事梁誠之奉安
    于府時金相國之慶以本館舊臣出按于玆銳意建閣與梁公卜地于 慶基殿東偏其由以 啓
    以旁近諸浦船軍三百爲役徒以府尹趙相國謹頷其事淳昌郡守金公克鍊董其役自去年十二
    月衆工濟事越今年五月而工訖云云
    別殿 肅廟丙辰創建于實錄閣舊址有事則移安
    [014a]
    影幀

  • 壇祠
    014a
    壇祠 社稷壇在府西三里城隍堂在府南三里坤止山舊爲祠在麒獜峯左以塑
    像行祀觀察使李彦浩毀塑像代以位版築壇于此而移安焉祠遂夷而爲淫祠 城隍舊祠李奎
    報夢驗記余嘗韋記完山平昔若不詣城隍祠宇一日夢至其祠拜堂下似若有法曹同拜者王使
    人傅曰記室上階余登廳事再拜王以布帽緇中襦衣坐南榮起答拜引之使前俄有人持白酒來
    斟杯盤亦草草與飮良久謂曰聞牧官近者新印十二國皮有諸矛曰然曰何不貺予耶予有衆兒
    欲令讀之以數件見惠可乎余曰唯唯又曰吏官之首某甲者可人也請護之余又曰唯唯余亦問
    禍福何如王指路上車奔而折軸者曰子猶是也不出今年去是州矣俄自持鞓帶二事贈之曰子
    當貴請以此贐之及覺遍體流汗時控廉使郞將盧公使牧官新印十二國史又官吏某有不愜吾
    意者欲因事斤之故有是語明日召其吏令印吏二本遣獻因貰其罪不問是年果爲 療者所愬
    [014b]
    見罷始悟車折之言然投閑凡七年 得調一官困蹶莫甚復不信其言矣雖歷踐華要至登三品
    亦未之甚信也曁今進拜相位然後乃大信當貴之言之正若符合不違也噫神道冥感亦有時而
    信豈皆虛也哉
    厲壇在府北五里
  • 學校
    014b
    學校附書院鄕校文廟在府南城外五里鉢山南麓舊
    西麓萬歷癸卯又改卜於此東西廡一倣木學制齊長一人掌議二人有司二人額內校生九十人
    額外校生九十人 四佳徐居正府學記恭惟我 國家崇儒重道建學立祠雖窮陬僻邑莫不皆
    然況全爲我 祖宗豐沛之地而南國人材之淵藪也則其所以敎養之者尤所當先 鄕之子弟又
    多文獻世家樂善好學故一鄕化之茂才間出是雖神靈淑擧之所鍾亦莫非敎養之有素也府學
    舊在治內歲辛酉奉安 太祖晬容于 慶基殿學與 殿密邇詩書之誦夏椘之施囂喧不絶非
    所以肅安 聖靈也乃移構于城西六七里凡聖殿講堂齋廡庖廚以次該修但其地深廣與州閭
    [015a]
    敻阻不能無草竊虎豹之虞也則繚垣墻固扁鐍惟堅緻是尙而已歲己亥鷄林李先生有仁出尹
    于玆先謁先聖次揖諸生進之講諭俎豆之事慨然而興化勵賢爲心課學有程供廩有優至於繕
    修細務亦措置有裕越庚子春建新樓五楹穹窿爽塏制度適宜旣告成先生率諸生登臨觴而落
    之顧諸生曰二三子之於斯樓其有所得之者乎曰昔樓之未建也學舍湫隘我輩讀書咿唔之暇
    雖欲祛堙㭗暢精神顧無息焉遊焉之地悶悶然執熱而思濯也今登斯樓滌我煩襟雪我滯思觀
    乎山可以體其仁觀于水可以養其志觀鳶魚之飛躍而知道體之昭著一俯仰學也一動靜亦學
    也凡目寓耳得萬物之職職者何莫非吾養牲之助乎推而極其功亦可以參贊化育而與天地同
    流矣先生之嘉惠我輩者至矣至於流連玩愒講誦作輟則非先生所望於我輩也先生笑而頷之
    諸生欲侈公之賜而求予記予亦爲籍於鄕義不敢辭
    明倫堂倣太學制在聖殿後 府
    使梁克選記完山湯沐邑也據湖南 游淸淑所鍾素稱人才府庫爲一道大都會學 非郡縣比
    [015b]
    其配享位數一如成均館古在南城 永樂間以絃誦夏椘之聲密邇 真殿移建華山之麓有乖
    於左社右廟之制萬歷癸卯巡察使張侯晚以此 聞于朝得報改卜於州南五里許麒獜峯一枝
    厥土熛剛厥位面陽使邑人生員李至道進士李秀馣生員梁貴生幼學宋宜金東瞻等董役之中
    爲大成殿安五聖從祀十哲殿前兩廡列序諸賢中設神門門外有萬化樓殿後有明倫堂堂前有
    東西齋竝五十餘間輪奐鼎新望之翼然也今我 聖上卽位之八年府尹李侯尙吉以勸課作成
    爲己任於是首儒崔三省李英吉文後儉等咸造于庭曰聖廟凡具皆倣太學獨祭器未復舊制請
    改以銅鐵可乎侯曰諾郞令前縣監梁克遴生員李惇義等掌之簠簋香爐盒燭臺樽勺爵臺燈檠
    等五百七十箇重一千六百三十斤不閱月而斷事焉章甫縫掖之徒拭目聳觀欣欣然相告曰自
    丁酉至于今幾日月而惟我文廟張巡相草創之李府尹潤色之豈廃奐有數待人而行歟願示顚
    末于堂壁壽其傅請記於余余謂學校風化之源也俗尙之美惡治道之淳疵係焉而惟簿書期會
    [016a]
    是務視文坊爲迂闊或諉之時屈擧嬴媕婀度日二侯獨能眷眷於斯且遶於時體公不費於官私
    不厲於民前後施設皆募儒生之願納免講者能辦於咄嗟之間非爲政之知所先措事之得其要
    者能如是乎是可書也嗚呼聖人之敎固亦多術矣而名是堂獨以明倫何也曰父子也君臣也夫
    婦也長幼也朋友之交也五者本諸天理之固有在乎職分之當然不可以他求者堯舜之事道孝
    悌而已三代之學皆以明倫其所以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者爲如何哉曰聖人而人倫之
    至也人倫明於上則小民親於下矣泰漢以來正學不傅申韓以毀之老莊以淫之而倫始不明名
    敎之墮地功利之汚習而倫全不明其異於物者幾希可勝歎哉 大明當天文德誕數菁莪棫樸
    之澤忠信禮義之風外薄四海先及三韓其維持綱紀篤敍彝倫者吁其至矣今之遊於斯陟降於
    斯者因其名而究其實興起於齊禮道德之化感發其秉彝好懿之心揉而熟之擧而措之爲臣盡
    忠爲子盡孝至於長幼朋友隨所往而各盡其職時人記以修民復歸垕於 國家移 易俗之機
    [016b]
    學者修業進德之方其庶幾矣可不 哉 西歸李起浡記水與食天也井與鼎人也天不得獨天
    必待人而後天也人不得獨人必待天而後人也水與食也天之待乎人者也井與鼎也人之待乎
    天者也今有井鼎於斯泥且顚焉其改爲也亦人之所不能已乎天者乎曰若有堂乎先聖廟側而
    扁曰明倫蓋肇自何代倫天也堂人也其交相待也亦水食之於井鼎乎苟堂之壞不可處夫安得
    不改爲而不致夫今所不能已乎天者乎 國朝右文其治隆乎學校前代無比而本州沛鄕也其
    殿廡齋堂之制視 國學不歉舊在州西越萬曆乙巳移建于州東南上舍李至道實主之及今五
    十年不幸堂傾欲頽州之章甫合辭告州大尹沈相公澤曁通判韓侯震琦沈相公曁韓侯乃咸大
    驚而曰此火事不可不及時學役乃咸殫厥心以籍木大煩民力而功就完不奢不儉制得其中旣
    牢旣爽保無後憂比卒成有司李益新來李起浡謂識重修顚末起浡竊惟起無創也修有重也無
    創無重無重創不傅重亦大矣夫有創欲壞而不趁修者是雖一山水樓觀且未嘗不嗟乎人矧玆
    [017a]
    聖廟之明倫乎欲壞而遽修之使沛鄕多士咸有所懷歸之修也其功豈不大矣乎雖然起浡欲以
    有說焉天旣以倫與人則人不可盡倫以對天乎今夫堂鼎也井也倫水也食也倫乎堂猶水乎井
    也食乎鼎也井鼎之所以爲人待天者以其水之也以其食之也苟或不之水則是棄井也不之食
    則是廢鼎也已戾乎天待人也亦何恤乎泥與顚乎則堂何患於是乎夫然則修之不難難在於踐
    堂之名夫修之已往踐之方來吾黨之士盍亦於玆乎慥慥相與講明五常之德而期不負天人相
    待期不負堂之名義使井井而鼎鼎乎厥冬 聖上臨御闡明敎化佇見三代美俗而人心不古斁
    倫間出解致忠悌出閔念忠信忮爲之德偏作之中習尙日益偸靡此實大可寒心吾黨之士庶
    幾居處於堂而勉勉乎五常之復講之又講明之又明而若將此俗之或浼焉相與警省以致日新
    之功而期到乎扶倫地頭以實我 聖上作成之功豈非我多士職分乎夫如是以後方可井繘而
    甁鼎正而凝堂修而明矣嗚呼苟反 此者堂亦一空耳亦何取乎重修乎基業至道 猶子 鄕
    [017b]
    人非不多獨上舍家繼幹校事豈上舍家垕於斯文特出於衆者歟
    啓聖祠在文廟東 英
    宗辛酉創建
    司馬齋舊在府西四里中間移建于鄕校之後齋任一人希顯堂
    在府西四里司馬齋舊址 肅宗庚辰觀察使金公時傑創築此堂役置屯田選一道有文才者爲莊
    修之所 英宗戊午觀察使李周鎭重修其堂益廣養士之規掌議一人有司二人 柳恒長記夫
    學校者風化之源而首善之地也昔三代盛時爲設庠序校之學蓋莫非爲敎養也政之所光無過
    於此人之至道莫大於是此希顯堂之所權輿也夫完山豐沛之鄕也 聖祖之遺澤不泯昭代之
    遺文猶存言形勝則三都之襟制也言人物則多士之府庫也故有校焉有院焉有賢士焉爲士林
    莊修之地者固已廣矣而第學廩有難供接貧儒自艱負芨莫效盍簪之志未遂琢玉之工者多矣
    幸今我巡察使金公以朝暮南金儒林北斗下車之初政先於斯簿書之暇念切於斯謀及章甫章
    甫抃欣於是乎出捐營儲數千緍錢廣買水田又賃家材卜地於治之西三里授規於時之夏六月
    [018a]
    蓋以地則司馬齋故基也以時則緇徒之閑隙也不役農民只募遊手爰諮爰度經之營之群工奔
    走率職士類鼓舞董役作斯室而中堂四旁舍六築斯墻而其高大其面方又役庫舍供廳於墻內
    分爲左右翼蓋將儲穀以養士也不閱月而役工告成公乃名之曰希顯堂其所取義不亦淵乎夫
    立堂養士所希者何蓋欲顯厥學也希賢希聖乃學者之工而不至於希聖賢則非所謂學而學也
    上以顯其居下以顯其親乃學者之志而學而不至於顯君親則亦非所謂學也必也夙夜勉旃終
    始作成以之希聖賢以之顯君親則蛾逑之學業成就菁莪之敎化旁達希冀之功不顯其光此吾
    巡相之取而名之堂者也又推餘義而揭其門曰游藝何莫非闡揚聖敎而樂育英才之義乎是堂
    也不廣不狹而制度合宜非奢非儉而規模得中俯臨雄麗俊彩可挹斜對闤闠喧塵不及前帶長
    川之混混可以體吾道之周流後擁華岳之嵩之可以想生徒之上達矣登玆當也襟懷爽豁滓穢
    淨盡自今士類之儲養於中者其將遊於斯息於斯詠歌於斯曰猗我巡相作我家士 焉陳廢
    [018b]
    宮遺址今也營建黌舍條起作堂者 名之日誰狩我巡相後學爲師盍顧堂名以思其義于以興
    起而振作焉于以討論而講習焉顯爾攸學不負所希則信乎無讓於庠序校之制而深得乎禮經
    之旨矣曷不盛哉嗚呼惟玆荒墟蕪廢陳棄爲行路之指點咨嗟者凡幾年所以堂之作始於今無
    乃有數存於其間而抑亦有待而然也耶將與武城之絃歌齊芳而蜀郡之儒化儷美矣後之觀人
    人風者嗣而葺之庶斯堂之不朽矣咨余顓蒙幸忝執事之列獲覩無前之韙擧而技短雕蟲才拙
    盡廬不能揄揚其萬一敢綴荒拙之辭上以賀文敎之丕闡下以幸後學之作成也於是乎記 判
    校柳百乘事蹟碑文府西數里許有希顯堂卽古巡相金公所建也公以當世雅望來按本道乃以
    奐學育才爲宣化之第一急務完鄕卽宣化之本而素稱多士之府庫故公益加意於此於是特捐
    數千緡錢築書舍一區以爲士子莊修之地其地卽司馬齋故基而寢處有室起居有堂至於闤堵
    門路庫廩廚庖無一不完而慮其尸甕之無人也則給贖婢二口懼其給餉之無財也則廣買稌田
    [019a]
    以資之凡我州人於焉講習無分爾我各爲依歸患不聚會不患無所慮不勤苦不慮無財則公之
    所以惠我州人而興學育才之道至矣盡矣堂旣成公文以爲士無所希則如財無的無所用心矣
    不求其顯則乍勤輒懈人不能勸趨矣故特拈希顯二字以爲堂名希者何希賢希聖是也顯者何
    立身揚名以顯其父母是也噫士焉而志在希賢學焉而心存顯親則趨向正而習尙美矣莫不探
    究本源而勸勉成就凡諸挾册讀書者皆可以浸淫乎正學而奮發乎大業則上之聖賢同歸下之
    父母與榮焉其所爲希賢之工顯雜之事其不在玆歟嗚呼公之興學育才至於希賢而極矣大槪
    公於本州約已節用多所蠲減則其惠大矣發錢補民丕革弊端則其德盛矣然自古按是道者澤
    洽吾民世不乏人則公之德惠固有其倫而惟其出不貲之財創無前之堂使我州人得其講藝之
    所而蔚然爲絃歌之部者是非公之至惠大德乎嗚呼吾鄕本稱多士而十數年內官司無督勉之
    程學廩無供接之資雖長才秀民廢棄而不能作成者淊淊矣自今以往皆知向學而 業庶幾有
    [019b]
    以希所當希而顯所當顯則是果孰 之然哉至於揭名留壁逑其築室之義視以勸學之方則公
    之作是堂也其不偶然也審矣是故一鄕章甫感其惠而頌其德相議伐石以圖不朽之傅而文不
    外索屬筆於余意斯堂也卽斯文之大事業則記蹟揚美必待篤古而博於辭者今以屬余何哉曰
    聞而知之不若見知之詳子以州人目見堤事則其所爲言豈不信而有徵者乎子必無辭焉遂敢
    忘拙略敍見知之實績焉公諱時傑字士興賢而好文學己卯七月二十四日按道辛巳五月十日
    還 朝堂之建庚辰五月十五日而卽今今幹役者某某云 觀察使李周鎭重修記完之一境
    王跡之豐沛人才之府庫也名臣碩儒之培出其間者指不勝屈鎚琢成就之效實資聖朝作興
    之化則膺巡宣之寄掌敎育之貴者其於漑根覓實濬源導流之方夫豈不體 聖化而駕勸也哉
    越在庚辰金按使時傑迺於州城之西華岳之東拓司馬齋舊址創起學舍聚道內四都會儒生講
    肄儲養名之曰希顯堂蓋取濂溪所謂士希賢賢希聖與孝經所謂立身揚名以顯父母之義也先
    [020a]
    君子嘗按是道亦美其意欲重修之而病遞經歸終未果焉不佞於戊午秋猥忝按察之任歲適大
    侵賑事旁午而惟是養士之所乃敎化之源政所堂先顧是堂歲久頽圮將爲鞠茂之墟心切慨然
    遂捐俸祿更修斯宇稍廣其制不日而工告成堂廡規制儼然改觀積年之廢頽重新諸生之肄業
    有所不佞適當是任追逑先君子未遑之遺志亦與有幸矣雖然前輩之創建今日之改修非爲規
    美而已蓋欲顧其名而懋其實也夫士之爲學者非希慕聖賢而何非立揚顯親而何哉居是堂者
    惟以入孝出悌忠信駕敬爲本博學審愼明辨篤行爲工處則矜式於鄕里出則羽儀於朝廷其於
    二字之旨可無歉矣如或立志不固學業不修荒怠戲逸察不符名則亦何以堂爲哉噫勉遵前人
    之政更修久廢之堂冀或少補於菁莪之化者是任職者責後來者當有以繼之矣至於求學古賢
    聞達部家不負名堂之義惟諸章甫事耳盍共勉之哉 柳一星重修事蹟碑文完卽豐沛舊鄕湖
    南都會也歲庚辰金巡相時傑敦尙儒敎占城西司馬齋舊之建六七楹黌舍爲道內章甫肄業之
    [020b]
    所而名其堂曰希顯蓋取希賢顯君而親之意也凡諸選士勸課供億等規靡不用極堂建日久棟
    樑圮而窓壁壞將爲賴茂之墟至於抄工課督諸節又從以廢弛李相公㙫乙未按道之時亦嘗有
    意於重修而病遞徑歸終未果焉至戊午相國之胤周鎭以名家宿望又按此道駐節斯堂慨棟宇
    之將頽念先志之克逑乃捐俸祿亟修舊堂狹者廣之卑者高之堂廡規制儼然一新且費累千金
    財爲凡百養士之需排布于定式比舊尤詳如兼帶學長別定內監庫舍移建營邸人才再加抄選
    等法皆前所未講而其餘四十餘節目莫非養士之良規美制雖古胡安定之倡湖學不足過也且
    觀公記堂入孝出悌忠信駕敬博學審愼明辨駕行十二箇字其勸勉後學之意不但在於章句程
    式而必欲使顧堂名而務實學者非有得於古聖人明訓能若是乎作成人才之美法繼逑先志之
    末遑者於是乎至矣及公之歸州之多士去思益甚伐石記功爲永世不朽之資噫前後豐碑左右
    輝暎其於文治之化興學之政豈曰少補之哉一星先君子已記其舊碑多士又屬一星記重修碑
    [021a]
    一星義不敢辭遂略敍新舊事蹟如古云
    華山書院在府西五里萬曆戊寅創建合享文
    元公李彦迪文忠公宋麟壽 顯廟壬寅賜額掌議一人有司二人院生三十名 尤庵宋時烈院
    庭碑文自古書院之設皆占溪山林壑之勝而猶完山所建在於城府之傍豈李宋二先生遺敎在
    人不泯故居一邑之正處思與泯俗胥徒 共 其瞻依嚴奉之歟禮我 孝宗大王崇獎儒道分頒
    恩額於是府之諸君子議立牲蘩將以記事終始而仍以侈 上之賜猥以屬筆於余余不敢辭而
    將惟命矣有問二先生其敎如何哉余曰此非所敢知而但有一焉曩在昏朝廢 母之議橫流稽
    天而完之多士能守正論曰隣之人亦不從難玆非其一端之可徵者歟故有記李先生之治者曰
    道德齊禮其論宋先生之化則曰南俗丕變信不虛矣蓋惟李先生從祀聖廡而其書偏布國中宋
    先生爲一時儒林之頷袖蒙難明夷而李先生以身扶護周其禍敗則二先生之道之德宜無待於
    後生之容喙矣然亦尙有可論者 本朝雖號文治而其抽關啓鍵發明聖賢微書則自李先生不
    [021b]
    可誣矣故退溪文純公尊尙講服推以爲宗主士擧銷鑠之後獨以聖賢爲必可學三代爲必可復
    則宋先生之學可謂正矣故栗谷文成公稱道景慕著之簡策此則後學而宜知者也故嘗竊以爲
    二先生之敎可能也而其以二爲敎則非俗吏之可能也二先生之道可知也而其所以体用一源
    理事無間則非世儒之可知也然則思其敎不若師其人師其人不若求其道欲求其道豈外於讀
    其書究其學知其用之本於体事之根於理而精粗本末粹然出於一貫之妙哉今諸君子苟能知
    是則我 聖考崇獎之意亦將不孤矣余於是又功有所感焉李先生之書莊而人見則其道之可
    謂大明矣至於宋先生則大禍之餘爲世所諱其至誠諄行見於文成公之書者只寂寥數語而已
    可勝歎哉余先生之從曾孫也嘗得於家庭之所傅則自幼極其仁恕宗族稱之曰汝心之仁宜得
    汝名也及 仁廟薨先生請於大臣曰先誅尹元老然後入告 簾中策立 太弟只此二者可見
    先生之大略也李先生諱彦迪字復古諡文元嘉靖戊戌爲府尹宋先生諱麟壽字眉叟諡文忠擯
    [022a]
    於金安老甲辰出爲觀察使書院之創在於萬曆戊寅歲云
    麟峯祠在府東五里 仁廟
    己丑創建享祀崔石溪命龍 顯廟癸卯追配金風谷東準掌議一人有司二人院生十五人 判
    校柳百乘祠宇講堂記立祠宇以享先賢建齋舍以處多士而又設講堂以爲講論之所遍內外曆
    古今而皆然其義尙矣惟我沙溪先生道於連而石溪崔先生以超指之才從遊談討開益弘多
    大爲先生之許焉風谷金先生則以先生之同宗自初樞衣親受蔚爲斯文之宗而惟兩先生以我
    州之人講學設敎於鄕至今人士矜式慕效恥爲邪淫非僻之行者豈非兩先生敎導之功而靡老
    先生則亦莫能授其業而致其效也今玆獜峯祠宇乃兩先生安靈之所而越在崇禎丙戌始爲役
    祠宇齋舍雖克粗完物力淍殘未立講堂每於會集狹隘苟難莫不悶之至是年巡相金公普澤卽
    沙溪先生玄孫也聞知是院講舍獨缺亟歎且慼圖所營構特出錢錢紙地等物如干以爲工後之
    費而通判申公思永亦禁顧助邑人柳瑞長林宗愨鄭國賓實幹其役興以房室闢以軒樓總若干
    [022b]
    楹不數月而功告成以九月二十五日聚鄕中長老干弟之而人以落其成蓋自是院創建以來幾
    年經營終不能就而今忽翼然而起爲院宇之光美者實賴 巡相資給之惠通判顧助之力也余以
    無似忝知山長亦參是會座中請記顚末以示永久余惟石風二翁之學實出於沙溪先生而惟殂
    豆之享亦所以溯其淵源而致其尊崇則巡相所以眷眷於此缺者修之廢者興之不恤工費必使
    完就者豈偶然哉雖然有一說焉堂以講爲名而顧其所講者何事耶其義理之分辨其於邪正之
    歸以來推擴之遏絶之使夫爲子止孝爲臣止忠至於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隨所在而各盡
    其當然則此乃講業之實事如或從徇嗜欲不顧身心專習詞華以趨利達而已則曾是以爲講業
    而亦非今日建堂之義也可不愼歟可不愼歟
    西山祠在府西四里 仁廟丙戌建祠于府
    東風陽洞享祀崔晚六瀁崔存養德之李墨巖繼孟宋瓢翁英耇 顯廟丁未移建于西山戊申追
    配李西歸起浡 肅廟乙卯又配李雲巖興浡掌議一人有司二人院生十五人
    寒溪祠
    [023a]
    在府南五里 顯廟己酉建祠宇鶴峯享祀申琴書堂重慶 肅廟乙亥合享李晚庵尙眞 英廟
    丁巳移建于寒溪追享李召募使廷鸞以晚庵配焉掌議一人有司二人院生十五人
    黃崗
    在府西二十里舊在坤止山下合享李黃岡 文挺李良垕公伯由李楸灘瓊同李貞簡公穆壬
    丁之亂祠宇灰燼仍爲廢閣今 上乙巳鄕人重建于此以柳遺逸齋坋李金谷德隣追配焉掌議
    一人有司二人院生十五人
    龍崗祠在府西二十五里笑臥堂柳先生諱義孫 世宗朝
    名臣文參判吏曹判書直提學克恕孫完山伯濕之曾孫遺逸齋柳先生諱 坋世宗朝洗馬侍直
    司評皆不就眞一齋柳先生諱崇祖 中宗朝大司成駱峯柳先生諱 軒 成宗朝大司諫直提
    學龍巖堂宋先生諱振門贈左承旨養齋李先生諱翊烈 純宗壬午追配焉掌議一人有司二人
    院生十五人保奴十五名

  • 城池
    024a
    [024a]
    城池 邑城石築周五千三百五十六尺高八尺女堞一千三百七雉城十一甕城一砲樓十二
    砲口三千九百二十一垜口一千三百六城門四內有井二百二十三濠池無國初都觀察使崔
    有慶創築年久頽圮 英宗甲寅觀察使趙顯命改築竝新四門譙樓而扁之南曰明見樓三層設
    內外虹霓西曰相西門層二設外虹霓東曰判東門二層北曰中車門二層四門皆傅鐵丁亥三月
    二十一日火災南西兩門燬觀察使洪樂仁重建改扁明見樓曰豐南門相西門曰沛西門虹霓與
    [024b]
    層樓如舊制度增新
    鍾閣在明見樓西邑城設築之初四門皆懸巨鍾丁酉兵燹俱燬萬曆己
    酉年間乃鑄一鍾懸於南門而體小聲細 孝廟乙未觀察使李㬅判官尹飛卿添鐵改鑄其後年
    久殘毀代以皮鼓 英廟庚戌觀察使閔應洙判官李顯弼改鑄丁亥火災又燬今 上丙辰觀察
    使徐鼎修判官尹光垂添鐵改鑄 西歸李起浡鍾序惟天有晝夜之限惟哲以之敎人隨限動息
    而不得少越越者妄也所以懸大鍾於 國都晨而鳴之曰罷漏以令人動昏而鳴之曰人定以令
    人息此通於天下而及於國家者也完山乃百濟舊都國家豐沛舊基嘗有巨鍾在城四門皆燬於
    丁酉兵燹萬曆己酉年間官家乃鑄一鍾視舊懸小小故聲細旣一於四又小於大故都人頗恨之
    歲乙未巡察使兼府尹李相公判官尹侯以本州地尊不可竝他邑凡厥制度不可一任頽廢乃不
    謀而意協思所以復舊而州之鍾限人動息正如 國都復不可不先乃以計新鑄不動民一力而
    添本重竝舊計幾萬斤其聲將大而雄比成命州民李起浡序其事起浡苆惟念古人以洛陽盛衰
    [025a]
    占天下奐亡則本州乃 國家根本之地舊盛而今衰凡閱幾歲月矣而乃今特大久小之鍾以申
    我都人之動息以副我都人之想望乎此其垂將盡復州之舊制本州文物之盛將不讓於太平則
    我 國家隆盛之業獨不至於太階耶犻可論之以一鍾哉物不得其平而鳴民不之信民請慕其
    平而鳴之以銘曰入作而息時厥鳴由小以大永有聲 都事李載垕鍾記鍾之訯古也所以警晨
    夜而修啓閉所關亦重矣完府南門之樓舊有鍾歲久殘毀啞而不鳴遂以皮鼓代之前後莅此部
    者孰不慨然寤歎思有以復舊觀而以事巨力詘不果者久矣前按使閔侯弭節之初與通判李公
    謀所以新之招諭鄕父老曁僧徒使之董相役纔始而侯遽解歸今方伯李侯繼而成之噫昭琹之
    成毀殆有數乎向也坎坎之聲今焉洪亮一震而響滿衢路儼然爲大都府位置顧不奇歟是府也
    卽漢所謂豐沛而又有 眞殿密通則亦原廟之比也斯鍾之設不可已者而其人定罷漏之稱一
    視 王都豈不以所重之有在耶此固尹玆土者興廢中一事而終始修理迺待二侯斯可爲徵侯
    [025b]
    政之一端矣後之人指斯鍾而曰某侯之所設某侯之所成則二侯之名其將與斯鍾不泿而比之
    昔人棠何遽不若哉以余從侯於幕詔其事顚末俾識之辭以陋拙終不獲已爲序如此云爾 觀
    察使徐鼎修鍾銘舊鍾鑄於辛亥大於丁亥凡三十七年丁亥至丙辰又三十年體益破聲益嘶州
    民擧請改之營中府中各捐金若干使裨將朴明煥董其事六房豪吏一境士庶皆願舍施以四月
    癸卯始役五月壬辰告功銘曰南譙燬鍾聲嘶惡父老聚首憂如瘼迺命鳧氏毀改作大官金工靡
    昕昔變銑篆幹中矩矱殺猳取血釁而落訇亮岌峇壯成郭斯銘不泿傅億百

  • 公廨
    025b
    公廨 宣化堂在府城內觀察使聽事堂開營之初創建 宣廟丁酉兵燹堂燬戊戌觀察使
    黃愼重建中間廢閣 英宗辛卯觀察使尹東昇改建今 上壬子又燬觀察使鄭民始重建 觀
    察使尹東昇重修上樑文危瓦敗椽難仍魯殿之舊豐樑肥棟亥起夏屋之新莫曰興作由人亦知
    成毀有數緬惟黃秋浦土木之創 在玄默年兵火之餘始蓋不日而成規撫本非雄府間自何時
    [026a]
    而廢觀察使遂無正堂路而不由曠宅而不居但見巋然立也上雨而所漏旁風之所薄光今殆哉
    岌焉存而不復爲牽架之謀毀諸宜使有起樓之地雖前人留心經記率未免因循之科矧南土好
    語怪神或不無胥動之說余於尹玆之曰登斯而歎移旌鉞於側堂威儀無已太簡接冠蓋於燕寢
    體貌有時不尊今人不如古人莫云坐棠陰治也公事無異官事便可召木工計之宜思二百年易
    新之釜況乃五十州觀瞻所係經綸乍運於心上鼓不待於定中戒三年路傍之議揖退文武吏
    士了一日官裏之責庀其木石丹靑海舶陸車咨我黔首趨役風斤月斧曁彼白足同工函棟雲椽
    聳翠霄而突兀重門棨㦸鎭朱維而交嚴士女改觀山川增色人或謂太極其經始我非敢喜處於
    高明縱素志欀題數尺之不爲其奈事到余手嗟斯民廣廈千間之未庇却慚勞在爾肩但無毀晝
    求食之心焉用輪敻善頌之語修樑將擧短引自陳兒郞偉拋樑東嶌峯獜油翠連空深深 影殿
    群神衛時見祥雲一朶紅兒郞偉拋樑南危堞幽藍隱翠風坐處高臺供萬景藍輿何必事窮探兒
    [026b]
    郞偉拋樑西隱松庭畔路高低輕裘暇日携賓去好聽滁山夕鳥啼兒郞偉拋樑北官路連天煙樹
    直祗恐 瓊樓高處寒中宵停斗瞻宸極 兒郞偉拋樑上星見南躔瑞色放此地秋分方得看禁
    城夜夜照 仙伏兒郞偉拋樑下一帶淸灣抱曠野雨露桑麻千歲深周家郃室漢枌社伏願上樑
    之後三災竝驅萬祥迓集遠望通察呼吸通於釐焭陰闔陽開改令適於舒慘鷄鳴狗犬之達四境
    民物漸昌龍飛風舞之萃一州宅基隨鞏
    內衙在宣化堂北觀風閣在宣化堂東
    觀察使金時傑詩半生形役苦難休三到災荒歲十周宛轉山川依舊態蕭條田野便新愁此行每
    値民財竭何力終酬 聖渥優官酒滿樽無意醉畵堂呼燭更拈籌 觀察使趙顯命詩階升笋抽
    晚翠夫墻榴老花落紅纖嬾揮朱墨登樓去九曲欄頭妓捲簾 觀察使沈履之詩春營旗鼓靜斜
    輝吏散空庭客稀塵卷有時倚枕閱風花隨意繞簾飛一驚白髮仍成老再見靑山亦可歸裘帶
    忽思憑遠望風流不是戀芳菲 笳角穀連棨戟森南維原濕歷駸駸竹林朝日樓臺盛滄海秋陰
    [027a]
    郡邑深霜落菊花添淨色天淨鴻雁送哀音荒園晚景今何似孤獨郵亭耿耿心
    凝淸堂
    在宣化堂北蘭翁失名姓詩梅窓澹澹篆煙空獨抱抱孤桐坐夜中花際五音飄灑遍不知簾外雨交
    風 觀察使李匡德詩安石榴花箇箇尖斜陽照雨見纖鑯棋朋坐睡琴姊去一樹梧桐碧滿簾

    燕申堂在宣化堂地 肅廟戊辰觀察使李濡創建 尤庵宋時烈記完山李公濡子兩按
    節之二年政成事簡暇日役遊手構一堂於客館之北偏扁以燕申曰此吾視事之餘燕坐怡神處
    靜觀勳之所也余曰君子節宣之道當如是也夫動靜無端勞逸相仍物之理也故曰靜之不能無
    動猶動之不能無靜也然動無資於靜而靜有資於動故聖矣敎人多主於靜其肯要哉夫終日治
    事心擧耗矣退處虛閑之地孝心養擧獨觀昭曠之原則以至應事接物皆得其宜矣然或出而聽
    斷之際不能以理制事循私妄作則退處之時雖欲安心定忘尤悔薰心謗議叢身矣顧安有燕神
    之趣哉故大易之義以爲其用不利則不能安其身也其所爲利者循理之謂也然毫釐之差君子
    [027b]
    謹之公之爲此堂豈爲舒體自便以照無物之志如老氏之私己哉昔晦翁先生之爲吏也吏戶錢
    絹手自句檢而聞時靜坐則夜聞鍾聲以驗心體之存否其體乾而自强不息也如此哉愚之所聞
    於師友者如是故於是乎言
    布政樓在宣化堂前 崇禎紀元後再癸亥八月初七日辰
    時立柱上樑 觀察使趙公榮國創建上樑文雄藩暫臨方頌眞按使之風采層欄高起特新大衙
    門之規模瞻聆交欣棨戟增重竊惟觀風攬轡之地必有登高飛犖之遊走四民於路岐蓋爲閭巷
    之苦樂是察列群僚於蘭檻奚獨上下之情志能孚谿堂瘠詩尙傅馬鄆州之治績南樓翫月可賞
    庾司徒之風流顧玆湖左一方允爲海東名鎭甄郞躍馬殘揲帶千年之差聖祖興龍祥雲騰五彩
    之瑞十里城郭縱申壯關防之謨百尺麗譙詎忽嚴鎖鑰之道肆煩方伯公之營度奚有數層樓之
    創開捐俸鳩財不待蜀山之兀趨功樂事忽見泝門之成列重門而架虛入雲亘通衢而招風約月
    紫緩銅章翩翩五十州冠蓋居商行賈紛紛數百里馬車燭銖兩於邇遐庶盡保鱞寡之策得山河
    [028a]
    於衽席亦可資耳目之供襜帷高蹇定看名棠之生色湖嶺遠播寧讓峴石之留名宜騰短謠以颺
    盛事兒郞偉拋樑東地連滄海更無東經部安得富如許寶籌千年奠我東兒郞偉拋樑西玲瓏玉
    殿五雲西至今未雪南夷恥忍想晬容到海西兒郞偉拋樑南湖之南又嶺之南千秋可驗基王迹
    幾箇名臣産兩南兒郞偉拋樑北水自歸東星拱北郞聞宵旰勞宸念願挽天河洗漠北兒郞偉拋
    樑上玉京十二說天上爭如此地設高樓一念惟知衛長上兒郞韋拋樑下萬姓營營走其下多君
    樂樂與民心樓上之遊共樓下伏願上樑之後公私無事宴飮以時令纔修於戶庭一日之間人自
    得於湖山千里之外層軒突兀爭仰重彊壓之神高臺眺望豈爲窮視聽之樂架層邊圍之固永垂
    藩臬之監 崇禎紀元後四己未二月二十六日午時重修上樑玄孫觀察使趙公徽林重修記

    裨將廳在觀風閣前進上廳 營吏廳 作廳 小星
    廳 使令廳 營奴廳 審藥堂 檢律堂 在
    [028b]
    家軍官廳 別軍官廳 敎鍊廳 訓鍊廳 籌
    筆堂在宣化堂角中軍廳事所兵房軍官廳 工庫 補膳庫
    營庫 醫局廳 啓書廳 補軍庫
    紙所 賑恤庫 養士庫 馬位庫
    守城倉 雇馬庫 扇子廳 營繕庫
    軍器 都吏廳 印廳 營軍廳
    巡令手廳以上屬營 豐沛館卽客館在宣化堂東北楸灘李瓊合西軒記
    歲辛卯吾座主趙公瑾未尹于玆弊革事釐吏民從化公與判官金侯信謀於衆曰府之館大廳居
    中而左右翼室東高西卑東闊西陋今創吏庫幸有餘財吾欲易西軒如東軒之制何如吏民皆應
    日諾於是雇遊手役不煩民而棟宇一新州之士女唂嗟瞻仰但見館宇之改作而不知工役之從
    [029a]
    何出也後之繼公者愛民如公守官如公棟宇墻壁常加補葺使 璿源長發之鄕盤根鞏固與朝
    鮮億萬年無疆之祚而匹休則豈非吾府之大幸也 陽材權近詩巨鎭分南北完山最是奇千年
    鍾王擧一代啓鴻基 偰長壽詩完山臣鎭勝南陽佳擧氤氳藹希鄕 䆁禪坦詩完山四月浣花
    前天擧籠人醉欲眠洸馬幾家樓近水鳴鳩沙木雨濺濺 成任詩南里林鳩啼曉雨東風煙柳暗
    春城 三灘李承召詩完山佳麗古名都龍虎盤踞多㭗紆畜靈擁佑擧佳哉有時發洩爲眞符
    仙李盤根肇此鄕 赫葉淸陰庇東隅新豐鷄大何足擬忠孝不與豳凮殊 體素李春英詩肇基
    王跡自 司空佳擧千齡尙鬱蔥當日卜年天所命島夷休更逞妖凶 靑霞權克中詩名都三
    月盛繁華鶯燕粉飛白日斜叱 撥馬凘垂柳岸琵琶殾出捲簾家川流潤作千人井園木交開百果
    花携酒更憑高處望炊煙蒸結半空霞 白軒李景奭詩豐沛十里地山河九月秋少時曾宿留今
    日更來遊擁傅 恩光煥休官客路悠誰知舊上相白首到南陬 觀察使李師命詩麒獜峯勢若
    [029b]
    兜牟雄鎭湖南第一州三國亂時資甲馬百年治世出公侯閭閻撲地勤耕織絃誦傅家者孔周水
    旱今來凋弊極暮城蕭瑟只宜秋 觀察使朴泰淳詩完府繁華擅海東山川明麗函圖同公孫躍
    馬餘殘㻡 聖祖興龍有閟宮煙月千家梅竹塢笙歌百隊綺羅叢吳人每說江南樂未必江南勝
    此中
    玄都館在豐沛館西都事廳事所豐樂軒郡廳在豐沛館東判官廳事所判官設置
    之初創建年久頽圮英宗戊寅判官徐魯修改建 屛溪尹風九重修記白太傅之言曰民非政
    不乂政非官不擧官非署不立是三者相爲用故古君子雖一日必葺其墻屋以是也此豈非知言
    歟全以 國家邰豳之地爲湖南一大都會民物殷盛詞訟繁委聽事於庭者萬餘家則視公之所
    不可一日而廢也舊堂歲久風磨雨淫棟而傾圮而知命者之不堪處蓋有年矣通判徐君魯修
    來莅顧而噫曰是豈至今無改者耶官於兩營之下曰來帶伺候奔蹌不暇事事而然歟賓客之所
    停留遊宴之所酣樂不欲勞心而然歟遂能勤謹以奉公簡約以制煩節縮財用以存嬴餘又鐫月
    [030a]
    頭之俸迺市松石迺陶瓴璧迺屬匠役壇級之頶夷則築而高之楹桶之腐撓則易而新之視舊貫
    稍廣且褰不侈不儉匪紓非棘不可一月工僝潝然若雲出霍然若山時嗚呼此可以觀政也南有
    愛日樓得月堂西有猗猗亭亭邊修竹萬竿使人淸俗累矣是役也實不煩公民不聳肩而太守尊
    其居吏庶改其觀官由是而立政由是而擧民由是而又一物具而三事集焉昔范純仁知裵治縣
    廨一新朱子稱美至登言行錄豈不以是耶況玆堂屋亦有法象存焉欀之承梁知其奉上之義也
    堂高廳卑知其逮下之道也戶牖達者欲其心之無壅也庭除殖者欲其政之如水也舊有尤翁猸
    額四大字而仍以揭之則儼若尊師臨之在座矣徐君朝乹夕惕以此寓警後來者亦無替然後是
    可曰此堂之不虛設也
    內衙在豐樂軒西猗猗亭在內衙北鄕財堂在豐
    沛館東
    貳衙軍官廳 守堞軍官廳 捕盜軍官廳
    敎鍊廳 訓鍊廳 禁亂軍官廳 府司進士張應
    [030b]
    斗重修記廳以府司名司管也於一府事無所不管之謂也余少時嘗聞有此司古蹟文字爲一造
    爲閱樻篋中得二册子一曰形止案記本府山川形勢無不修載曰東麒獜峯城隍祠南萬景臺㼼
    萱城西黃算峯龍岩臺北乾止山德津堤邑中四面各建一刹曰大壯寺曰長明燈曰臨川曰乹興
    又有內外佛巷卽今皆入閭閻豐沛館之北有造山號完山山北有鎭南樓完山志云主山低殘故
    築斯山建斯樓以補之巽午間有一大樹名曰將軍樹我 穆祖爲兒嬉戲嘗於此樹下端坐群兒
    徵遂羅拜於前有若朝衙之狀故後大環其樹築檀以封且繚以垣墻空其中雜植花卉勿剪勿拜
    令人守護古老相傅二百年餘今皆頽廢遺址宛然有識之往來于此者未嘗不感歎焉 慶基殿
    在其東南僅容三十弓鄕人世衛惟謹壬辰倭變 晬容及寶錄移安于金剛山中獲免兵燹實荷
    在天之 靈也一曰座目悉書曾任戶長姓名第一第二至十二而止其中有副戶長掌奴婢生産
    禮房掌造果桂兵房掌刷馬工房掌染皁通臥掌印信省記各有房舍庫間其他繩正保典行首使
    [031a]
    令之屬甚多廳事之制輪焉興焉有上中下三級以別三端之坐次所謂三端者吏族有正端中端
    下端之謂也廳中央置一盤陀之石名曰諫石古者新差首戶長行公之日若不合者則屬戶長一
    人立於斯石上以毫之此諫石之所由設也弘治年間敬差官吏曹郞亡其名題一絶于楣上凜然
    諫石今猶在千載烏床有古風之句和之者亦三板壁之西有一縣板乃有府尹金首孫時重修記也
    余高祖張綱爲司首而董其事左右堂屋冬夏異所無慮百餘間吾猶及見之迄至己卯年間不修
    且壞高祖之孫張琦爲司首適理新之爲丁酉賊火所燼河魚之痛十有四年于玆今司首億載乃
    琦之猶子也慨然欲復其制先建公廳五樑十二間面陽材良數閱月功告訖秋毫皆自力也而余
    溯洄數百年三度重創皆在於張氏而石之不轉者猶在於廳中則存羊之義可嘉而乃祖乃孫肯
    構肯堂者於斯可見嗚呼鄕吏之設尙矣未知昉於何時竊嘗聞之高麗統合三韓羅濟朝臣之不
    服者籍爲鄕吏以爲千戶長百戶長以治民或爲將校以屬軍且選列邑鄕吏子弟一人置諸京師
    [031b]
    修問其鄕之事云或曰古者士大夫退于鄕則授之本鄕戶長西其流之弊至於武斷鄕曲故禁廢
    之然無文可徵且觀世所謂三韓甲族世家族譜直書戶長將校甫尹記官則在昔待戶長果如今
    日之賤且辱乎官奴婢迄稱戶長爲上典者厥初竝沒其家藏獲役于官故有舊家長之義焉謹按
    經國大典國有弔慶本府戶長詣 闕慰賀故今年春册封 東宮權攝戶長張聖男詣闕肅拜
    進上土産 主上殿下重嘉其義 特問姓名年歲以至於鄕役免不免引入 大庭咫尺 天顔
    賜內膳香醴于俠廡命中官酬酌醉飽乃已又以內帑綿紬四端白布五端弓箭各一部賜給 東
    宮邸下亦如之則實出恩例之萬萬 聖上軫念 璿源大都之意至矣周之岐豳漢之豐沛亦有
    是事否後之爲府司者宜悉戶長之名不輕而重也故竝及之
    作廳判官趙載遇重修上樑文
    伏以棟樑修而欀椽闕屋不可成算策良而刀筆需功乃有就是以衙退之所亦重椽屬之微惟玆
    完山一州素稱都合三路營府竝設宴規模之甚宏承佐分曹蓋容庇之亦具不幸舊宇之多毀未
    [032a]
    遑新基之移占散處槐陰列邑之瞻仰堪愧居住常下一廳之有無甚關肆經營之多年起突兀於
    平地左控 眞殿右衛宮閣若列宿之拱辰北開政堂南迴長廓宛象木之支廈操版鉮之各出其
    力奠楝宇而不煩吾民井井六房奚但庇身之有所濟濟一府可期服後之無愆日吉良辰修樑將
    擧亭成兩至善禱斯陳兒郞偉拋樑東咫尺長陪 聖祖宮 王迹肇興元此地蔥籠佳擧五雲中
    兒郞偉拋樑南高閣觀物物涵帲幪深仁風先一路吏庭長日送淸淡兒郞偉拋樑西翼翼琹軒白
    日低朝夕丞宣無關事柳邊來去好禽啼兒郞偉拋樑北一脈乾山聳後樂新命舊部歌誦傅封人
    之祝更無極兒郞偉拋樑上福星長照祥光朗每聞消息日邊來拱北前頭 萬壽長兒郞偉拋樑
    下撲地閭閻連四野人樂年豐丁運熙花月淸歌沐 聖化伏願上樑之後燕雀申賀雁鷔成行天
    地運而四擧五行之仰體敢效藍田丞之漫爲堂宇岩而百子千孫之相丞必多漢相史之亦中

    田制廳 兵房廳 刑房廳 工房廳 小星廳
    [032b]
    官廳 貢廳 使令廳 官奴廳 敎坊直大李永
    敏重修記 聖上三年春分 命近臣于諸道使廉察民情得方伯以下績以聞其旣復 命特以
    全南觀察使沈公兼全州府尹蓋以公之績爲第一而全以根本重地吏民不相得徒得公重地於
    是廷議以爲觀察使旣有五十三州之事而全務甚煩其貳佐宜重選以責共理選 朝之重望以
    補通判寔我徐侯也民承敏時在京師固以爲吾全旣得沈公爲府尹又得徐侯爲通判五袴之歌
    詠百廢之修擧必且見聞於朞月之聞後數月敏以省親言歸歸數日有妓數輩來見聞仍有求盡
    其敎坊重建記也其言曰府之有敎坊遠矣曩者丁酉燼於兵火委廢而莫之擧殆且六十年所今
    我使相公通判侯以爲欠事相與經始爲堂五楹繚以短墻而雇遊手不煩農民工之訖功適當重
    陽二公各分其俸俾需落成州之人貴賤亦多聞凮而助需凡妓之老而除老者弱而未籍者皆來
    會執衆樂以相燕二日焉二公又蠲衙門妓役使之日會敎坊專治音樂自是厥後歌者歌於斯鼓
    [033a]
    者鼓於斯管者絃者莫不於斯而手舞足蹈以永居諸隆隆乎渢渢乎洋溢乎道路云嗚呼我二公
    之必此擧者其可知也夫宮聲能使人溫雅而和平徵聲能使人善養而好施角聲能使人惻懚而
    慈行商聲能使人斷割而忘私女樂雖微足爲宮聲也尺爲徵聲也亦足爲商聲角聲也二公之意
    豈不在是歟其欲聞宮聲而益其所溫雅和平聞徵聲而益其所善養好施聞角聲而益其所惻隱
    慈行聞商聲而益其所斷割忘私者也夫暇日焉聽之感發而措之於治則吾全之上下貴賤豈不
    協和鱞寡孤獨豈不有養刑與徭豈不省而簡政與訟豈不平而理乎其訟理政平其徭簡而其刑
    省而窮民有養其人吏協而和治成化行四民樂業農歌於野商忭於市庠塾宣講誦之聲斯坊騰
    絃歌之音則風俗之隆美豈不足太古而絃誦之洋洋又何使魯公專美也余知我二公之意固如
    是也苟如二公之意者斯坊之有補於政敎夫豈少哉使我豐沛之鄕風移俗易而一變至道者未
    必不在斯也若曰將以玩悅於耳目而爲宴飮之歡則非知我二公者也後之繼繼者庶無負今日
    [033b]
    重新之盛意云爾
    看劍堂在府南城外中營將聽事所濟南亭在看劍堂東
    府尹洪汝方記癸丑春予尹于玆一日勸田課出南門東川邊有樓歌側有古人詩板而牧隱先生
    亦留詩余欲重新之募遊手鳩材甲寅秋今以病免同年趙公從生來代繼余志而營構制度宏敞
    丹雘鮮明植松柏其右實沛鄕之勝看云云 夫隱慮思愼詩橋南橋北送迎多日日輪蹄向此過
    可是高亭江上在幾人登眺醉無何虛白堂成俔記吾支李侯白勝尹全之三年求鎭南濟南二
    褸記於余余足不到其地目不見其景而侯謂余記之余爲侯記之心與眼相矛盾不類於捕風捉
    月之無其驗乎昔韓昌黎不見滕王閣而作其記徒敍歲月而光景則不之及焉今州之作其類是
    歟謹按來書而爲之說曰樓在州城南門外不知何代所構牧老曾留詩而洪公汝方重修焉年代
    綿邈委廢而莫之擧者已久安公琛按節南睡覩斯樓帍有修復之志瓜期奄至終不得遂今侯之
    來以安公付囑之勤請于監司鳩材募匠一新其制而增餙之又築墻垣繚繞屬于官門然後州之
    [034a]
    形勢壯而樓之景槪尤勝大川出身山谷泫泫經乎樓下東東西疊石爲堰以防水之決嚙其外群
    山環列如拱如揖萬景臺倒影於鏡面麒獜峯聳翠於東隅田疇繡錯材閭櫛密晨昏煙火掩靄樹
    木之間茫茫大野眼界空闊登之者神曠心怡而其興無窮矣大抵遊之適有二興如也曠和也若
    夫邀会衆賓獻酬交錯秉燭娛夜禮以將事此則宜於鎭南之興也至於憑欄縱睇俯仰天壤陶寫
    性靈導宣湮㭗此則宜於濟南之曠也州之人物殷富禮文繁縟訴牒倥傯左指右揮無暇應接一
    朝登斯樓也則人之絡綘者無眼物之森布者無窮有觸于目無不動乎其心千夫番鉮卒勤農事
    者祖稅先納公家千畝桑柘劬勞蠶績者絲帛先歸閭右漁者釣而不能自食牧者不 不能自騎
    負者戴者傴僂而往來者無非謀於 衣食飢者思欲哺之寒者思欲衣之困苦者思欲休息之視民
    之不寧如疾痛之在乃身以此措之於治則其濟南民之心與龔黃之治無以異其有補於政敎夫
    豈少哉 觀察使李師命詩偶然弭節出城東城外虛亭四望通細柳氤氳纔弄色薄陰依約不禁
    [034b]
    風山河百戰餘陵谷閭井千家號豐沛愧之甘掌留惠化一年贏得鬢成翁 觀察吏朴慶後詩節
    序看看欲暮春公餘乘興到漢濱琹邊算沈沈酌何以南樓玩月人
    護慶樓濟南亭門
    在家軍官廳 討捕軍官廳 敎鍊廳 訓鍊
    廳 鎭吏廳 軍牢廳 將臺在府西城外五里觀察使問百祥
    重修記完山西二里許舊有臺演武所也乙亥春火焉觀察使趙雲遶伐木燔瓦謀重建因遞未及
    遂秋觀察使閔百祥添財力就古址而稍衍其制使軍官金景垕董役踰月乃告訖背北而崇者十
    二楹左數步而側十二楹於是聚營府將校曁吏奴隊而落之仍試閱爲扁曰湖南將臺記諸璧

    樓亭豐南門樓卽明見樓也觀察使趙顯命明見樓記府城之設在我 太祖大王擧義
    回軍之年觀察使崔有慶實主之云旣歷年久壞敗無餘地蓋以咸風城爲早曉緩急之歸視此爲
    棄地而未有肯修葺者故也顯命竊以爲道臣愛一面安危之托雖乎居無事重門禦暴宜有其術
    [035a]
    況當危急人心去就惟道臣動靜是視而所居重牖峻壁之衛倉卒挾頭鼠竄則一擧足而千里封
    疆非其有矣且本州以湖嶺都會爲湖西出入咱喉苟力盡則死之而已若棄而之他賊且遵大路
    鼓行其能禦之然則威風固儉矣然懦怯無瞻擧全軀保妻子者去而避亂可也將以控扼要衡
    藩衛 王室則不亦在此州城乎於是下期於衆斷然爲改築之計乃以按道之翌年甲寅五月甲
    甲告祭城隍掇舊城伐木於黃方山里石之洞二月三月運石四月五月六月參新舊石築之七月
    八月設虹霓建門樓於是乎城之事訖通 判具侯聖弼中軍前縣監崔德中幹之惟能得人所以
    告功遄也方始事不悅者造謗流布臺臣 啓請停罷 廟堂之臣亦多言其不便犻 上以爲若
    已始役則不可中撤遂有下詢之 命臣顯命上疏具言自初經紀之張本所需財力出處與夫雇
    用役丁不役農民狀仍堅請定 聖志勿撓浮議 上賜批曰卿之經始實有意見不撓在予卒事
    惟卿臣顯命拜稽祗承募將吏皆感激惟欣趨事益勤遂不日而成夫路傍之舍理宜無成賴 天
    [035b]
    日明洞達於 堂陞之外而不見奪於浮嘵之論雖以顯命之無似奉以周旋得有成功是不可無
    識也遂以名南門之樓曰明見樓所謂相西門判東門中車門之名亦谷義有在也城周幾步雉與
    堞幾用丁夫幾錢布穀炭鐵幾都監裨將色吏之姓名等築城勝錄可考也坤止山在城南去城不
    三百步賊兵若臨之城必殆矣後之臨亂欲守此城者不可不知而先有以圖之也竝嘗于此詩曰
    崢嶸新堞入雲長待峙甄萱故壘傍忘謂人和憑地理寧知民口甚川防非時未免三農奪刻日偏
    勞萬杵忙終始吾慚趙獻納春秋元不貴金湯湖西伯李壽沆詩知君心與髮俱長拱手凝然舍
    道傍耳外許多間毀譽意中牢着壯關防百年病斷風寒受一夜功收鬼斧忙聽說群情偏感德萬
    民安堵亦金湯 觀察使洪樂仁豐南門上樑文逑夫灰爐掃而按址心上經綸木石具而告功眼
    前突兀扁鏑之設施依舊扁額之義意惟新念完府十里之城卽豐鄕萬歲之地 靈源濬發 龍
    飛之山川宛然 眞殿儼臨月遊之 衣冠密邇爲國家根本州閭櫛比而鱗連當湖岑要衝 商
    [036a]
    販繈至而輻輳逮夫甲年之改築厥有午門之最崇名都擁粉雉而蛾蛾鎖錀勢固重關向來鳥而
    肅肅乘玉慮深使蓋相迎半朝之金魚載啓暴客以禦中夜之木鐸頻傅不幸今春之㭗攸實是玆
    土之劫運嗟呼一府之民物鬼■神焦蕩然兩面之門闉煙飛燹冷擧數有使瞥眼四十年成虧庇
    護無由傷心百千戶淍瘵猗 聖上哺以栗之德慰殘民出自大之情蓬卓得囿於 幈幪稍見居
    室之經紀郛郭犻缺於猂衛尙貽行路之咨嗟不佞攬余轡而巡宣遵彼城兮周覽是刺史責耳莫
    若輪狊之函修與參佐謀之亦覩龜之允吉不可一日而少緩營力之凋殘何論至煩 九重之
    崇聽工費之拮据甚居山崖劉盤阨之頑骨輸來大小之車輪海沿斫豫章之美材浮下遠近之舟
    檻蓋趨功競勸於百輩肆訖役僅費於一秋捄陾陾築登登群功丕作墉屹屹門翼翼大事克完獸
    角峙向午之隅洗盡回祿之跡軍飛駕夷庚之上像得大壯之規商藏於市旅出於道擧莫非斯門
    而由也吏忭于庭民慶于野奚但爲是州之倖焉迨算構之載成有嘉號之是錫遙瞻東注之水尙
    [036b]
    想 王跡之肇基旁採南紀之風可見民心之條係金壁照爛一方之山河增輝欄檻登臨萬家之
    閭井盈矚自知何有已力咸曰攸濟 君靈控左右之路岐人皆仰止壯表裏之關防熟敢侮余下
    土望 辰只抒杜子之憂愛中䨖玩月敢擬庾公之風流郢匠之役纔休張老之頌聊綴兒郞常拋
    樑東獜峯晚旭射欄紅里中多少枌榆樹物色依依漢舊豐兒郞偉拋樑南飛薨勢與老星參點煙
    何處瀛洲是筐篚年前厥功柑兒郞偉拋樑西大野黃雲一望逑背郭行人相與語州場來價賤如
    泥兒郞偉拋樑北每上高樓瞻 紫極老率監閽白日眠昇乎攢手吾 王德兒郞偉拋樑上長歎
    憑虛時俯仰隆棟之功果屬誰天公窅窅難名狀兒郞偉拋樑下坐來牛兼車馬撲地閭閻擧色
    新樂生何恨熙熙者伏願上樑之後無災無害攸躋攸宇百神長呵與穹壤而偕久諸福滋至俾氓
    庶而咸寧召南之嘗憩雖愧峴首之石刻不粉
    沛西門樓卽相西門 觀蔡使洪樂仁記
    全之有城未知創於何時而中間頽廢者久今上甲寅趙相國顯命觀察使道重築是城東西幾
    [037a]
    步南北幾步就四隅各置一門設始之壯至今稱之歲丁亥春不辛失火西南兩門一時灰蕩城中
    之被燒者公廨以百餘計民戶以累千計何太酷也余以是時按節而來首召父老訪問疾若父老
    垂涕對曰天不惠南民罹此火災自分轉于溝壑惟我 主上愛而賜粟憐而蠲稅賴以生治不至
    流亡或其力艱辛葺屋而暴靈者十七八而余捧其中貧殘尤無依者捐廩而助其役遂自南城逶
    迤而西審視其所謂兩門者焦瓦爛礎縱橫狼藉如經兵燹余旣受命 聖上尹于玆土雖事之不
    急者獨且修之況城門之重者也於是 啓聞于朝經紀改建伐木于厥處幾千水路千里斷石之
    于山厥數幾千陸路三十里用役夫幾萬人招工匠幾百人閱四朔西門告訖高與廣各信於舊因
    以改號曰沛西豐南蓋是州以 璿潢發源之地古有豐沛之稱故也噫凡物之成虧各有其時玆
    門成於甲寅虧於丁亥虧而復成於是年其成其虧孰使之然哉其有造物之主者歟抑有待人而
    爲者歟今從門樓而望焉山之高也水之深也稼穡之豐歉也謠俗之美惡也冠蓋之所相接也舟
    [037b]
    車之所竝臻也擧不外乎頷略指顧之中而上有佳擧藹然五色常統不散可知爲萬年之祥者實
    惟 眞殿在也崇奉之嚴衛扈之重視京師無異焉玆門之新修奚但爲觀察而止哉或者以爲
    國家寧謐四境晏如此時斯役似非先務此不可謂知者矣詩不云乎掇彼桑土綢繆牖戶易人不
    云乎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從今以往昇平無事則已設或有卒然之警疆圉之臣猶能閉城環守效
    死勿去使名都大黽不至土崩而瓦解者未必不得力於鎖鑰之壯矣今日之務敦有大於是者耶
    且夫有城而無門與無城固有門而無人與無門同苟無人焉雖有金城湯池無得以恃其險彼區
    區之門蓋不足論矣然則異日緩急之貴惡乎在果在於人而不在於門也歟
    完東門樓
    卽判東門 英宗乙未觀察使徐浩修重建改扁曰完東門 益山郡守李寅奭上樑文名都修經
    幄之矣表玆南服高城增保障之重屹然東門觚陵維新邊防永固蓋聞扞民禦暴而城池作因門
    爲壘而譙樓興粉堞連雲儼環衛於雄府朱棟輝日餙形勝於重關未雨綢繆奚但修他盜之出入
    [038a]
    玩月吟嘯抑亦供老子之登臨所以方伯連率之居必有城郭亭臺之築顧玆完山之爲邑實維湖
    集之所治同漢家之豐沛猗歟億萬年根本之地爲周室屛翰之展也五十州巡察之部人才輩出
    於百年山川毓靈秀之擧物貨委輸於八路閭井極養之容是宜高大其四門以示威重於列邑
    日月旣深於經始誰任後人之繼修風雨屢閱於漂搖最是東樓之殘毀頽垣敗堞只擁十里之周
    遭彩檻算欄全傾百尺之突兀蕭條使相之宅咨嗟行路之人巡察使達城徐公推詩禮之聞敦化
    于郡國受鎖鑰之寄盡心於關防遵彼城而暫駐襜惟迨我暇而將興土木雖固部之術不在山谿
    而安民之方亦重牖鐍況西南兩門之旣作宜東北一體而俱新營儲推節約之餘一民不發幕府
    效奔走之役百堵皆興或捄或築或鉅或刀左右執事若雉若垜若楣若臬次第始工千夫濟呼邪
    之聲一月動鼓之響條若鬼神之助役木石穹隆爛乎河山之增輝金碧照耀崇牖屹屹匝萬家
    之閭閻蜚甍峨峨架半空之霓霧上趨事集咸歸使家之指揮樓廣城高儼成大衙之體貌算構旣
    [038b]
    訖於吉日玉節爰登於閑時入簾枌楡想當時肇基之跡撲地材落彰 累朝昇平之功金魚啓
    朝雲飄使蓋之影靺韋警夜風傅木鐸之聲憑檻採街巷之謠聿是飛龍之曲開戶覽江山之勢美
    哉朱鳥之墟載錫完東之嘉名屹爲湖右之巨障瞻獸角之高峙生靈永安仰軍飛之新成商旅相
    賀式陳張老之頌聊贊郢人之功兒郞偉拋樑東鉢山初日上簾櫳 聖朝自重興王地四百年來
    雨露中兒郞偉拋樑西夾路旗亭百花迷自是湖 南一都會肩磨穀擊古淄齊兒郞偉拋樑南老宿
    簷端瑞色含五紀春臺覃 聖化州氓夜夜祝彭耼兒郞偉拋樑北城邊大路連京國朝朝馹使漢
    南來 分付道臣明黜陟兒郞偉拋樑上祥雲縹緲迷 仙伏於千萬載妥 眞容賴有金城高且
    壯兒郞偉拋樑下桑麻千里垂平野高秋攬轡出城闉一路澄淸時雨灑伏願上樑之後邊門益鞏
    民物咸寧時和歲登鬧絃管於樓上河淸海晏絶塵警於城頭追古人保釐之規上有尹鐸損戶之
    政知朝家休養之德民顧毆公豐亭之文劫雨過而不蹇不崩福星照而攸躋攸芉也
    拱北
    [039a]
    門樓卽中車門 英宗乙未觀察使徐浩修重建改扁曰拱北鎭南樓在豐沛館北造
    山之後永樂己丑兼府尹尹向創建辛酉府尹韓承舜重修爲 本朝實錄庋藏之所其後建閣于
    慶基殿東垣內而遷安之樓始復今舊廢 觀察使尹向詩百濟城中百尺樓經營正値太平秋麒
    峯雨珠簾動母岳雲連函棟浮倚柱東南臨幾郡憑欄西北望神州登攀可美三年客豪擧猶能
    漲海陬 觀察使許周詩爲緣淸景倚新樓縱目初驚一葉秋萬戶炊煙靑藹藹四山佳擧碧浮浮
    分符留守二千石杖鉞觀風五十州自幸此時當盛際鷄鳴狗吠達窮陬 楸灘李瓊同訖全本百
    濟之完山也唐顯慶間濟亡地入于新羅景德王始號全州羅裵甄萱定都立國稱爲百濟歷四十
    年高麗太祖滅之置安南都會府彝復全州後或稱承化或稱順義雖沿革不一常爲南方巨鎭我
    太祖龍興推本璿源慶基之地陞州爲府選本子弟入宿衛以寵異之賓天之■建慶基殿奉
    安 晬容全之重於斯爲盛 朝廷常選宰相之有威望識治體者爲尹我 聖上禋祀 太廟之
    [039b]
    明年南原尹公孝孫時爲禮曹參議辭以親老攸養時承 罷命來尹于玆蓋公之德孝於親信於
    友施於有政事神治人一以至誠春秋綘奠必親歲水旱每禱輒應養老恤孤務益其情牒訴倥傯
    皆手筆句斷徭簡而稅均刑省而政淸民乃稅服 上聞治效之異歲乙未夏六月二十一日 降
    璽書褒獎曰民生休戚在於守令迺者全民被災頗匱於食自爾爲州多所賑恤使之行焉者績命
    流亡者復完又況政平訟理民賴以生活亦必有異等也其予不忘元元之意何如玆以唐表裏一
    襲用表爾殊績乃 諭監司示以褒賞之意須行列邑獎勸其餘噫 嘉尙至此疇非激昂時通判
    金侯信亦嚴明淸愼能制伏奸猾佐公之政與有勞焉公曰臣以不才濫叨委寄夙夜遑遑惟恐不
    稱以 恩命忽降是雖小臣欺天罔 上之罪無所獲逃然前此宰臣者未有之盛事臣豈敢貪天
    之 寵以爲已私乎當推廣 聖恩與僚佐共之侯亦不敢辭於是二公體 聖上願遇之重承流
    宣化不懈益處恩威竝著紀綱大行全民之受爲如何哉府之北有樓曰鎭南爲 本朝實錄所庋
    [040a]
    藏廷議以爲慢乃建閣而遷安之樓遂復舊一日僕謁公公與之坐語及斯樓之故俾爲記謹挼完
    山爲州始自蕭梁計今千有餘年矣治之汚隆俗之善惡與相上下僕童子時俠册從先長者遊於
    街巷間俗尙華麗不善俗素從生事遊俠知讀書習射御者蓋寡其後大變其習子弟業文由鄕學
    選補成均者每試多至七八人登文科武者殆無虛榜四時試蓮榜會坐者常數十人後進興起庠
    熟多講誦聲春秋鄕射執弓揚觶者發必命中有干城之才治家者多蓄穀以修凶荒道上未嘗見
    有女同車者其視昔日之所爲乃大相反如是嘗觀地理誌云俗尙儇利父老見之未嘗不發愧以
    僕所覩記自幼至長數十年耳風移俗易乃有不期然而然者一變至道又何疑焉今 聖上方隆
    興運而尹公首膺 寵命以倡我湖南五十餘州之列伯增重我完山一千餘年之舊都治之隆俗
    之美當於是而益重矣噫州雖舊而 命乃惟新樓雖舊而登乃斯初晦於昔顯於今其有待耶若
    山河之勝登覽之富非爲政所急不必書而遺後也是爲記
    梅月亭在豐沛館東北成化
    [040b]
    癸卯府尹李封創建今廢 觀察使李淑瑊詩梅兄桂魄兩淸新笑占高亭作主人湖畔舊聞林煥
    骨屋樑今見季傅神歲寒始得香分塢秋至方應影滿輪墻角竹君亦溝灑因風寄詰欲相親 許
    琛詩可憐梅蘂月中新令淡心期有幾人雲斷已饒眞面目雪寒能照舊精神簾旋搖曳橫疏影屋
    角蒼京出半輪同是世間非俗物不妨容我略相親 甲用漑詩玉蘂金波共鬪新淸光淡態總宜
    人廣寒天上婆娑影姑射山中綽約神雪後老蟾氷徹骨風來舞嶌趐如輪羅浮自古眞仙界倘許
    師雄一夜親
    綠筠亭在衙舍北至正丁未牧使韓系祥易亭而樓之李達衷改扁爲觀風
    樓而記之今廢
    拱北亭在府西北五里府尹李蕃通判崔漬重建 四佳徐居正記府之北
    五里有亭曰拱北 朝廷布德音有使 命則府尹率僚吏其冠帶敬禮郊迓于此若遇正至 誕
    辰及 國家大慶大瑞則府若州各持箋望 闕行禮送于此第因營構歲久頽圮殆盡行禮者有
    謀野之歎辛巳冬李侯堰爲侯慨然有重新之意方事經營未就而遞李侯亨孫踵來鳩工餙材庶
    [041a]
    幾修擧而適丁憂見代繼而李府尹藩得崔通判漬謀所以告成命邑人金思孝董其功役遊手不
    煩農民閱數月告訖州之父老欲侈美之屬也余記余惟全爲州山川淑擧渾淪磅磗肇基 王跡
    實我朝鮮根本之地周之邰豳是也 穆祖之遷朔方其惟太王去邠之時乎 太祖開國列 聖
    相承設府置尹爲一道之首蓋榮之也全之父老子弟久被 先王之餘化受列 聖之深賜謳吟
    歌詠於豐沛之中拱北之誠倍萬尋常前後束守者皆朝廷重選今吾賢尹賢通判亦爲一時之望
    爲政以敬 王命禮 王人爲先此拱北之所以重也嗚呼古人曰入其境知其敎自今過吾州問
    吾俗知吾鄕深得春秋尊王之義之禮者必斯亭也若曰臺榭之修將以觀美於人爲遊衍之地則
    非知吾兩侯者也後之繼者庶無負今日重新之盛意云 天隱盧思愼詩完國繁華世共欽滿城
    文物藹纓簪 德音遠播爭郊迓 北闕常懸奉日心 老圃柳洵詩 王事驅馳各自欽偶來亭
    上聚華簪誰知八馬南行客更切群皇拱北心 御史金時傑詩出峽踰平野材材綠竹圍川明沙
    [041b]
    暎水岸遍草連衣旅雁春仍集耕午暮各歸炎荒今再問雲物轉依俙
    快心亭自濟南亭
    距四里沼溪而上山斷水回之岩築石爲基作亭其上今廢 天隱盧思愼詩江流袞袞遠雲岑江
    上高亭花竹深徙倚朱欄雙眼闊世問何物礙吾心 申用慨詩蒼山斷麓翠屛隈誰創華亭面水
    開細浪無風光可鑑亂峯斜日紫成堆寒空憭慄秋將老遠客登臨首獨回更有笛聲能起我淸詩
    不借倚樓才 思謙堂李承孝詩愁緖終年着磊隈窮秋登眺眼先開山頭秀色楓千樹籬外寒花
    菊一堆劃棟悲歌雲欲逗孤城殘照首重回平生酒戶吾嫌少風味多慚蘭秀才
    萬化樓
    在鄕校前 佔俾金宗直詩庠序依俙闕里堂藏修盡是楚材良鳶魚浩浩分天地絃誦洋洋殷堵
    墻水瀜方池襟袍淨風搖文杏笑談涼一年鼓舞吾無術慚負樓前游夏行 正郞梁夢說說完山
    湖南之第一大都會也山川之勝邑居之繁人才之盛古未有爭甲乙焉逮入我 朝以 璿源舊
    鄕昇爲府而爲重鎭其文物儀度不可自同於郡縣之制也鄕任舊在城內東南陽自奉 太祖大
    [042a]
    王晬容於慶基殿也移建城西越一嶺於黃華山之西麓二百有餘年矣其地陜隘東廡一邊補土
    而爲之基雨潦有時囓吸且大水之間或漲水暴至則祭需必發沈輩過未免有霑濕之患而爲士
    子者常患之萬曆甲辰年間今兵判玉山府院君張公晚爲兼尹今吏判昇平府院君金公瑬爲通
    判其於興學作人皆不有餘力焉有生員李君至道吾州之望也倡儀移卜子城之南濟南亭之上
    快心亭之下又或以亟撤人家爲難李君挺然獨當人無樂從焉旣立聖殿兩廡曁東西齋之位置
    得宜焉一重新也其後繼建明倫堂且念舊校有萬化樓以爲士子諷詠舒暢之所不可不依舊制
    而竝建之也於是幹儒敦事群工敏役乃於殿門之南長川之畔層其構而樓之總若干楹條然有
    成然後學宮之制度粗完而城池閭閻皆有德色矣嗚呼三代之學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而敎
    化興焉堂之明倫樓之萬化盍亦因其名而思其義乎今之爲士者雖未親炙於闕里之亟丈而名
    編於孔子之門身遊於孔子之庭則亦云聖人之徒也講明孝悌忠信之行推至修齊治平之公何
    [042b]
    莫非已分內事乎入而揖讓攝齊於堂下退而切磋琢磨於樓中時或發舒其精神消瀜其査滓有
    得於浴泝咏歸之擧像則斯樓之作其於風化豈踐踐乎若其徒觀其流峙者而謂之山水徒見其
    飛躍者而謂之鳶魚以爲快心目祛炎熱之資則非吾所敢知也仍與君子勖之而登臨覽物之際
    尤有所感焉樓之北有峯爲鉢山也祥雲靄靄佳擧蔥蔥肇基 神蹟眞如周室之岐山竝美於古
    今焉其南則三臺壁立相向如劍戟森衛我 太祖嘗海寇駐軍于玆山山有 太祖菴至于今雲
    煙草樹宛帶 神武雄威之餘風焉當其時也圃隱鄭文患公來佐戎幕有千仞崗頭名橫之句
    播在人口爲感興起之一端云玆二山乎作鎭於吾州以基萬歲之太平而斯樓翼然聳出乎其間
    潤色風化之源流豈非地靈有所待而益發其秘者乎吾鄕人才之蔚然益盛從可知矣矧今 聖
    明在上養育振作之方誠不啻周之旱麓棫樸居是樓者孰不思有以接武於以寧之多士乎夫然
    後廡幾無參於萬化樓之稱云
    寒碧堂在府南五里城惶山西麓石壁削立俯臨若墜臺下
    [043a]
    有川流故參議崔霮剗去石角構成亭閣 肅廟癸亥觀察使李師命別創層閣侈以丹舟艧爲一州
    之名年久頽圮英廟癸丑通判具聖弼以重修石樓李慶全詩遺墟未沒佳名久久華構俄瞻妙
    割餘影落潭雲危檻濕光搖笛月小空虛吟懷爽爽秋生後羈思依依夢覺初不是仙間留不足平
    明何事重躕躇 觀察使柳穡詩完山吾本貫三世按南州玉節巡遊晚金樽醉興幽獦殘梅欲謝
    春至鬢光秋悄悄羇懷苦呼朋更上樓 白江李敬與詩湖海一都會雄藩獨此州亭臺嫌壯麗水石
    占淸幽盡舸波迎月雕欄雨送秋征西駐節地興在武昌樓 觀察使朴泰淳詩斜日肩輿薄頷餘
    紅亭百尺近州居閑論莊叟觀魚樂笑指公孫躍馬墟山擧送寒侵晚席水光凝碧漾前除官醪數
    盞仍成醉醉後吟詩信筆書 肩輿晚出城南陌獨上高樓百尺餘山雨乍晴溪水急溟雲纔捲洞
    天虛孤舟長笛憑檻外紅燭淸樽待月初幽興未闌秋夜永不坊扶醉暫躕躇 觀察洪錫輔詩
    一曲溪山勝知無五十州近城還靜寂得地最深幽酒重爭邀月衣輕忽似秋今吾將納節誰複護
    [043b]
    玆樓 退魚金鎭商詩迥架溪邊石深遮樹外州碧波翻檻度層壁抻簷幽山鬱 興龍地天高送
    雁秋岩城歸客盡落日獨憑樓 吏郞李鼎輔詩躍馬當年地 興龍卽此州灘殾孤枕撼山色一
    簾幽世事催雙鬢羈愁屬九秋夕陽楓葉晚錦瑟醉高樓 觀察使權䙗詩竊祿二千石觀風五十
    州山川元歷歷臺閣更幽幽節序當槐夏郊墟近麥秋絃歌添老興絶勝賦登樓 觀察使趙顯
    命重修記寒碧堂名於國久矣己酉余以奉安使過宿豐沛館與李方伯匡德乘夜肩輿以往時初
    月微明但見山色蒼然四圍欄外溪聲冷然滿聽也其後五年癸丑余又按節來乘暇往遊之槪有
    削壁臨水而止鑿其半腰而堂褄焉後楹安於壁前楹則累高石承之而檻出虛空其制作之妙殆
    若鬼斧成之通判具侯聖弼以屋者傾敗捐俸構功而新之與萬化拱北諸樓一時董新不閱月咸
    告訖焉所需蓋千金云夫魯縞至簿也弩不能穿者力盡故也本府近淍弊甚侯又新莅無節蓄以
    徒手活數萬飢口斯已難矣然侯之力則宜其盡矣顧又穿過重革何其能也斯堂也無異觀而惟
    [044a]
    其架鑿也見其工侯之斯擧也而非異績而惟當板蕩也故見其能夫非韓昌黎所謂因難而見巧
    者耶侯本綺紈家而居官惡衣食觀其操尙所存雖山陰一錢蓋將搖手而謝之矣然則侯之淸政
    當與斯堂也爭寒而競碧豈直因難見巧之爲相同而已哉是爲記
    飛飛亭在府北三十里
    萬曆癸酉武人崔永吉創建爲別墅中間撤去 英廟壬申觀察使徐命九重建爲官亭今廢 西
    歸李起浡詩南州幾處有江亭最是津山獨擅名三大水橫臺下合四長程遠眼中平春風草軟天
    兼碧秋夜沙晴月共明强策蹇驢探勝槪興酣終日暢幽情 趙汝彬詩中分大野散江湖半壁蒼
    崖開別區沙霧霽餘明月小水雲飛盡遠峯孤孤龍泉鳴匣何須惜鷗忘機足自娛聞說將軍鳥不好
    武每逢詞客醉胡廬 金虎益詩全州形勝冠東韓崔氏林亭最可觀水合三川臺下大山圍四面
    野中寬開霽色天逾闊行送淸風夏亦寒雲何處老翁來此地興酣終日更盤桓 權瑎詩崔君亭
    子俯平湖占得江南第一區大陸蒼茫山色遠碧天寒闊月輪孤三公富貴何曾換百態雲煙總可
    [044b]
    娛籬竹園松俱有趣媿他梅橘舊湯盧 判校洪南立詩絶勝將軍舊水亭飛飛今得相公名風凰
    臺迥翔如舞鸚鵡洲長掌樣平春日堵禽鳴上下夕陽霞鷔見分明追壁面西歸韻俛仰人間一愴
    情 金斗明詩湖上飛亭筆亦飛客來登眺罷愁圍山川剩得千年勝風月能停四駣壯漁唱乍聞
    沙浦動雁聲群帶夕陽微郵童莫怪徘徊去奇賞要須快意歸 李一相詩落日依山盡離亭傍水
    斟西郊慣送客一別一傷心 李羽成詩飛飛迥出水雲間上有層巒下碧灣客裏偶逢佳節處浮
    生偸得暫時閑 觀察使趙世煥詩共悅君名慕相韓飛飛取義亦堪觀昌洲始覰天莊奐羅暖仍
    占世界寬大陸蒼蒼三面坼淸風灑灑四時寒惟將忠孝傅無替功利羞稱五伯桓 觀察使李師
    命詩高臺斗絶欲蹇飛喬木蒼然擁千圍幾怕炎塵迷着眼每逢佳處輒停騑河呑巨野分流遠山
    入平蕪斷續微欲去踟躕還據石向來淸景淡忘歸 觀察使兪得一都事權持聯句崔家亭子小
    江濱雨歇長堤草色新千里山河開醉眼一區煙月爽吟唇誰知落落同年友幸作飛飛半夜親君
    [045a]
    到漢庭如有問蓮幕惟是未歸人 尤庵宋時烈記飛飛亭在全州參禮驛之南其主人崔後良也
    良嘗請記於余曰亭之作在萬曆癸酉作之者吾祖永吉也吾祖永吉以弓馬拔身官至昌州僉使吾
    父完成亦以鶡冠官羅暖萬戶至吾良蓋三世也余曰武人苞苴輦載奔走權門以圖進用老死而
    後止者淊淊也今昌洲獨能免此而作亭於形勝之地居處遊息遵迎淸擴能以壽終斯已難矣羅
    暖上不以是賂諸貴勢下不以是易其衣食修葺塗槪棟樑如新可謂孝矣今君又愛文字旣揭扁
    額又請記以示後人其繼逑之意又深矣因問名亭之義則曰因地名而名之也余曰君世世將種
    也古者張翼德之信勇岳武穆之忠孝皆名以飛而曠世相感豈非武臣之所嘗勉慕者耶安知君
    之後承不有張岳之倫而凡登斯者皆以三子爲心則其爲世道之敎也豈淺鮮也哉良頓首申亭
    小而義大人微而語高受腸之垕無以踰馬請歸而刻之楣間也 觀察使徐命九重修記飛山
    卽湖南初程第一勝地也崔姓武人作亭其上因其地而以飛飛名尤庵宋先生取義於張岳之名
    [045b]
    而勉之書其扁記事亭以此益顯歲壬申余再拜按是藩亭已毀去爲人葬地卽令掘之輦汚穢闢
    荒菑營置官亭或曰亭之名旣有主人則亭雖作矣飛飛之仍其無義意乎余曰不然尤翁以兩名
    將勉之者其意深矣今吾屛翰之任而作此亭揭此篇者不特願言之思實欲風礪一道之人子之
    言奚其可客曰善遂以舊額懸之後之登斯亭者尙有以知余之意而益勉於尤翁之所以勉者則
    幸矣是爲記
    竹藪亭在府西十里可連山下故掌令李垕先所居今廢 佐郞鄭叔周序
    雄都北面壯岳東頭石獜前蹲金馬後擁最形勝於渭北杜陵別區擅佳麗於江南習池名境周道
    砥日行幾人凡眼若盲天慳多藏歲莫直其所有待而然昔之荒穢蓁蕪今之崢嶸臺榭主人簪纓
    家世性僻溪山奉立身之道訓早通全蘭之籍受眙基之顧托夙營平泉之庄暫旅食於東華久形
    役於紫陌柏府持節鷄舌非甘霜臺伏蒲贅頭不穩關西千里憊精神於驅馳嶺南數朞罷志擧於
    簿牒升沈幾度出入同酸紫綬暎於暮年勞捲極矣靑山頻於入夢歸去宜乎乃解龜魚遂返桑梓
    [046a]
    某山某丘不變揚子之鄕可濯可湘爰歸李愿之谷郊百濟之故國非城非材屋數間於洛陽不奢
    不儉蒼蒼當戶達山尖峯㶁㶁循除德津餘派遊賞實有取於泉石雲林豈必遠於市朝歌吹聲之
    暫聞疑是長安之路桃李蹊之共宿何處武陵之材唱仙妓於琴臺千景萬景億景偈神僧於石榻
    南高西高北高俯臨長途人歸萬馬之洞遙從遠水勢趨九螺之湄直望龍岩斜對風郭東膠西序
    恭挹夫子之墻金雀銅龍肅瞻 聖祖之殿處江湖二憂交切望 闕庭一心長懸籌西邊於鎭南
    環衆星於拱北里名竹藪擧凌彭澤之樽地號連山槪取艮止之義豈但利幽人貞吉允合隱君子
    盤旋闔闢天關牖白石而白峙轉斡地靱輳黃山而黃岡洞江一絲坐垂七里之瀨香山四友臥聽
    八節之灘志其勇退於急流扁以晚惺於早見幼所學壯所學雖是致澤之心生於斯長於斯于焉
    褄息之所垂紳正笏猶思晝錦之堂折屐圍棋幾憶東山之妓勞形世路翹首幽林仍乞强健而構
    亭尙恨年齡而揭號殆同六一居士作者誰而名者誰能知四十年非舒以道而卷以道蒼顔兮白
    [046b]
    髮厭眞味於溫涼融心兮會神契眞樂於動靜先貞後黷寧致北山之移文樂行違憂不膺南溪之
    寄札有可尙者甚喜名之周半世崎嶇末路縱跡一日長爾多子路之數年九級先吾後蘭成之十
    載平生志於傾蓋每惜光陰之易遷少年心於頽齡常恐美人之遲暮 然垂齒感風期之暗親條
    爾欲歸限謀猷之不裕被甲而試矍鑠哉是翁謂已無踰老成者此叟種種短髮寧知白首之心耿耿
    微忱豈負黃昏之約惟進退之殊異自笑終迷乃擧味之相同謬稱先覺一篇首唱四韻足成
    詩曰進退如今似子稀樂行於早晚憂違金緘期喑人長短泥醉要聾事是非半世奔忙都付笑一
    江魚鳥共忘機樵童莫喚南柯夢午睡方酣臥釣磯 掌令李垕先詩誤落紅塵髮已稀齊門操瑟
    與時違淵明始覺歸來是伯玉方知四十非重理石田聊卒歲更尋沙鳥永忘機傍人莫說三公貴
    我有溪邊一釣磯 寂寂幽居晝掩扉忽驚冠蓋倒裳衣從來病拙元宜散莫怪明年早賊歸 判
    校洪南立詩朱絲從古賞音稀皓首如今宿計違得意間間仍適適無心是是沈非非遊魚却笑貪
    [047a]
    香餌走鹿還聞觸駭機淇澳有誰爭子所坐看煙浪侵苔磯 持平柳頲詩醉夢人間識子稀誰將
    憂樂占行違明時敢擬陶潛是晚歲須知蘧瑗非我本任天方問舍君今得意已忘機算來惺悟無
    後先不必桐江有釣磯 觀察使李世華詩苦事常多樂事稀此生眞與世相違十年乾沒羞先哲
    半日優遊悟昨非澤國至今拋宿計焦原何處避危機停杯默會閒中趣時見沙禽下夕磯 觀察
    使徐必遠詩有意間開水上扇問君何日解朝衣鷗盟可負恩難負七十年前恐未歸 朴承健詩
    淸江一曲繞紫扉罷釣歸來雨滿衣堪媿紅蓮老幕客白頭猶未浩然歸 觀察使趙龜錫詩山繞
    茅廬水繞扉紅塵不染綠荷衣君今莫詑幽居興我亦靑蘿洞裏歸
    鎭北亭在府東北城內
    多佳亭在府西四里君子亭在府西南四里揖讓亭在府南四里
    水亭在玄武池東邊今 上丁巳判官尹光垂創建
  • 關防
    047a
    關防 中鎭營在府南城外 孝廟甲午新設屬邑全州金堤古阜金溝萬頃鎭安任實扶安
    [047b]
    營將兼討捕使一武正三品待變軍官五十名討捕軍官八十 知彀官一 旗
    鼓官一 束伍別將二 千總三 把總九 哨官五十一 旗牌官八十七 別隊馬兵五百五
    十六 步軍雜色竝六千三 鎭吏四 軍牢二十九以束伍軍牢給代立番
    威風山城
    在府東四十里石築周五千九十七把高八尺女堞二千四百三十七砲樓十一哨門六千八百四
    城門三暗門八內有井四十五池塘九鹽山一肅廟乙卯兼府尹權大載 啓聞創築營建 行
    宮又移 眞殿護衛別營軍十七哨屬之本城脫有緩急移安 影幀于此使之環城擁衛也軍兵
    屬邑全州南原益山金堤錦山珍山金溝萬頃龍潭臨陂咸悅龍安長水興德泰仁任實鎭安軍器
    軍餉屬邑全州益山金堤金溝高山任實鎭安
    守城將判官兼山城別將
    武從五品守堞軍官二百五 山城軍官一百十八 別破陣七十 知彀官一 旗牌官一 別
    營千總二把總三 哨官二十 旗牌官四十八 精抄軍二千七百三十三 鎭吏二 使令
    [048a]
    二 別將一 居僧一百三十 接民一百二十竝免役 軍器佛狼器二十八坐子砲八十四坐
    別樣銃筒二十柄三穴銃十柄鳥銃二百四十二柄火藥一千七百八十八斤四兩鉛丸四萬四千
    四百二十箇火繩二百二十一沙里鉛鐵三千斤黑角弓一千一百三十一柄交子弓五百五十三
    柄常角弓丸柄弓絃八十箇弓家八件筒兒六百五箇長箭六百九十二部片箭六百六十四部長
    槍一百九十二柄環刀十柄 軍餉米一萬六百七十五石九斗四升太七十二石十四斗六升正
    租八百十一石四斗五升
    行宮在山城內卽影幀移女之所南固山城在府東南
    七里許 純宗辛未觀察使李相璜以萬馬關築城事 啓聞創築癸酉觀察使朴崙壽畢築山城
    啓聞設鎭體城周回二千六百九十三步女堞一千九百四十西雉城十六步女堞十二垜東甕城
    十五步女堞十垜北雉城八步女堞五垜南將臺九間北將臺四間東門樓一西門樓一虹霓四面砲
    樓各一暗門三水門三倉舍一井十五池塘二火藥庫一火藥四千三百二十斤弩弓五十坐具
    [048b]
    絃弩機五十坐弩矢一萬箇具鏃長槍一百柄軍餉米六千六十石十斗軍器庫五間鎭軒十二間
    內舍十二間
    山城別將一武從 品將官二十二軍額一千三百四十三守門將一門
    直五

  • 驛院
    049a
    [049a]
    驛院 參禮道察訪一文從六品屬驛十二全州半石鶯谷任實烏原葛潭臨陂蘇安
    礪山良才咸悅材谷井邑川原扶安扶興泰仁居山古阜瀛原金堤內才
    參禮驛在府北三
    十五里 高麗顯宗避丹兵至參禮驛節度使趙容謙野服迎駕朴暹奏曰全州卽古百濟聖祖亦
    惡之請上勿幸王從之
    二百四十一百五十八十六日守三十三
    [049b]
    十五匹位田七十五結還上米一百八十七石十斗九百一石八斗七升
    七百八十一石八斗三升木麥六十四石八斗半石驛在府南三里二十六
    六十二二十日守三十十五匹位田七十五結鶯谷驛古稱
    長谷驛在府西三十里 高麗顯宗宿是驛是夕節度使趙容默謀欲止王王挾以號令與轉運使
    李載巡檢使崔樴殿中少監柳僧處以白幟抻冠鼓操而進智察文使人閉門堅守賊不敢入

    十五十五十五匹位田七十五結金光院在府北五十里宿
    店院在府西三十五里安德院在府東十里有鄭相國彦信舊址四大院
    在府南五里虛高院在府北三十里長信院在府南二十一里上館院
    在府南四十里楸川院在府西十一里月塘院在府東四里府尹金廷雋創建用齋
    號月塘爲名 鄭以吾詩事往百年天曆遠名垂一邑月塘淸
    皮界院在府南十一里
    [050a]
    山院在府北三十里大初院在府西二十五里廣濟院在府北三十里
    峴院在府西十六里毛老院在府北十七里南福院在府南八里毛知
    在府南三十五里柰峴院在府北四十里以上竝載勝覽而今廢新院在府
    東三十一里
    參禮院在府北三十五郵館之南
    塚墓乾止山諺傅 司空公墓在此 英宗 命掘土驗其 瑩域而無所得遂掘去
    傍近民塚置監官山直定標禁養方伯守臣恪謹守護以存 崇奉之禮焉
    三韓國大
    夫人崔氏全州柳氏祖贈掌令柳濕妻在府東城外標石里懷安大君
    芳幹墓在府東十里龍進面法史山西麓政堂文學李文挺墓在府
    西南三十里伊南面續龍洞
    大提學崔瀁墓在府東五十里所陽面大勝洞
    城君李伯由墓在府西二十里伊東面馬田里直提學崔德之墓
    [050b]
    在府東二十里所陽面周德里參判李瓊仝墓在府西南三十里伊南面續龍洞
    監司崔弘僩墓在府西南五十里利東面笁山敎官申重慶墓在府
    南十里府南面風山里
    召募使李廷鸞墓在府南三十里仇耳洞面長波洞
    湖城君柱墓在府北十里許草谷面行止山監司宋英耇墓在府北四
    十里紆東面塔里
    司諫李興浡墓在府西南二十里雨林谷面三山獻納
    李起浡墓在府北二十里助材面嶶山監司蘇斗山墓在府北四十里
    紆東面山亭里

  • 佛宇
    050b
    佛宇 歸信寺在母岳山府西南三十里 高麗辛禑時倭三百餘騎陷州城退屯是寺兵馬
    使柳實擊却之安集使尹珍詩北院風颼百竿竹南窓縹緲萬重山松關石路過溪入偶對高麗暫
    得聞
    普光寺在高德山東南十里今廢稼亭李穀記曰全州之南高德山有寺曰普
    [051a]
    光寔自百濟爲大伽藍比立中向少長是山閟其寶刹將廢慨然有重修之志聞州人今資政事高
    公龍風知遇於上性且樂善以元統甲戌航海西遊見於都下曰公身生邊地而得志上國如此豈
    非因果歟公昵待帷幄夙夜左右跬步不能離其寵光之渥輿服之美親戚朋友在鄕黨者莫之知
    所謂衣錦夜行也苟能於鄕黨營立祠宇上爲君祝壽下與生靈同福屹然爲一方歸仰之所則其
    爲晝錦不旣多乎公欣然曰諾出楮幣如干緍俾新本寺而置三藏已而爲宰臣所甚出居南服向
    亦還山以修葺棟宇祝公遄歸爲事至正改元之前二月出斥權奸更張政化風霆發號雷雨作號
    公被賜環春顧益新向又入都公懲前之未卒志加其費以督成之歲時轉藏合前後所施以千計
    者二萬有五十泥黃金新其色相者十五鏤白金餙其器皿者五十凡爲屋一百餘楹始于丁丑春
    成于癸未之冬功畢之月與山人旵淑等普集擅緣大開華嚴會以落之用衆三千爲日五十奔奔
    士女供養譖歎塡谷溢陵難以算數向謂宜記本末傅之後世遂以高公之命來求予文謹按甄氏
    [051b]
    人本國餘四百年寺雖創於百濟屢火於兵碑記不存不可考其歲月或興或廢迄至于今必待高
    公然後能復其舊公生三韓之地去京師五千里寅緣會遇乃能依日月之光蒙雨澤之恩波及鄕
    國者多其餘也又能張大佛寺祝釐報本垂之罔極豈偶然哉
    東高寺在麒獜峯在府東五
    里一名僧岩寺山頂一岩如僧蹲狀故名今廢
    西高寺在西高山府西十五里南高
    在萬景臺後府東南十里天龍寺在府東城底今廢 李奎報詩全家來寄碧山傍矮
    帽輕衫臥一床肺渴更知材酒好睡昏聊喜野茶香竹根逬地龍腰曲蕉葉當窓風尾長三伏旱休
    民訟少不坊時復事空王
    景福寺在高德山府南三十里寺之飛來堂有普德大士函像今
    廢 李奎報記普德字智法嘗居高句麗盤龍山延福寺一日忽謂弟子曰句麗惟尊道敎不崇佛
    法此國必不久矣安身避亂有何處所弟子明德曰全州古達山是安住不動之地寶藏王二十六
    年丁卯三月三日弟子開戶出見則堂已移於高達居盤龍一千餘里也明德曰此山雖奇絶泉水
    [052a]
    涸枯我若知師移來必竝移舊山之衆矣
    臨川寺在西山府西四里今廢四大寺
    黑石寺俱在高德山府東南十里今廢圓巖寺在淸涼山府東北四十里
    棲寺在西方山府東北二十五里 大圓寺在母岳山府西南三十里 朴春齡詩簿
    頷三年百病身退公時訪舊情親高低樹密疑無路次第花開別有春洞壑陰晴俯仰異煙霞紫翠
    暮朝新遠公不用過溪水自有山人迎送人
    長波寺在母岳山府西南四十里松廣
    在終南山府東三十里 東陽尉申翊聖開創碑銘竝序夫大德講道創爲壇場則必樹石系
    辭以識其事蓋道之所在人自歸之人歸以群斯有逌花如海之龍安般舟之龍興論者謂其不命
    而獻力不祈而薦貨信有徵矣昔高麗普照國師過全州之終南山歃一靈泉而異之將營寶妨龜
    食坎原遂疊石四偶而塡之移錫昇平府之洞作松廣寺留其衣鉢詔其徒曰終南塡石
    有大德開場爲不拔之地歷數百年而未有待也山人應浩勝明雲淨德林得淳弘信
    [052b]
    與矢心欲成普照之志殫誠募緣衆善影徒以天啓之壬戌視址辨方夷崇蘊圮斬林莽剔岩巒建
    伽藍原厥宅勢太白爲祖俗離爲宗邐迤兩湖殿於完山珠華左繮西方右護鷹岩當其胸熊嶺劃
    其跗頷下諸山如簪如笏環拱於沃野百里之外殿舍宏敞廊廡修直齋寮門閣廓如奐如表而層
    構繚以周坦高者造天頫者蘸川其流峙之雄遠器設之弘麗甲於一方於是山門蓍宿一口言曰開
    此無量道場其儀範非衆所推伏者無以押主禪坍當世師資莫如碧岩大師相率而歸之頂禮
    以淸先是師膺 朝命方住赤裳山持戎守沖撝謙不居用 朝命爲解緇徒相率而趨叩戟門訢
    于按簾願借老師俾爲敎魁度衆愈廣奏功益亟旣斷工而落之揭寺之號曰松廣蓋視不墜普照
    國師之志比于留衣鉢之曹溪寓義深也應浩等選於大師講下行修而文者處能沙裹足千里
    謁余淮上徼辭載氓以永厥垂能嘗從余受魯論通其義跳入禪門已數年矣在渠門中亦負盛名
    余不絀其出此入彼廉其跡而敍之曰吾東方多山水名藍巨刹星羅棋布遍於國中神綘異僧法
    [053a]
    輪所轉則徽音勿替實相亡壞而普照卜終南福地於數百年之前至塡之以石不於其身創之必
    須後來大德應浩諸人能成普照之志經營於數百年之後犇走於碧岩之門授以法柄聽其說則
    如聞誓命受其律則如獲赦宥前知者爲異而後紹者爲尤難矣斯豈人力也哉講道而人歸人歸
    而屋成如海師般舟之流於古稱之萬夫齊力峻墉宏宇訪老衲而奉之遑遑如不可得者可謂廣
    代希有之事焉耳按綘譜洎東僧傅付源派麗僧普愚入中國霞露山參石屋淸珙禪心淸珙卽臨
    濟十八代嫡孫也普愚盡得其法傅之幻庵混修混修傅之龜谷覺雲覺雲傅之登階淨心淨心傅
    之碧松智岩智岩傅之芙蓉靈觀靈觀之上足弟子其名曰善修自號浮庵貫休內典爲一代宗師
    碧岩處浮休之門已有出藍之譽法名覺性學者尊師之 朝廷亦重之賜報恩闡敎圓照國一都
    大禪師號授都總攝又賜衣鉢云噫流峙之雄遠器設之宏麗殿舍廊廡齋寮門閣赫赫焉井井焉
    輪奐之美斯其至矣余聞古之善爲堂者以性海爲鄕法界爲宇戎爲之墉惠爲之戶以守則固以
    [053b]
    居則安余以斯說諗于處能沙彌歸語應浩諸人以此爲松廣不拔之基仍係之以銘銘曰根蟠幹
    絡而折而馳穿羅供濟豐沛逌基屹彼終南奠于坤維疇能識之國師之歷幾百祀大德之於尸成
    言不硺信於蓍龜有開必先適丁其期一夫發心萬人之爲鬱而彌章翕而乃施觚稜造極曾構惟
    危崇庫位著左右之宜噲然改觀燦如星移徒器不物曷慰而思法柄有歸衆瞻爾儀覺路重闢坦
    焉條逵大詿斯革敎繇是資在通恒寂在捨恒持寔曰道樞匪成匪虧日月長新從古無差詒后之
    徵有文載碑
    淨水寺在獅子山府東三十里北辰寺在天垕山府北五十里
    安永寺在大芚山府東北一百二十里威風寺在威風山城內府東四十里舊肄高
    山縣築城後來屬
    鎭北寺在乾虛藪府北五里今廢
  • 橋梁
    053b
    橋梁 南川石橋在府南三里舊眞石爲平橋年久頽圮今 上辛亥觀察使鄭民始重修
    改制爲虹橋
    西川橋在府西三里今上甲寅州民創建楸川石橋在府北十
    [054a]
    里今廢
    大初院橋在府西二十五里最南橋在府西南三十里
  • 堤堰
    054a
    堤堰 草堤在府東三里周六百七尺水深一尺五寸靈槎堤在府東五里周八百九十
    三尺水深三尺
    書院洞堤在府西五里周三百五十二尺水深三尺柏洞堤在府
    東十里周一千尺水深四尺二寸
    所陽堤在府北二十里周一千二十九尺水深五尺
    秀巖堤在府北三十里周三千二十尺水深三尺池洞堤在府北四十里周一千五
    百三十七尺水深四尺
    注野堤在府北三十里周一千六百十尺水深三尺三巖
    在北府四十五里周七百六十五尺水深五尺峯實山堤在府北四十里周一千一
    百六十尺水深六尺
    禿山堤在府北四十里周九百五十七尺水深三尺金柗堤
    在府北三十里周六百九十尺水深三尺白石堤在府南十五里周五百七十二尺水深二
    蓮中堤在府西二十五里周八百九尺水深四尺二川堤在府西二十里周一
    [054b]
    千六百九十七尺水深四尺
    車馬坪堤在西十五里周一千一百二十尺水深四尺
    機池堤在府西二十里周一千八百九十五尺水深六尺乾達堤在府西十五里
    周六百八十七 尺水深二尺
    柳堤在府西十五里周五百五尺水深二尺猪洞堤
    在府西三十里周九百十七尺水深三尺葛田堤在府西三十里周一千二百十六尺水深
    四尺
    盜賊堤在府西二十五里周五百十九尺水深四尺葛洞堤在府西三十里
    周六百九十一尺水深三尺
    氷洞堤在府西三十里周一千四百二十三尺水深四尺
    忘憂堤在府西三十里周一千三百五十九尺水深二尺豆粥堤在府西三十里
    周八百三十五尺水深三尺四寸
    五乙蔡堤在府西三十里周一千五百七十五尺水
    深三尺五寸
    沙斤堤在府西二十里周九百五十尺水深四尺筆川堤在府北二
    十里周八百八十尺水深四尺
    金堂堤在府西二十里周一千一百九十尺水深五尺
    [055a]
    山堤在府西二十里周一千二百五尺水深五尺白石堤在府西二十里周一千五
    百六十尺水深六尺
    美順堤在府西三十里周一千一百八十尺水深四尺 井勿
    山堤在府西四十五里周六百九尺水深五尺王城堤在府北五十里周一千二百三
    十尺水深三尺
    內堤在府西五十里周六百三十尺水深三尺外堤在府西五十里周一
    千五十五尺水深四尺
    隱天堤在府西三十五里周一千四百八十八尺水深五尺
    産堤在府西四十五里周九百八十九尺水深七尺注橋堤在府西三十五里周三千
    五百三十尺水深七尺
    鸎谷堤在府西三十五里周三千三十尺水深三尺釜山
    在府西四十里周六百七十尺水深四尺信惠堤在府西六十里周一千九百十尺水
    深三尺
    官梯小堤在府西七十里周一千七百四十尺水深三尺金谷堤在府
    西六十五里周一千二百三十里水深二尺
    紙通堤在府西六十里周六百二十尺水深
    [055b]
    二尺
    佛庵堤在府西六十里周六百七十七尺水深三尺舟入堤在府西六十里
    周二千五百四十七尺水深四尺二寸
    海龍堤在府西六十里周九百五十二尺水深四
    金山梯堤在府西七十里周一千五百七尺水深三尺方下堤在府西七
    十里周一千八百九十八尺水深三尺
    獐川堤在府西七十里周一千三百七十七尺水
    深四尺
    梯末堤在府西七十里周二千二百二十尺水深二尺禾其橋堤在府
    西九十里周一千七百五十尺水深六尺
    恭川堤在府西九十里周一千八百七十二尺水
    深三尺
    大堤在府西九十里周二千尺水深七尺獜峯堤在府東五里麒獜峯下府
    東北城外無水源不能漑今 上丁巳觀察使徐鼎修始疏鑿周一千七百四十二尺水深五尺

  • 場市
    055b
    場市 南門外場二日西門外場七日東門外場九日北門外
    四日伊城場在府西二十里一日六日峯上場在府北三十里五日十日
    [056a]
    禮場在府北三十五里三日八日所陽場在府東四十里三日八日沃野場
    在府西六十里四日九日利城場在府西六十里一日六日仁川場在府北一百十
    里二日七日

  • 俸廩
    056a
    俸廩 衙祿公須位米三十一石九升十五石六斗官需米五百石
    使客需米一百七十五石都事需米五十石
  • 徭役
    056a
    徭役 柴炭雉鷄價米一千五百三石十斗一升以民結收捧氷丁價米
    二百十一石五斗以民結收捧京兵營主人役價米一百十石從結數磨鍊收
    蠲役米六百三十二石從民戶磨鍊收捧以蠲煙戶雜役
  • 上納
    056a
    上納 均役廳選武軍官番錢七百八十兩訓鍊都監砲保木十三同十七疋軍
    餉保米十八石
    禁衛營保軍木五十二同三十五疋別破陣保木一同十四疋御營
    [056b]
    保木八同十四疋總戎廳義僧番錢一百四十八兩兵曹騎步兵價布七十五
    同四十疋忠順衛忠贊衛忠壯衛番錢四十兩禁軍保木一同二十疋袱直木四疋扈輦隊保木一
    同同疋內吹螺赤保木九疋餘丁保木十三疋京驛保木八疋
    戶曹匠保錢三十四兩五錢巫
    女稅錢五十九兩五錢歲幣草席十立方物草席九立羔鬚價錢二兩
    忠勳府忠翊衛番
    錢五十六兩
    司饔院匠人木一同四十疋掌樂院樂生樂工保木三十二疋
    僕寺諸負保布四十七疋京畿監營驛卒添助米十三石十四斗五升二合
    道監營除番軍官木二十三同二十九尺匠人木一同四十九疋餘軍保木二同四十四疋
    馬軍保木四十七疋軍牢保木二同十一疋
    兵營新選保木三十疋左水營需用
    軍保木六疋
    鉢浦鎭水軍保木五疋群山鎭漕軍保木四十八疋格浦鎭
    水軍保木一同
  • 奴婢
    057a
    [057a]
    奴婢 儀賓府奴二口婢三口內贍寺奴一口刑曹奴十一口婢十口
    明公主房奴五口婢三口壽進官奴一口
  • 古蹟
    057a
    古蹟 古土城在府此五里甄萱所築今廢址基尙存高德山城在府東南十里
    亦甄萱所築石築周八千九百二十尺高八尺中有七井一溪今廢 牧隱李穡詩甄城雲物勸躋
    攀撫古悠然一破顔欲訪衣冠悲往事讀將圖記說遺寰酒闌黃菊淸霜後簾捲靑山落照間今古
    英雄如過鳥不須待倦始知還 鄭樞詩中道山河隔南州物色分亂松知古驛修竹記前材馬影
    荒橋日鴉聲廢寺雲甄萱弄兵地臨水設柴門 四佳徐居正詩大勢須憑鷸蚌觀鴨鷄功業誓河
    山秋風一爲甄郞哂怒髮無端欲豎冠 容齋李荇詩國是甄王舊人猶百濟餘山川資躍馬骨肉
    喜相魚一覇功安在千秋醜未除衰容兼古意寒日下空虛 體素李春英詩甄王偏覇此城都殘
    郭傾歌野草蕪落日試登臺上望大芚山下暮煙孤
    紆川廢縣在府此五十里本百濟于
    [057b]
    召渚縣新羅改今名爲金馬郡頷縣高濟初來屬
    伊城廢縣在府西二十五里本百濟
    豆伊縣一云往武新羅改杜城來屬高麗改今名
    利城廢縣在府西七十五里本百濟
    乃利阿縣新羅改今名爲金堤郡頷縣高麗初來屬
    沃野廢縣在府西北七十里本百濟
    所力只縣新羅改今名爲金馬郡頷縣高麗來屬明宗六年置監務後復來以屬
    景明鄕
    一云榮明在府北一百二十里陽良所在紆州東北卽右陽材銕所豆毛材所
    在利城縣孝子里在府南三里 李奎報詩立石標孝子不曾鐫姓名不知何代人孝行復
    何似
    將軍樹似在鉢山下諺傅 穆祖爲兒戲嬉聚群童習陣法於大樹下時人名其樹曰
    將軍樹云張應斗府司記有曰巽午間有一大樹名將軍樹我 穆祖爲兒戲嘗於此樹下之時端
    坐群兒徵逐羅抨於前有若朝衙之狀故後人環其樹築坍以封且繚以垣墻空其中雜植花卉勿
    剪勿拜令人守護古老相傅二百年餘今皆頽廢遺地宛然云云又有梁夢說將軍樹賦
    虎隕
    [058a]
    在寒碧堂前一里許諺傅 穆祖少時與群兒遊於鉢山南麓下遇暴風雨避岩下有大虎吼
    於前 穆祖語群兒曰虎不竝噬諸人只傷一人當投衣試之群兒曰君年長先以衣投之卽如其
    言虎噬之群兒挽出 穆祖虎卽跳去崖忽崩墜群兒盡壓 穆祖得免其石至今宛在於水中

    參議井在府南五里寒碧堂之右卽參議崔霮舊趾東有小溪溪邊有小井井上蓋石刻參
    議井三字
    參判坪參判灘在府北十里楸川故參判李瓊同退居于此渙釣自娛而
    終後人名其前坪曰參判坪名釣處曰參判灘
    三巖進士李克諴家在澗洞其前麓楸川上有
    巨岩三克감誠妻崔氏嘗夢戴其一岩而迴生興浡故小字載岩又夢負其一岩而迴生起浡故小字
    負岩又夢抱其一岩而迴生生浡故小字抱岩三人皆儀容瑰偉老槪磊落早捷嵬科節義卓異誠
    可異也三岩至今宛在川上
    諫石在府司大廳張應斗府司記有曰廳中央有一盤陀之石
    名曰諌石古者新差戶長行公之日若不合者則屬戶長一人立于斯石上以之此諫石之所由
    [058b]
    設也弘治年間敬差官吏曹郞題一絶于楣上曰凜然諫石今猶在千載烏床有古風云云

    納臺在鉢山下梧木臺之右州人李興浡起浡兄弟以司諫獻納退居于府東城外日夕逍遙
    于此故後人名之曰諫納臺

  • 故事
    058b
    故事 豐沛記聞鄭總所製 桓王碑文曰 璿源所自全之望族云云蓋 司空以下
    穆祖以下世居完山以基宏業沿流溯源寔 太祖桑梓之鄕斯其有創 殿崇奉之擧歟 世傅
    穆祖在本州時家于城東鉢山之陽英豪蓋世不有州伯遂 絜家避居于三陟郡郡卽是外鄕也
    自三陟又 徙于德源湧珠里云 穆祖自本州徒三陟在全有嫌者按關東徒德源與太王
    遷岐事同龍飛御天歌云狄人與處狄人于侵岐山之遷實有天心 太祖以本府御鄕選子弟
    入宿衛以寵異之 勝覽曰 慶基殿在府城南門內永樂庚寅奉安 太祖康獻大王晬容云云
    徐居正府學記曰府學舊在治內歲辛酉奉安 大祖睟容于 慶基殿學在 殿密邇詩書之誦
    [059a]
    檟楚之施喧囂不絶非所以肅安 聖靈乃移學于城西華山云云蓋庚申卽 太祖賓天後三年
    太宗卽位十年也辛酉卽正統之六年 世宗大王之二十三年也自辛酉溯至庚寅爲三十
    二年勝覽亦是居正所編而兩說相左殊朱可曉 顯廟十年己酉 慶基殿參奉孟萬始牒呈
    巡營有曰壬癸之亂倭賊陷城守僕韓春割去 影幀上下玉軔卷而擔負衝冒賊鐸得達於義
    州 宣祖大王慰諭嘉獎逮及 還都移 安於平壤府擢拜韓春本殿參奉至甲寅年始還
    安於全州 舊殿云云南原趙慶男亂中雜錄曰壬辰七月初九日賊兵衛突全州城下 慶基殿
    主官吳姓者詔希奉 晬容走沃溝舟下西海得達龍灣 上拜器親祭命禮曹奉 安于寧邊其
    後萬曆甲寅光海六年九月十八日還 安于全州云云 本殿所藏奉安事蹟册子有曰壬辰五
    月倭賊圍全州城泰仁士人孫弘祿安義身冒白刃直入 慶基殿負 晬容實錄奉 安于於井
    邑內藏山癸巳六月賊勢愈幟 命自內藏山移奉于行在所孫弘祿安義與守僕韓春等 陪行
    [059b]
    到牙山時賊鐸稍拙退保釜山 上命權安 晬容于牙山縣館實錄行至海州牧權藏焉孫弘祿
    安義經到 行在所上中興六策 上嘉納各授六品職二人不受遂歸家其後丙申稪寇再動孫
    弘祿安義急往牙山與韓春等負 晬容走江華府丁酉春賊兵又大至孫安與韓春負 晬容由
    海路直趨安州實錄亦自海州移來遂奉 往妙香山孫安書夜守直是年七月賊兵大衄盡爲撤
    歸孫安送韓春于 行在所悉陳事狀 上泫然曰若非汝功 聖祖晬容予無更謁之日矣 特
    除韓春 慶基殿參奉春辭謝仍陳孫安二人終始陪扈之狀 上歎曰不識二人何狀而乃能如
    是耶春曰癸巳赴 行在所上中興六策者如是耳 上曰予則不忘徐待還宮當論賞今日之事
    嘉乃而賞之汝則勿辭春叩頭謙讓還到香山與孫安各歸其家其後錄勳時無爲二士言者仍成
    闕典二人亦終其身不言陪奉之事矣 慶基殿戊戌燬甲寅重建 晬容自妙香山還 奉實錄
    移藏于赤裳山城云云韓春擔負 影幀直達義州者一說也吳希吉奉 晬容由沃溝駕海達龍
    [060a]
    灣者一說也孫弘祿安義負 晬容初奉于內藏山再 奉于牙山縣三 奉于江華府四 奉于
    妙香山者一說也或謂自平壤還 奉或謂自寧邊還 奉諸說岐異無以摭實竝姑收錄以俟後
    人之博考明辨云爾 湖南按廉使舊案萬曆甲寅李慶全爲本道方伯以營建 慶基殿賞加崇
    政云蓋 本殿自經島夷之禍廢閣十七年矣 慶基殿有一整磨碑石埋置於門外東墻之下
    蓋於光海甲寅還安 影幀之後將記經亂事蹟旣治其石而文字未具因循不立其後列 聖朝
    屢因道狀儒疏收議庭臣輒皆岐異寢而不行其文蹟詳載 本殿謄錄
    鄕里記言舊傅
    州治坐東向西不知何時改爲南向論者以前高後缺爲欠而堪輿家云云此乃行舟形不通無以
    導其流至以乾虛藪之障空爲咎未知然否 南大川舊從梧木臺下流去川道至今尙存閭閻之
    中掘地深尺則往往皆沙礫想是舊日水流處滄田陵谷之變信不虛矣噫山川之移易尙復如此
    古今風俗之不同又安得不然耶 本朝士人之官至議政者只三人 世宗朝李公思哲 宣
    [060b]
    祖朝鄭公彦信 肅廟李公尙眞是已之 明宣監際名臣賢輔多出於道內而昌平之鄭公澈光
    州之奇公自獻羅州之吳公謙外無大拜者以此觀之本州三相之出亦可見地靈之甲於一道也
    然而鄭公則獨漏於庚辰誌中可怪 俗傅卜姓舊時甚盛居于府南壬丁漆齒之亂州人多避母
    岳山卜氏亦擧族而往遇賊侵掠焚其林藪遂與噍類云未知是否然卜是簪纓世族而不入於姓
    氏可怪 舊時州之士大夫多居城內壬辰之亂城守不得出乏食被困亂後盡移城外卽今兩 班
    之居城內者蓋尠焉 晦齋李公爲府尹時大興儒治蔚然有菁莪之風其後鄭賊汝立欺世盜名
    謀逆發覺湖南之人遂以學問爲諱本州尤有甚焉獨友竹堂李公廷麒不懈講習得鄕秀崔公命
    龍敎以性理之學崔公晚年往從于沙溪先生益進德業爲世名儒於是一州有志之士多從遊問
    業者至今學問種子之不絶實友行堂之力云 崔石溪撰召募使李公行狀有云趙重峯與友竹
    公遇於錦江舟中語曰吾先見不及於君之兄弟可拔劍快吾目也以比觀之友竹志行必多可觀
    [061a]
    而後承旣絶文獻無徵但見近世誰人所著儒林錄公入於栗谷門人之列此雖可謂信書而庚辰
    誌中博學有大節一語亦甚草草今特表而出之以示闡幽顯微之義云 本州舊時大小科甲爲
    一道最雖以庚辰撰誌時言之生存文官十人生進之十七人今則文官生存者僅爲三人生進十
    人而已無乃有邑運盛哀也歟 本州自古多文士而梁靑松克選洪判校南立鄭佐郞叔周柳太
    常俰宋佐郞思翊尤著稱鄭佐郞少時最有聲場屋間嘗以論上之下揮場多士聳動有一人拊背
    而奇之曰秀才可作吾妹壻也當時傅爲美談宋佐郞爲文往往逼古惜乎其早世未及大肆力也
    世傅李世忠爲武科壯元而其父登文科父子文武同榜朝廷奇之 命唱榜後令世忠負其父
    而出蘇陽谷世讓於聞喜宴作詩美其事有父文子武世爭榮之句 仁廟丁卯胡亂時 東宮
    分朝南下都體察使李元翼翊衛李如圭陪來 駐 駕全州亂定 還都而本府無文蹟不可考

    [061b]
  • 人物名臣
    062a
    [062a]
    完山誌卷下
    人物名臣 高麗崔均自幼力學出郡仁宗朝登第累遷少府主簿時宰相崔允儀奉
    旨擇文士詳定禮儀均首居其選後允儀臨終獨薦均王授閤門祗候明宗朝以禮部侍郞充兵馬
    副使擊西京趙位寵被執遇害贈禮部尙書
    崔陟卿以吏登第毅宗初授京山府判官秩
    滿還京足不至權門者十餘年後再爲耽羅令累轉監察御史拜左正言知制誥官至禮部侍郞秘
    書監淸名勁節老而不衰初侍郞朴春齡守完山以聯句選郡童得陟卿崔均崔松年及遞還與之
    偕勸令就後學三人皆爲名士時號完山三崔
    李俊陽以淸白達毅宗朝官至平章事
    甫淳均之子平章事諡文定柳光植風儀環偉淸儉節欲況重寡言剔歷中外皆有
    聲績高宗朝以門下平章事致任逍遙自適世稱壽富雙金諡戴肅
    柳韶光植之子性剛亢
    許可不事産業位至平章事
    崔誠之肅淳四世孫忠宣王時人官至僉議贊成事光陽君
    [062b]
    諡文簡性剛直不忘心語字劃楷正詩蘊陰陽推步之法任風憲選擧星官詞苑且

    柳部憲官至門下平章事諡貞簡崔得枰廉貞自守人皆敬憚官至選部典書致任
    歷事烈宣肅三朝而忠宣尤器重之
    崔宰得枰之子忠肅朝登第王以有父風除監察持平忠
    惠卽位乃褫其職及王被執如元凡王所設置悉皆更革立都監以宰爲判官歎曰王之失德而非
    王自爲乃左右逢之耳逢之前揚之於後吾實恥之禰疾不出恭愍朝封完山君諡之貞

    龍甲擢第一人及第李資乙擢第一人及第與崔龍甲俱有文名 李穀完山道中詩
    壯元崔李才名大界首全羅擧像雄過客休誇金紫貴公卿多出一鄕中
    崔七夕有將帥材
    崔龍角改名永濡麗朝侍中阿之子擢壯元爲海州收使恭愍朝紅巾之亂賊兵犯境殉節
    以終後建忠烈祠于海州鵝岩下至今李祀
    享文挺擢至順庚子科官至政堂文學後州
    人享祠于黃崗祠
    崔瀁號晚六圃隱鄭夢周之甥姪也登文科官至寶人閣大提學我 太
    [063a]
    祖龍興之日退居本府大勝洞享祀于西山祠
    本朝崔府官至判書諡靖簡
    伯由文挺之孫開國功臣封完城君後州人享祀于黃崗祠柳義孫登第官至吏曹
    參判有文名
    李思哲登第靖難功臣官至在議政崔德之號存養堂太宗朝
    人天資純粹踐履篤實存心養性好學力行登文科官至集賢殿直提學勇退以終合享于西山祠

    崔敬止世祖朝登第官至弘文官副提學有才名擧槪末年寓居咸悅龍山城中
    瓊同文挺四世孫登壬午科又擢重試拔英二科官至兵曹參判以文章名於世退居于州治
    北可連山之楸川 成廟賜詩曰完山仙李遠扶疏名曰瓊同字玉如三折桂枝楺翰墨四登鳥府
    草章疏銀臺賜履參帷幄金匱抽書注起居天地春秋官歷遍庶全忠孝返眞廬後州人享祀于黃
    岡祠
    李繼孟號墨巖 成宗朝人登文科官至左贊成操守堅確學問高明士林奇重己卯
    禍作之日扶護善類大杵時議退居以終諡曰文平合享于西山祠
    柳軒義孫從孫登第官至
    [063b]
    大司鍊有器局
    柳崇祖義孫從孫登第官至成均同知精通經學勤於誨人李廷鸞
    修撰承孝之子進士文科官至府尹生有至性事親成孝居喪廬墓不食鹽醬友愛諸弟家內壅睦
    時鄭賊汝立誑嚇一世搢紳布素無不奔波公獨斥之至以莽操比之後汝立謀叛伏誅一鄕成稱
    其先見趙重峯憲深服其識量壬辰倭冦時公方罷官在家賊自嶺踰湖將犯全州公糾聚義旅慨
    然倡于衆曰若失此州湖南非我有而國事無可爲者我王臣當與此誠同存亡遂先驅家累入城
    一境泰帖恃以爲重日厲擧巡城西望痛器常語子弟曰足底黑子汝等宜知之蓋死節之意已定
    矣衆知公意成懷死守之志終能完城全湖以安事蹟詳載名臣錄及月沙李廷龜所撰神道碑
    英宗丁巳合享于寒溪祠
    宗室湖城君柱德源君曙之曾孫初封湖城令卜居
    于本州萬曆壬辰倭寇猝迫都城失守宣祖大王播越龍灣公糾合義旅由海都謁于 行在時倭
    兵已屯平壤公奮臂泣血自請先鐸直向平壤連日博戰殺賊無數遂奏捷上大喜進封湖城君錄
    [064a]
    宣武原從功一等賞賜田民全州地今于 上甲寅道內士林享祀于南原梅溪祠
    黃璞武科
    壬辰倭亂嘬鐸于錦山力戰死節事聞 贈兵使旌閭
    崔虎武科壬辰倭亂戰亡於錦山郡
    贈兵曹參判旌閭
    李富永身長九尺膂力過人 宣廟朝湖南伯朴承宗大會道內武士
    試射公居魁時金將軍應河在幕府一面如舊許以知己是年秋登科歷宣傅官及光海戊午
    天朝有深河之役徵兵 本朝以姜弘立爲都元帥金景瑞副之頷兵赴授金將軍以助防將亦在
    行中檄公爲褊裨而從焉與賊遇於富車嶺劉都督喬遊擊相繼敗衄姜弘立金景瑞皆投降惟助
    防一軍獨當巨寇矢石如雨而晝夜力戰虜兵累却忽狂風大起雲霧四塞砲路旣迷弓子又折勢
    無奈何而猶且身冒白刃乎劍當賊所格殺無數虜遣人誘降公與金將軍罵不絶口虜亦義之嘖
    嘖稱之曰柳下兩將眞忠臣也募生擒不得能身被十餘創貫賊箭而歿韓忠立徐福男崔得宗自
    軍中脫身而歸細傅其顚末焉遂招魂而歸葬於本州牧丹洞後人稱之曰貫箭洞
    宋英耇
    [064b]
    號瓢翁登第官至慶尙監司淸標拔俗博通經史處鄕有恭儉之行立朝有正貢之風光海政亂廢
    母議起公守正抗義力斥邪論全湖之士咸倚重而宗師焉合享于西山祠
    李興浡號雲
    岩牧隱之後進士克誠之子天啓甲子與兩弟起浡生浡俱中生員戊辰擢文科及 殿庭拆榜
    仁廟謂左右曰是昨年兩弟中弟而獨見屈者耶聞此兄弟乃鄕曲寡母之子也嗟嗼者久之聞者
    莫不欽艷以親老赴玉果倅及丙子亂後卽棄官歸事親至孝居家律身一以小學爲準 仁廟賓
    天守制三年 孝廟喪亦行素朞年逮 顯廟朝累以司鍊執義徵終不赴任終遺命以行職書銘
    旌洪南立挽詩曰掩袂年窮七十三首陽遺曲斷雲巖白麻虛受今司鍊丹旐直題舊縣監竭誠最
    夕人無間終制山陵衆所難忠孝名家傅大義兩峯千古碧巑岏鄕人合享于西山祠 英宗甲子
    贈吏曹參議癸酉以忠節 命旌閭
    李起浡號西歸興浡之弟天啓甲子中生員丙寅
    虜使來公與伯季氏 抗疏請斬其使丁卯與弟生生浡俱捷文科連拜正言持平爲大同察訪與方
    [065a]
    伯及諸員奉審箕子殿公獨不拜蓋其非白馬朝周之意也及丙子亂公與兄興浡及翰林梁曼容
    等移檄道內倡率義旅行至淸州遇湖騎數千公挺劍大喝追斬九級遂長驅而進未及南漢三十
    里聞 大駕出城乃與伯氏北首痛器作詩曰天朝猶我祖 聖主卽吾親旣有人倫定何難處此
    身兄弟竝轡而歸奉養老親極其誠孝專意學問尋究理義晚年以訓誨後進爲己任遠近學者多
    從之與人酬酌及丙子間事輒雙涕汎瀾流居于完西西歸洞又以西歸二字揭於堂蓋取匪風誰
    將西歸之義也其平生至痛發於詩文播在人口者甚多 仁廟 孝廟兩朝累拜養士春坊終不
    就上疏陳情有曰秦帝何恥連欲蹈海宋隆何害潛必歸來又曰臣自白牌至下大夫秩皆書大明
    年號臣知有大明而已又曰每奉除勅且拜且泣拜者拜 聖恩也泣者泣年號也云云 仁廟昇
    遐三年不飮酒食肉 孝廟喪亦食素朞年至病革每吟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之句及歿葬于
    本州嶶山遵遺志也後鄕人合享于西山祠 顯廟辛亥道臣以孝友之行 啓聞褒 贈都承旨
    [065b]
    英宗甲子以忠節命旌閭
    李尙眞號晚庵府尹廷鸞之曾孫登文科官至右議政少時
    落拓棲屑旣釋褐朝廷無有知者而同宗李公杬相得最驩甚一日李與翰苑先生數人同會議薦
    晚庵適往焉坐中人見之認爲鄕曲文官不之顧也獨主人欣然迎接敬之有加語及古今事變難
    處者質問其所疑晚庵應答有條理多出人意表於是諸人相顧失色及晚庵出主人語之曰君輩
    不知吾天得乎當爲今世第一人物也諸人信之李乃曰今日之薦非此子莫可一座無異辭遂薦
    入翰林云天得晚庵字也公天資出人孝友篤至淸苦律身儉約自守位至三事而家無數緣議者
    擬於宋朝寇萊公操守堅確招麾不動當己巳壼議將廢以原任大臣瀝血抗章被謫北靑時人
    與李白沙恒福竝稱焉淸名直節爲世矜式選入淸白吏享祀于寒溪祠又配于北靑老德書院

    卓祥壬辰倡義丁酉殉節官至佐郞旌閭于北一面永登里金億萬寶文
    閣大提學得河之後大司成義寬六世孫登武科官至訓鍊院判官當壬辰倭燹聞 大駕去邠之
    [066a]
    報與弟守門將億熙及其子部將順北望痛器曰主辱臣死雖是草莽之臣固當赴湯蹈火況吾世
    受國恩者乎父子兄弟伏劍同赴於都元帥權公幕下熊峴之戰幸州之捷斬獲甚多錄宣武原從
    勳見昏朝政亂棄官歸鄕而終焉今 上初載道內章甫屢以公忠節上言于 輦路令道臣査
    啓 贈承政院左承旨越明年庚午 命旌閭
    金億熙億萬弟也登武科官守門將當
    龍蛇之變間 乘輿西狩遂與其兄及侄仗劍雪涕同赴都元帥權公幕下力戰於熊峴明年癸巳
    幸州之捷俘馘甚多然每當論功兄弟相讓故功常在人後而元帥獨知之輒稱以大樹將軍及夫
    定盟參宣武勳錄後當昏朝棄官歸鄕遺言子孫勿書守門將以後官銜而卒今上己巳因道臣
    啓聞 贈兵曹參議越明年庚午以忠節 命旌
    金順億萬第四子登武科官部將壬辰變
    初隨其父判官公叔父守門將公同赴權元帥幕下戰輒有功及定盟錄宣武從勳累官至僉知中
    樞府事後當甲子适變署名於鄭錦南麾下鞍峴之戰賈勇先登斬獲甚多再參振武原從勳 當
    [066b]
    宁己巳因道臣査 啓 贈兵曹參判越明年庚午以忠節 命旌

  • 孝子
    067a
    [067a]
    孝子 本朝朴晉父病棄官歸侍晝不離側夜不解帶藥必先嘗父殆作詩遺晉
    曰八十年當臥蟻床六旬老子藥先嘗死生有命終難避近汝慈墳立壽堂及父卒葬祭以禮廬墓
    三年鄕黨稱焉 太祖七年旌閭官至知郡事
    朴有誠年五旬父母同時而歿禮墓六年喪
    軍圖形掛壁奠朝夕不廢 成宗六年事聞特除爲廣興倉奉事
    卜閠文有孝行
    齡老生負也服繼母喪朞年始疏食燕山朝父歿時短喪法嚴齡老猶執喪如禮 中宗四年
    旌閭
    朴世直生員也年十歲喪母哀泣三年父死廬暮啜粥終長 中宗二十三年朝夕奠
    金千同私賤也母病腫幾死斷指和藥以進病愈 中宗二十三年旌閭金春縣監
    五歲母歿哀慕不懈九歲丁父憂執喪如成人及長以未服母喪爲至痛遂追服居廬三年朝夕奠
    親自欣㸑不出山不顧妻病服闋以衆子不得立廟造素䡒題考妣位奉以自隨出入必告朔望
    俗節必奠得新物必薦明廟朝特 命旌閭
    柳得容孝誠出天常盡子職壬辰倭亂遇賊
    [067b]
    父子俱被害其後 啓聞旌閭事在三綱行實
    卓嵂自幼以孝稱於鄕里壬辰倭亂母先被害
    將及於父奮身奪賊刀殺之其父得免其後啓 聞旌閭事在三綱行實
    柳文彬贈掌令濕
    之後誠孝出天立石旌閭
    金中福丁酉倭亂與其父同匿倭兵猝至其父被害中福突出遂
    倭奪刀殺之收其父屍諸倭不敢逼萬曆庚子事 聞旌閭後登武科
    張凱男進士應斗
    之子事母至孝母有病禱天得效非止一再後又病劇沐浴祈天一雁墮于庭中灸而進之厥病卽
    愈鄕人以爲孝感所致天啓丁卯事 聞旌閭
    黃得龍孝行特著 孝廟乙未事 聞旌閭
    金聲夏監察東準之子誠孝之行敦睦之義出於天性年至七十遭父喪器泣無時喪祭以
    禮三年不脫絰帶遠近見聞莫不欽歎尤庵宋公撰墓誌褒揚焉
    宋好規進士沔之子誠
    孝過人喪制盡禮耽看經籍至死不倦丙子以後廢科作逑懷詩以見志自號聽天堂 贈判決事

    柳光一事親至孝博學明理母喪三年不脫絰帶終制之後朔望祭于祠堂出告反面一如
    [068a]
    生時其弟病重親自煎藥及其死也撫養孤侄倍如平日道臣狀聞 顯廟特命褒賞
    崔憲
    萬曆庚申武科 肅廟乙亥巡撫使以孝行啓 聞旌閭張夢熊早喪父奉母孝母嘗病篤
    血指灌之得穌及歿三年居廬哀禮修至鄕人稱之丙午事 聞旌閭
    朴尙純少孤奉母
    至孝母嘗病劇割服流血灌口得穌後病痢疾百藥無效醫云白鷺良四求不得尙純涕泣祝天我
    項白鷺飛下籬外遂獲之以服厥疾卽瘳 肅廟戊辰事 聞旌閭
    金光重年纔二十其父
    病篤斷指灌血因以得穌其後至誠奉養一鄕咸稱孝童 肅廟戊辰事 聞旌閭
    李思哲
    萬曆壬午生員誠孝出天濟㵦之供未嘗之絶而常以養之爲務丁酉南變避亂在途其父老病恒
    求所啖故預修熟肉自隨以進之間或乏絶則爇火路邊灸肉以進 後乃行避亂諸人無不閔其
    老病喪性而亦莫不欽歎其誠孝及其歿也三年居廬哀毀盡節遠近聞之敬服爲事 聞贈義禁
    府都事
    柳亨復事父母盡其孝供養之方竭力殫誠友兄弟極其樂寒署之節與共衣服
    [068b]
    其母病重垂絶之際斷指灌血因以得穌一鄕咸稱孝友 肅廟戊辰事 聞特贈義禁府都事

    金弘濟事親誠孝竭力供養父母一時遘邁庵庵垂盡血指灌口因以得穌鄕人咸稱其純
    孝 肅廟戊辰 贈職
    金爾剛麗朝通川郡較之後資稟醇謹事親盡誠家甚貧簍甘旨
    無闕嘗於濟瀡告乏之際雉飛園中自投而斃因以供具鄕人比之於氷鯉雷笋 顯廟壬寅御史
    李翊 啓聞賜米給復 肅廟辛未因道狀 贈義禁府都事
    李承耼其父得病幾至殞命
    斷指灌血因以得蘇時當降冬穿氷得魚以供甘旨一鄕歎服 肅廟戊辰 贈軍資正
    李葉
    天啓丁卯武科天性敦垕事親孝與人信宗族故舊之貧不能婚喪者盡力顧助鄕里欽歎
    肅廟甲戌以孝行聞 贈主簿其子斗精亦有孝行鄕人稱之
    姜海遇參奉允德五世孫中
    生員性度淳垕事父母至孝母病刺指出血灌口得蘇其後遭母喪哀毀盡節未及朞其父歿喪制
    從禮服闋又行心喪三年晨謁家廟一如事生鄕里敬之 肅廟丁酉道臣啓聞 贈義禁府都事
    [069a]
    其後庚戌州倅爲建一堂於其家扁日趾行蓋以其子瑞獜亦有孝行著稱故也 佐郞柳一相趾
    行堂記故成均生員晉陽姜公誠孝出天鄕人以其行誼狀于道伯道伯 聞于天門 特贈義禁
    府都事吾先子摭其行蹟誌其墓甚詳顧余不肖後蒙又何敢贅焉都事公有長徹亦以孝行世其
    家而以壽八耋例授護軍職歲庚戌通判李公以扶植風敎爲新政之第一急務下車未幾卽訪護
    軍公致其尊敬之意且構數間小亭以手筆額之曰趾行蓋志護軍公能趾都事公孝行也噫額亭
    而必以趾行者豈徒然哉人之過此亭者顧名而思其義勅躬而觀其孝因以是興起焉作成焉鄕
    人而如是州人而如是至於國人而莫不如是則其於風敎豈曰小補云爾余以後生未及承顔於
    都事公而於護軍公則倍從屢矣聞其行詛亦熟矣其喪制必周禮晨昏必謁家廟訓子弟必以孝
    友接賓友必以恭恪此公之平素行誼之大槪也如求當世之可範鄕俗者則舍公而其誰通判公
    所以眷眷於公之世行而築此亭揭此額欲爲範世之一道者夫豈偶然哉公之遺孤永壽氏以趾
    [069b]
    行堂事蹟掩涕而請余文之曰詳吾先君事者固莫如子子曷不一言以識之乎余竊念吾家於護
    軍公有三代契分則今於堂記之托不可以文拙辭之也故略敍聞見之大要如右而宜步邊字韻
    以歸之 詩曰行人必式此亭邊爲設大夫世臨全趾美風聲敦薄俗壽仁天埋驗遐年淸朝峻
    秩尊耆耇明府華題耀後前小子却慚無筆力一聯那得狀公賢
    崔天柱擧質溫雅誠孝
    修至生事葬祭一從禮制年踰八十慕親愈篤朔望參禮必窮自行之庚午道臣 啓聞

    國憲掌令垕先之子資稟醇謹行己廉潔奉養二親順 志無違母病斷指延得數日父喪居廬
    哀毀盡節文藝夙成屢擧不第鄕人咸稱其孝亦歎其沈屈焉
    金允善忠節臣贈兵
    曹參判順之孫也誠孝純至母病斷指灌血將蘇月餘六兄弟同居一室人無間言衣服飮食一與
    之同兄弟有病終日達夜盡誠殺護鄕人稱其孝友戊辰 啓聞褒賞
    李道涵父病嘗糞
    棹楔
    宋克信僑居之所猝有大患延爇家廟冒炎投入抱出神主遍身焦爛因以致死 英
    [070a]
    廟乙丑事 聞旌閭
    梁斗興參禮驛吏也母病思食鮒魚鑿水得之以供斷指灌血英廟
    辛酉事 啓聞旌閭
    鄭禹洪病母得魚於氷父病馴雉於庭前後喪皆廬墓三年 英
    廟癸亥事 聞旌閭
    曹錫基有孝行旌閭而年代與實蹟不可考金尙麗孝行特異
    庚戌州猝爲建一小堂於其家扁以行源 英廟丙辰因道狀 命給復
    李齊白生纔二歲
    慈母見背至母喪周甲月日築廬墓下追喪三年鄕人欽慕屢登鄕薦
    白行良黃方山廬
    墓時出孝泉 正宗丁亥城失火此家獨免異哉
    金福奎 贈參判忠節臣 贈兵曹參
    議億熙七世孫也自在髫齔天性至孝母喪有夢應卜葬地父病賴神助得藥效友弟睦族姙恤且
    爛以六行兼修 純宗癸未事 聞命旌閭徐判書有渠撰墓表徐直閣有薰作旌閭記

    崔性喆忠翼公瀁之後也家傅忠孝世有文行童年母喪斫指居廬中歲父病魚感虒馴五
    旬不交睫孝事繼母極稱志口友于其弟同衾而共卓 純宗甲午入啓 當宁戊戌禮復命旌閭

    [070b]
    崔性全司勇也卽孝子性喆之第而孝友根天七歲遭母喪攀號與成人及長孝養父母極
    稱甘旨病劇谻斫指嘗禱遭艱啜粥居廬服闋省墓雨雪不廢終身孺慕一出至誠其兄有疾祈天
    願代兄死撫孤篤於己子純宗戊子事 間壬辰旌閭兄弟同一廬而豎雙碑扁之以雙孝閣

    沈季賢靑陽君義謙六世孫生纔四歲失其所恃事祖父盡誠奉母訓養志祖父有疾夜不
    解帶夜不交睫母病嘗糞祝天丁憂啜粥三年逐日省墳雨雪不癈年當六十四癸酉卽父喪之回
    甲追慕成服侍奠哀毀一如袒括之日固窮安貧涉獵經史爲一州所稱 純宗甲午事 聞旌閭

    金守哲自在髫齡已有卓異之孝睦友兼之養親竭誠必致新産魚商咸服父病八年試以
    百藥壬申之冬症滲泄痢醫云當劑鰻魚是巳時値隆冬水澤氷豎三夜禱天背雪盈尺有過屛岩
    尺餘之鰻蜿蜒雪上取而歸湯服厥後三日又過屛岩赤身小兒披雪持竿竿頭雙縵一錢買歸如
    昨湯進症效差減益壽一月根天篤行物亦感化翌年春丁父憂嘗糞裂指更延數日旣葬泣血盡
    [071a]
    禮逐日省掃一如定省纔過終制又遭母喪哀毀盡禮六年如一國中林木春夏茂盛盤桓其下撫
    樹曰此是先人手植盡日悽愴古人所謂下忍死其親者於斯見矣鄕議通章俱發 憲宗丙午道
    臣啓 聞戊申春 命旌閭
    金箕鍾故孝子贈參判福奎子也孝友旣篤性質且純秦養
    二親志物修至懷黃柑而趙縣令亟稱以陸裏魚灸而李承宣至譬諸王鯉丁內憂器墳山虒相
    衛於五夜遭外艱居堊次梅不華於三年敬於兄而司居竝爨事其師而營葬助祭受內兄遺托則
    恤其孤寡㦖長姊無后而繼其絶嗣敎子侄以義方信明友無親疏鄕黨感服其行義遠近想望其
    風末文章名一世而不自衒鄕解至十次而竟不中及歿道內章甫聞而歎曰使斯人生不施爲於
    世死又泯滅於後則豈非吾輩之羞乎合辭交章請褒於營邑又上兩次言於 輦路下禮曹覆
    啓 當宁辛亥 贈童蒙敎官癸丑 命旌閣仍舊閣豎二碑故參判㐾堂金公正喜頌之曰靈芝
    之根歟醴泉之源歟孝子有孝子綽楔 恩榮世世光又曰烝烝孝子肫肫之仁潔白之養子垓之
    [071b]
    蘭吁嗟乎感通草木而不華兮猛鷔柔伏而自來親一片貞珉萬世不敗傅告後民又 扁其門曰
    孝德衍慶之閣
    白致彦官同中樞行彦陽縣監故孝子行良從孫也七歲遭父喪哀毀如成
    人事母至孝養志無違爲親求官專城榮養年當周甲丁內憂器踊過節以夢點祔葬於父山後麓以
    前喪時未盡禮爲終身至慟至是廬墓三年 當宁癸丑因道內多士上言下禮曹覆啓 命旌閣

    辛景殷判中樞諡靖憲公啓榮六世孫也年甫十四母病危劇三晝夜齋沐祝天願代以身
    幸得回蘇延壽七旬父親病痢嘗糞裂指衍素三年年踰七十雖至寒盛暑不避雨雪省掃同庭終
    日號泣又當親忌自京歸來纔到參禮時夜昏黑忽有鬼火羅列左右三十里長程怳然引路幸以
    參祀壬子歲首登首 啓三月日自禮曹覆 啓判下旌閭之典 命旌閭豎立
    金翊城
    孝友根天自幼少時能盡其道定省溫淸蘇餌飲啖家雖貧寒極其誠勤積年侍湯一心靡懈嘗便
    驗症不離于側誦詩讀書講義討旨使親旨悅豫遂忘疾痛之苦旦與其兄友于篤摯湛樂融洽同
    [072a]
    衾共卓三十六年庭無間言鄕里觀感輿誦久當宁甲寅以道儒上言禮曹覆 啓贈童蒙敎官
    乙卯尺登道臣式 啓首薦丙辰禮曹覆 啓命旌閭
    金啓憲交忠秉義功臣世恭十二
    世孫行源堂尙麗從五世孫孝行純至 當宁辛亥春因道儒上言禮曹覆 啓贈童蒙敎官壬子
    又登道臣式 啓甲寅冬 命旌閭
    權季彦行本道伯禮曹判書壬辰功臣吉昌府院
    君諡忠貞公悏六世孫也天性純孝以先事留京累月一夜夢寐之間聞母氏之號聲應答驚起而歸家
    果有親患孔劇裂指洷血常糞驗症以蘇捐絶之命及其當故遵禮泣血三年侍墓有鄕報邑薦士林呈
    于春曹有啓 聞
    卓景春丁酉戰亡忠臣祥九世孫旌閭孝子嵂八世孫其父有病祈天禱山
    感格神人以蘇絶命辛酉秋因春曹復啓 春曹立案 命旌閭
    羅漢井樂天窩仲佑十五代
    孫敬齋行執義名明九世孫也生自齝齕根天之性 至孝臨沼禱魚斷脂割股實所天感卜 哲宗壬戌贈職敎官癸亥
    命旌
    鄭三夢卽基璜兒名吏判楓川守弘十三世孫自在髫齡事親至孝家貧無以養
    [072b]
    則日赴市門雖至微至賤之事不知羞恥以供菽水或得餠餌必歸供親十三歲遭父喪器踊中節
    祭奠如禮猶不至滅性者以老母在也纔過三霜又丁內憂貧未營葬藳殯於州之七里許晝夜侍
    側隣材之人爲之結幕俾得居處其時道伯曹公給還米三石判官趙侯出需米一石傅令附近材
    里亦爲赴役未寒前完襄山下材人感其孝亦構苫幕族戚相助或有往弔者饋以錢米則皆不受
    其廉噄如此早廢擧業潛心性理遠近士友亦多從遊爲一鄕之楷範焉 純廟乙巳因道臣 啓
    聞 命賜食物如例
    金永禧贈童蒙敎官箕鍾第三子也天性至孝家法有素志物之養不
    勉而摯自在髫齕已若成人父患久痢屢朔沈痼忽有一人到門外見家僮袖出一方文授之曰感
    汝小主人誠孝特來投劑仍忽不見僮大異之告於主而亟試之果然一服收效及遭外哀毀踰
    禮養老母惟以順適爲事母常曰某眞吾孝子及丁憂與李永學善居喪人以比於大小連兄弟叔
    姪同居一室人無間言窮交貧族賴以婚葬者亦多今上己巳因道臣 啓聞 贈童蒙敎官

    [073a]
    白奎烈文益公天藏之後也事親至孝昆從敦睦世稱孝悌志於性理工於敬義執贄於洪祭酒
    梅山丈席先生稱之曰此世何人乃能用心如此往謁長城奇參判丈席許以根基之固以文學名於世
    累登鄕解及於逝世之時遠近士子材童愚婦知與不知莫不愕然失色士論齊發請褒營邑又至上言
    於 輦路之下監營査 啓當宁己巳贈童蒙敎官平昔相善於羅洞任相國百經相國對語人曰此世
    別層人於白斯文見之矣因誦其言嘆歎不已

    白應晚故旌閭孝子行良之子也生甫十朔遭父喪五歲稍有知覺呼覓其父則母親携往基所
    指其父壕矣忽一日不知去處擧家驚動翌曉山下人背負而來曰昨日之暮此兒號器墓側故率來云
    事母至孝人皆曰孝子家又有孝子迺於丁憂哀毀踰制窆葬之日穿土爲窟而居之卽其先考守墓之
    舊趾朝夕攀號三年如一日孰不欽歎基在高峯其先考盧墓時井水湧出矣及其撤廬後水仍乾湖矣
    公之居廬也水又湧出其天感神隲何如是湊合耶至今人稱侍墓泉侍墓洞云耳請褒營邑累次上言
    [073b]
    於 輦路之下監營査啓 當宁辛未命旌

    蔡弘念家貧養親至於行販米身無全衣而親極滋味父病嘗糞斫指祝矢顧代因而回蘇及
    丁憂哀毀骨立廬墓守禮人皆感歎適往隣郡値忌日將還風雨昏黑跬步不辨乃仰天痛器忽有
    鬼火前導終得參祀鄕黨異之戊午首登道 啓己未春禮曹覆 啓命旌閭

    柳煥欽行長興府使吏曹參判世華之九世孫也自在齠齕孝友彌篤而當其母喪割股注血復
    連三日之命有兄有弟同居一室共器味分尺布則孝友兼修之由鄕儒上言道臣 啓聞命 旌

    金基燾自在髫齡能知事親之道其母年老懷孕及其解娩因以殞絶則斷指注血過二日而回
    蘇其後宿病尤劇更斷前斫之指注口未久回陽及其遭艱禮襄省掃之節卓異今 上癸未命旌閭

    金基憲卽旌閭孝子守哲之侄自在孩已有秉彝之孝凡得果蓏魚肉必先獻父母待側怡愉務悅親志其母以宿
    疾十朔沈綿嘗糞斷指醫云鳩爲當劑倉卒未得號天泣禱忽有飛鸇逐鳩落于堂前取而煎進病遂快愈笋鯉感應復
    [074a]
    作於此世矣鄕隣咸頌士論齊發今 上十七年庚辰道臣 啓聞 贈職童蒙敎官癸未又因道
    內多士 上言下禮曹覆啓 命旌閭

    李大榮懷安大君十三世孫孝行卓異因禮曹覆 啓今 上癸未十月日 命旌閭
    柳禹根完山伯克修十七世孫自在髫齡克盡事親年至十五親癠危谻百方試藥不見其效病
    勢愈篤注血爲症祝天願代惟思得良醫投良劑達宵號器非夢似夢之中有一老夫來言曰蓮根
    汴最爲良劑云故驚悟而思之時維冬寒四求不得矣卽往城北十里許德津堤將欲剖氷之際忽
    有盤根湧出氷外抱而歸試竟得差效久蘇蘇以其天年終攀擗哀毀三載如一今 上二十一年
    甲申其子日爀擊錚 上言下禮曹覆 啓 命旌閭

    崔錫任平度公諱有慶十三世孫也孝行卓異侍父居於墓閣虒自遁於深山求母病於良
    藥鴨自至於遙海一日聞親病急報奔忙歸路隔一大川時値夏月潦水漲溢莫可通涉號慕祝
    [074b]
    天脕衣將赴頃刻之間水忽中斷隨步隨坼竟得利涉至孝所感山靈水神有此感應此其大略也
    今壬午因道臣 啓聞 贈司憲府監察

    宋相復文節公諱千喜十一世孫孝行卓異幼時純孝根天便身適口竭力奉供其父嬰疾症勢
    危谻中思食川魚時値氷合叩氷泣祝有魚踊出持來煎進快得神效又於母病裂指注血果得回
    蘇及其遭艱三年行素執喪盡禮今 上二十五年戊子其私奴吉伊擊錚 上言下禮曹覆 啓
    命旌閭 贈通訓大夫司憲府監察

    金鍾玉英廟朝庚戌 命建行源堂孝子尙麗之玄孫也五歲値辛巳怪疹父以吐寫暴死夜入
    尸房俯伏呼器至於平明似有問答之聲家人入見插脂於口合面而器滿口流水皆是
    [075a]
    脂血也如非至誠安得起死還生乎母又患瘇撫吮得差事己丑四月其子前參奉沇擊
    錚上之二十六年己丑命建旌閭給復

    金雲祥當宁辛卯九月十七日命閭公卽興武王之后裔濯纓公之十世孫也天生溫良至行兼修家貧親老菽水難繼則山樵水
    漁以供甘旨侍陽十年嘗糞血脂猶屬餘事至於喪葬之節務盡誠孝不違禮制其他處昆季而和樂接朋友
    而切偶者無非源於孝而派百行者也辛卯十二月二十八日政目贈童蒙敎官朝奉大夫承傅

    金亨福忠敏公諱懷鍊十四世孫也公誠孝根天父以宿病多年沈苦竟至難救之境則誠心侍湯三朔藥爐煙媒上面五
    更盤水星月照心竟得神人所授良方以延幾月之命及其遭艱送終之節一遵情禮三年廬墓
    事死如事生有白虒來衛事 當宁丁亥十月日政贈承政院左承旨戊子式入道啓
    己丑三月日議政府草啓 命旌閭孫全州中營將兼詩捕使始豐

    李東吉完城君十三世孫其母有病嘗糞其父葬後盡禮事壬辰四月初一日政承旌閭之傅
    [075b]
    副護軍柳台養三孝掌令公十七世孫當其母病祝天祈山嘗糞驗症及其危谻斫指注血其妻朴氏繼以斷
    指其寡兄嫂李氏又裂其脂三血竝注幸得回蘇實蹟光緖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政承旌閭之傅

    金鐘河忠毅公十三世孫當其親病祝天願代廬墓三年泣血行素兼又學行其妻李氏事舅姑
    克盡婦道光十七年八月十六日同副承旨趙秉輯回 啓竝施旌閭

    通政大夫李光後吏曹判書承吉十六世孫左股一塊肉煮進得效事依禮曹立案據癸巳四月日旌閭
    贈左承旨鄭東容孝行卓異癸巳 命立旌閭風翔牛山
    崔致駿參議公鑠十二世孫自有髫齡婆品純粹器宇卓異事親誠孝靡不曲盡親病彌篤嘗糞驗症竭誠供藥晝不解帶衣不就
    枕居喪三年日日省墓往來之路仍成大路樵童牧豎成稱崔孝子省墓之路矣士林累薦禮曹覆啓光緖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命旌閭

    崔永鎬參議公錦十三世孫孝子致駭子也繼其美蹟誠孝友悌一遵家訓六載居廬恪守禮節可謂醴泉有源靈芝有根因禮曹覆 啓
    [076a]
    光緖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命旌閭

    朴東淳麗朝糾正公鉉十九世孫我朝密原君忠元九世孫孝行卓異辛卯都巡使金奎弘啓聞壬辰禮曹復 啓判下命旌
    金相三又名文斗 文愍公馹孫之十三世孫姿稟粹美幼失其母事父至孝父有宿痾侍湯累載禱天嘗糞竟至不救泣血三年因掌禮院覆啓光武八年五月十五日
    命旌閭

    李起弼孝寧大君補十七世孫也官司憲府監察八歲奄失恃怙出系于寡伯母朝夕供養晨昏定省極勤極恭其母老病危劇斫指注血因得數年之加壽後又病劇幾至屬纊其妻梁氏裂
    指注血又延三日之命其母八十三以天年卒極盡古禮以終三霜又痛生庭曹艱幼未能盡禮更爲追服三年其實行懿節皆根於天賦也士林累薦掌禮院覆啓 贈正三品
    通政大夫秘書監承光武九年四月十四日命旌閭給復

    金益成係出金海興武王后裔學生德禧之子也父疾侍湯嘗糞驗症堊室三載不御酒肉其慈感痾衣不解帶飯不入口至於丁憂首尾一朔之間周
    旋無違皆出天性也乙巳四月日因掌禮卿李容植覆啓命旌閭

  • 孝女
    077a
    [077a]
    孝女 朴氏忠義衛朴時仁之女武科宋逌之妻也在室時誠孝修至其父病重垂絶割股
    灌血因以得蘇母嘗病又割股得蘇一鄕咸稱其孝肅廟戊辰事 聞旌閭

  • 烈女
    077a
    烈女 高麗林氏樂安郡守崔克孚之妻也倭冠突入其里林避亂走寇追及欲汚之
    弘拒寇斷一臂不從又斷一臂竟不屈遂遇害表其門閭
    本朝李氏崔以源妻也年
    十九矣亡父母欲奪其志李夜逃歸舅姑家父母悔而止終身守節 世宗二十四年事 聞旌閭

    金氏朴衡文妻也夫死三年不櫛朝夕親奠服闋每時節製衣薦于神主 中宗二十三年旌
    張氏梁國傑妻也丁酉避倭寇于尙州地寇至知不免與弟金彦喆妻同時自縊而死萬
    曆己亥事聞旌閭
    張氏金彦喆妻也丁酉避倭寇于尙州地知不免與其兄 同時自縊
    而死萬曆己亥事 聞旌閭
    李召史河景楫妻也夫沒其母欲奪志矢死靡他臨水痛器
    仍投之而死 顯廟辛丑事 聞旌閭
    李氏朴含章妻也資性溫雅事舅盡誠其夫歿自縊
    [077b]
    而死 肅廟戊辰旌閭
    柳氏崔玉立妻也夫喪三年糜粥哀痛如一日四時制衣燒於靈座
    前服闋素食素服以終肅廟戊辰事聞褒賞
    金氏崔寶喆妻也自夫死之日以死自矢絶不
    飮食積十日而死 肅廟癸巳 命旌閭
    鄭氏柳景八妻也 景廟癸卯旌閭宋氏士人
    禹道興妻也夫病涕泣籲天願以身代及其不起斂襲諸具手自裁縫以盡其誠卒器後澣衣浴身
    上全哀器歸縊於靈筵之傍 景廟癸卯旌閭
    宋氏士人朴好淳妻也夫病累年竭誠收護及
    其疾革斷指灌血竟不得救以救殉斂夫以隨死知其病由咀呪痛其非命日夜腐心竟按救殺妖
    娨復讐之後樂毀日甚吐出血魂而終 英廟丙辰 命旌閭
    趙氏士人李祉錫妻也舅喪賣
    粧奩以盡初終之節姑痛常背負以順其志夫嬰疾齋沐禱天及歿旣葬飮藥自盡 英廟丙辰旌
    李氏崔德觀妻也 英廟辛酉旌閭私婢今玉私奴甲金妻也夫死收屍之後
    自縊而死 英廟癸亥旌閭
    柳氏朴恒儉妻也自幼已稱孝女出嫁後嫁舍失火冒炎投入
    [078a]
    抱出神主遍身焦爛而死 英廟癸酉 命旌閭
    鞠姓任德興妻也自在孩提能知愛親及
    歸夫家敬事舅姑夫病禱天願以身代竟至不救同日下從 英廟己卯旌閭
    李氏河海甲妻
    也自幼素性柔順及歸夫家舅以誠夫死襲斂之具躬自裁縫過葬後絶不飮食積十日而死
    英廟庚辰旌閭
    蔡氏士人李松培妻也其夫三年嬰疾竟不救葬後三虞日遂上墓俯伏飮藥
    而死 正宗癸卯 命給復 哲宗己未 命旌閭
    安氏宋奎煥妻也夫病割股幾至露骨神
    色不變夫歿乘人暇寐以所暑衣纓裏頭縊項倒於溺甕從容自死及至平明家入始知出而視之
    肌膚不剛眉目如生 純宗壬午事 聞旌閭
    河氏金啓玉妻也在家父母稱其孝敬及歸舅
    姑稱其孝順夫病危篤號天齊禱以身願續及其歿也衰毀殞絶半年之間不見天日不對親戚遂
    絶食五日而盡 正廟丙午 命旌閭

  • 孝婦
    078a
    孝婦 贈令人礪山宋氏故孝子 贈童蒙敎官金翊城妻以孝友之天
    [078b]
    性有淑愼之婦德在舅姑而志體之養甘旨之供果無一事少忽頃刻疏漏及遭舅姑之喪器泣之
    哀盡其情禮祭奠之節務從精潔事死如生而事君子而未嘗敢以誶言偏讁加請君子至於妯娌
    族戚子侄婦孺友愛之敎育之咸得其歡鄕里觀感輿誦久蔚歲戊午因道儒上言己未禮曹覆
    啓 命旌閭
    尹氏丁若坤妻本坡平歲在乙卯其夫被人構誣幽滯於本府囹圄縲絏非罪
    而桁揚必死尹氏泣呼藳砧思捐蘭質方其嚼裂乎指血注如泉大書不一書暴夫之冤一字一涕
    血淋漓盈紙奚止隕霜頽城焉已也邑倅且驚且感卽日解送其後庚申又被前日誣捏復落坎壈
    尹氏呼天而突曰夫死於非命吾何忍苟活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則吾將含笑而入地矣仍復裂指
    出血如前鳴冤又獲出獄而累日苦肉之餘形穀僅存神魂不收奄奄若不保朝夕尹氏晝宵焦灼
    百方治療其夫之一縷不絶再得蘇完蓋尹氏精與誠所到也乙丑七月日烈女 命旌

    李 氏參判柳世華之十世孫彦馨之妻也其夫再行婦浴於川邊深淵仍沒致死治喪後
    [079a]
    懷石于裳投死於厥處鄕薦道 啓命旌閭

    蔡氏士人張漢植妻也漢植德寧尹後裔蔡氏翰林公十三世孫故孝子 贈經筵參贊官蔡公弘念之曾孫故烈女李松培妻
    蔡氏本親從玄孫又故孝子 英廟賜號行源堂金公尙麗之外裔也舅姑之病晝宵侍湯斫指禱天因以回蘇以
    孝婦有鄕道薦其夫之歿繫項于靈几前而死孝烈雙全當宁二十一年甲申 命旌閭

    李氏金泰錫妻 孝寧大君後裔也其夫病二次割股和藥調周竟得快效今 上乙酉 命旌閭
    崔氏故士人朴悌民妻也二十七歲其夫臨訣以偏母在堂爲恨則涕泣受命夙夜惟勤殫誠供奉其母以天年終泣三年服闋而殞蓋
    夫歿之日當宁二十六年己丑同副承旨臣金禹鉉因該道監營修 啓依免敎
    事判下 命旌

    金氏故學生河東鄭周鉉之妻文成公之後裔莊靖公之十四世孫也金召吏有
    在髫齡厥有殊行及其適人克盡婦道早喪聊天執禮就義之際實蹟卓異事
    [079b]
    當宁辛卯十一月三十日 命旌

    李氏五百峀溪里贈通訓大夫司憲府監察崔門禧妻本瀛州烈行卓異丙子命立旌閭
    朴氏本潘南孝子金相三之妻朴宗鉉女也夫死之日幾絶而穌因撫其三歲孤兒曰汝未免懷我若 從逝無以奉喪祭起而視事喪葬之禮克盡其誠及其子長成後
    當夫死之日語之曰今而後汝可以奉宗祀吾死無憾因絶飮而死道儒雙褒其夫妻孝烈因掌禮院覆 啓光武八年五月十五日竝 命旌閭

    孝婦贈淑夫人南原梁氏故孝子 贈正三品通政大夫秘書監丞李起弼之妻乃其入門婦道極盡凡事必稟其姑而行
    其姑早年寡居性行嚴截家規整肅其夫少有過差則其姑切責震怒其婦徒跣下堂俯伏請罪雖終日連夜哀乞不已必待霽怒許升然後乃敢
    飮食其姑老病危劇其夫斫指注血加壽二年後又病劇至屬纊其婦裂指注血又爲三日之延命及其終也斂殯襄奉一遵禮制罕古卓異之孝也道儒累
    薦因掌禮院覆 啓
    光武九年乙巳四月十四日 命旌閭

  • 文臣
    080a
    [080a]
    文臣 科宦文臣鄭可宗官至判書鄭守弘官至大憲崔霮官至參議崔匡
    霮之子官至提學崔直之匡之弟官至提學任衡官至獻納柳克剛
    贈掌令濕之子官至判典校事柳克修克剛弟官至郡事柳克濟克修弟官至判
    柳思汶克修子官至參知吳蒙乙麗末登第入我 朝開國功臣寶城君官
    至吏判
    崔進誠定宗朝登第官至舍人柳益之官至獻納金滓太宗朝
    登第官至政堂文學
    李桂遂世宗朝登第官至判官吳乙濟文宗朝登第官至
    監司
    柳阡端宗朝登第官至縣監李孟智吏判承吉四世孫官至執義柳孝
    睿宗朝登第官至郡守姜參官至承旨柳仁弘孝章子官至持平梁之
    官至禮議金瓊官至禮正林乙孫官至縣監李穟完城君伯由四世孫燕山
    朝登第官至牧使
    李昌壽官至僉正鄭仁謙官至僉樞李忠男吏判承吉
    [080b]
    六世孫官至持平
    林崇檜進士乙枝子 中宗朝登第官至承文校僉鄭振官至
    禮郞
    金權府使冏之孫官至府使金應璧官至修撰姜璜別坐利誠子官至正
    崔瑞獜官至郡守梁鐵堅官至縣監李效忠昌壽子登魁第官至佐郞
    文行超世靜庵趙光祖重其人有共貞之意早沒士大夫莫不惜之
    柳世華生進俱中官至
    府使
    姜崇德璜之子擢壯元官至修撰李承孝效忠子選湖堂官至修撰才行文章
    冠世
    崔弘僴明宗朝登第官至本道監司鄭彦智振之子官至判書鄭彦
    彦智弟官至右議政陵大春淸白官至郡守李義臣官至郡守梁應鮐
    初名應台放榜時 御賜鮐字 恩遇頗隆官至郡守柳世茂官至府使柳德粹
    官至牧使金汝鍊官至翰林李振先官至正郞梁夢說官至正郞天性仁孝
    文章名世父母喪六年居廬操守堅確不阿權貴訓侮後進諄不倦遠近學者從公成就就者甚衆

    [081a]
    擢壯元官至都事梁克選官至府使穟之孫 光海朝登第官至都
    閔汝儉官至府使柳應元生進俱中官至佐郞梁穀夢說子道科壯元都
    至典籍
    梁有仁貴生子官至牧使柳莘老參知思汶七世孫天性淳垕孝友篤
    至丁酉倭賊再肆公奉父母避亂于文義地遭外艱負柩返葬時年十七道路觀者莫不稱歎奉母
    盡誠躬耕力學 仁祖朝俱中生進登第官至府使
    李生浡起浡弟聰睿夙成年十六與兄
    興浡起浡俱中司馬十九與仲兄起浡同捷文科不幸早世官至正字
    洪南立少有文名
    聲藉甚官至判校天性純眞孝友篤至臨終前日有詩云一生公字是心銘
    李興祿官至
    牧使甲子适變扈 駕公州錄寧因原從功
    崔尙崙官至郡守柳頲華老子官至持
    平聰明過人篤至講學淸謹自守恬於勢利奉母盡誠居喪遵禮鄕人敬服
    李垕先承旨
    曾孫官至掌令歷剔淸要累典州郡晚年絶意任宦漁釣自娛而終焉
    河晉善官至察訪
    [081b]
    宋協官正崔勁孝宗朝登第官至縣監李彙晉牧隱之後官至掌令天資
    醇美操履端確末年屛居丘園
    鄭叔周參判有智之後生進俱中登第官至兵曹佐郞以文
    章擧節名于世壬辰倭亂募義守周德時有檄書至今鄕人傅誦
    宋昌英耇曾孫官至禮判
    李猶龍西歸起浡子 顯宗朝登第官至都事宋最昌之子官至持平宋尙
    進士桂年曾孫官至司藝李循先垕先弟官至判官鞠昊官至監察李益
    同樞惇亨子官至承旨柳俰參奉永會孫官至僉正崔紀官至禮郞李台
    參奉惇禮孫 肅宗朝生進俱中登第官至獻納李泰東穟之七世孫擢壯元官至
    禮郞
    柳偉俰之兄官至直講柳紀天官至佐郞柳百乘生員登第官至判校
    柳道玉偉之子生員登第官至學諭李德全官至學正宋遇龍參奉尙魯
    子官至司錄
    李龍徵直長承敏子生員登第官至縣監吳命禧官至牧使
    [082a]
    思胤進士華之子生進俱中登第官至掌令洪舜衍南立庶子官至判官宋思
    思胤弟官至佐郞李以濟昌壽七世孫官至判決事宋遇聖尙周子官至司
    崔嶢癸巳增廣大小科俱中官至監察宋秀衡察訪有光孫英廟朝登第官
    至禮參
    柳紘遺逸齋坋八世孫官至正郞李延德庶尹尙獜子官至承旨屢典州
    郡淸白者稱
    柳綽武府使德玉子直講倖之孫官至參知柳一相百乘子生員文
    科官至兵郞
    李宇夏尙眞孫官至獻納李基敬參奉翊烈子進士文科重試官
    至參判
    李聖檍以濟子官至承旨李宇喆承孝六世孫進士文科官至正言
    李身晦以濟從孫前參判鄭德洙直長允迪子官至正郞李周顯前承
    宋文逑前正言徐彙注書前縣監祥八代孫林樂鎭崇檜八代孫郡守
    武臣鄭德成歷問集 世宗乙卯頷左右軍自理山羊會渡鴨綠江征北地野人凱
    [082b]
    還 賜爵語載國史
    李世忠僉正昌壽子壯元縣監鄭有智德成子 成宗己亥
    從尹弼商征建州衛李滿住策功臣等官至兵曹參判語載國史
    金若礪監察日昌子參
    靖國原從勳官至節制使
    李廷彪僉正昌壽曾孫三道統制使李廷犀府尹廷鸞
    弟府使
    柳景閔參振武原從功官至縣監宋演進士沔仲弟參扈聖原從公官至萬
    梁諌嘉善府使朴濟副總管崔以敏澤蘭孫天啓甲子天朝請援以千
    總赴征屬於李适軍适判公與諸將議曰吾等皆王人也豈從賊敗秉夜走入都元帥軍破賊于鞍
    嶺錄二等功拜訓鍊判官
    洪濟以捕倭功拜郡守金遵階資憲兵使初參宣武原從
    功再參衛聖原從功
    梁沖兵使李憺都事之孫水使任夢得丙子扈駕南
    漢錄三等原從功仍登科萬戶
    金廷進丙戌錄寧國原從功臣至縣監朴信吉濟子
    通政郡守錄振武原從功
    李益達文翰超倫投筆決科官至水使姜海逢孝子贈
    [083a]
    都事海遇弟居家孝友莅官淸白官至監察
    朴大傑初參宣武原從功再參衛聖原從功
    李英男僉正昌壽曾孫丁酉巨濟之戰有請援破賊之功事見懲毖錄柳東發參振
    武原從功
    李周衍同樞惇亨曾孫戊申逆亂以開良持差別營千總鎭守西門顯賊間使持
    書來到據義嚴防 英廟辛亥道臣褒 啓以武賊調用歷授僉使五衛將
    鄭暘賓祥斗
    子北兵使
    鄭恒賓縣監祥龍子嘉善府使鄭亨賓宣傅宋迪孫參判秀衡
    從子
    宋碩孫縣監興詩四世孫郡守鄭與曾暘賓子歷兵使承旨副總管
    景魯與曾弟府使鄭孝曾暘賓從子營將鄭纘曾暘賓從子府使鄭伯
    恒賓子都事鄭宅洙孝曾子營將鄭履曾祥斗孫縣監鄭復曾
    祥斗孫察訪鄭泰曾祥斗孫縣監李元萬監役尙斌五世孫營將鄭宅
    與曾子營將李汝忠西歸起浡四世孫前郡守孝母病嘗糞血指父喪
    [083b]
    粥 英廟賓天食素三年一鄕稱歎焉
    李汝節汝忠弟前府使宋烈休宣傅
    宅昌與曾子前縣令宋益休縣監有栻四世孫前府使宋應休碩孫從子前營
    宋觀休碩孫從子前郡守鄭宅亨履曾子前宣傅鄭宅臣履曾子前
    判官
    鄭宅休暘賓孫前宣傅鄭宅仁進士伯周四世孫前僉使鄭宅柱暘賓
    從孫全羅中軍
    李德倫義臣後宣傅徐鶴聞正言
    文臣李風奎判官協聖曾孫今校理
  • 儒林
    084a
    [084a]
    儒林 本朝柳坋參知思汶孫受學於族叔檜軒公義禁 端宗遜位屛居于坤
    止山下謝絶交遊專心學問日用工夫以主忠信毋自欺爲本踐履篤實造詣精深於是四方賢士
    多從之萍湖李參判寒齋李評事墨岩李文平皆來學焉佔筆金先生按臬薦公于 朝授侍直移
    洗焉司評皆不就自號遺逸齋皆寓柳下惠不怨之意也李文平按臬與同門諸人構一小樓於齋
    軒之傍名曰惠學今其遺址尙存州人亨祠于黃崗祠
    申重慶號琴書堂薦授敎官不就
    天資純美學問精深識洞天人功篤踐履推渾天儀造璿璣玉衡日影臺度分漏刻毫釐不差以訓
    誨後進爲己任學者多從之鄕人立祠于鶴峯山下與晚庵李相國尙眞合享後移建于寒溪

    命龍號石溪縣監渭之子擧稟淸純英睿絶倫早年求道沈潛經籍尤精於洛閩諸書如陰陽
    方技釋老之書無不究其源流海平尹相公斗壽嘗叩其學歎賞以爲不可及壬辰倭亂赴 行朝
    牛溪成先生與語歎曰吾道有人矣晚就沙溪金先生門下相欺以聖賢之道義理精微之蘊諸家
    [084b]
    註解之疑論卞性復剖釋無礙先生每歎其博學稱以益友其沒也撰墓誌鄕人立祠獜峯山下而
    祀之
    金東準號風谷麗朝平章事台鉉之後資稟異常器宇宏深早遊沙溪金先生門下篤
    志講學造詣卓越待人按物和擧藹然當光海政亂倫擧斁絶有鄕人聽族權奸將欲上疏誘貿百
    端公凝然不動曰有死而已全湖之士賴以不入於邪者甚衆 仁廟反政以金先生薦授初仕屢
    還至監察丙子之亂扈 駕于南漢亂已 除官不赴而終文正公宋時烈撰墓誌鄕人合享于獜
    峯祠
    金俊業號東溪受學於沙溪之門當昏朝廢母議起公奮義抗疏 仁廟朝授孝陵
    參奉不就
    柳沆號雲江直長汝精孫受業於愼齋之門好學不倦中司馬筮任出宰黃澗解印
    歸鄕訓誨後學今上丁巳鄕人立祠
    李之益號竹塢生員之子誠孝出天竭力供職
    博通經史累擧不第末年又致力於禮學遍遊愼齋尤春諸先生之門多所開發父喪居廬哀毀而
    率今 上丁巳鄕人立祠
    李后泰號遊溪同樞惇亨子資稟異常文藝起群弱冠升上庠同
    [085a]
    春宋公爲癸酉與之講論經義亟稱其學識之精 顯廟將視學泮任揀經明若而人擬修顧問
    而公與首選遂樞衣於同春之門專意學問踐履篤實事親至孝志物俱修居喪盡節廬墓啜粥友
    于兄弟睦於宗黨從事禮樂兼治春秋尤用工於朱子書晚年以訓誨後學爲己任今 上丁卯鄕
    人立祠
    鄭祥龍佐郞叔周子生員縣監尤庵門人爲師抗疏鳴冤文章擧節爲世所稱
    李翊烈進士祉億子別薦授恭陵參奉不就
    [085b]
  • 蔭仕
    086a
    [086a]
    蔭仕 金繼志麗朝名臣光轍孫官至總制事我太祖 太宗奮不顧身見機周旋
    回天之功 太宗嘉其忠賜是名賞齎田民文券尙傅
    趙琚洪武戊寅嘉善工曹典書
    自誠翰林翼之子縣監趙尹部縣監姜利誠寶文閣大提學淮中孫別坐
    姜允德利誠孫參奉李頤資乙子吏判李垤頤之子府使李濕垤之
    子縣監
    李遇良參奉崔得之參議霮之子少尹崔進明晚六瀁之子正
    崔汝寧進明子郡守崔汝貞汝寧弟縣監崔汝寬汝貞弟縣監
    崔汝達汝寬弟參奉鄭叔善縣監柳益江參知思汶子縣監李輪
    吏判承吉子郡守崔溱汝寧子察訪金日昌政堂文學滓之孫監察李義
    縣監柳之綱參奉鄭僴別提姜仲周允德子部將崔渭提學匡之四世
    孫縣監
    柳永會遺逸齋四世孫擧節超世文藝之寡倫累擧不中 除參奉不赴
    [086b]
    叔善曾孫壬辰倭亂以白衣從召募使李廷鸞保守完城有募軍退賊之功 除參奉
    廷彦壬辰倭亂從義兵將鄭文孚有功 除北部參奉柳汝精壬辰倭亂以進士扈
    駕龍灣 除軍資監直長不就
    李道吉府尹廷鸞子察訪李德吉府使廷犀
    子副正
    宋興詩監司永耇子縣監李昇府使崔孟弼溱之子察訪
    克譓丙子胡亂以生員扈駕南漢 除監察金東達監察東準弟參奉早喪怙恃事
    伯兄如嚴父與群兄弟危坐一室終日怡怡潛心經籍以訓誨後追爲己任鄕黨推賢焉
    李至
    進士彦愊子察訪姜姬虎修撰崇德孫直長閔桓府使汝儉子都事
    仲亨仁義之後累參原從功判官梁克遴縣監禹永賴判官甸之子主簿
    朴東立生員以華孫生進俱中參奉性素剛方當老海廢 母抗疏盡言士林推重
    胤吉少尹得之七世孫以鄕薦授參奉柳泂孟江曾孫累擧不中 除參奉不赴
    [087a]
    惟敏直長柳彭成敎授朴明遇義禁府都事黃希曾翰林孟粹五世
    孫參奉
    梁明德經歷和之子察訪鄭希韶麗朝侍中裕之後縣監崔淑
    司僕正崔壽亨參奉鄭傑洪州判官 贈兵判鄭彦義佐郞振之子直
    李惇義察訪至垕孫早孤力學禁府都事鄭希吉直長彦義孫參奉
    惇禮進士至誠孫參奉李惇亨號晚吾生員至道孫學問甚博行誼持著晚年以訓
    誨後進爲己任諄諄不倦學者多從之肅廟朝以別薦 除官至同樞
    金仲齡郡守
    仲齡子府使李榮先府尹廷鸞孫參奉不就子尙眞貴 贈頷議政李尙斌
    榮先子監役李尙隣榮先子庶尹崔澤蘭德蘭弟孝悌著稱學問淹博薦授參
    鄭節縣監柳思根參奉林國柱奉事任慶昌以才行薦授奉事
    李得宗天文敎授沈嶪靑城伯德符之後縣監沈大有嶪之子縣監
    [087b]
    大有子監察梁有義貴生子奉事蘇好善主簿黃奉祖縣監
    有佺縣監詩興子郡守宋有光有佺弟察訪宋有械有光弟縣監
    延宗尙斌子監役李延世延宗弟縣監李延會古相尙眞子主簿
    尙夏司藝尙周兄性度謹垕友愛篤至家甚貧窶敎弟不倦竟至立揚鄕人稱之 顯廟甲辰
    鄕薦 除參奉至主簿
    沈應高以才行薦授禮賓參奉李敏佐義禁府都事
    宋曇有光子別檢宋曅有佺子縣監宋尙魯尙夏弟參奉李承敏
    直長李延普延會弟郡守李延大右相尙眞從子佐郞宋秀一曇之子參
    李宇春延會子郡守宋秀泰參判秀衡兄參奉宋秀華秀泰弟參
    李宇濟延大子正郞鄭允廸參奉之後直長鄭敏迪允迪弟參
    李普聖宇春子參奉李觀聖晉聖弟別檢李揆文晉聖子縣監
    [088a]
    鄭斯鋏進士達恕曾孫使臣以晝樵夜讀 聞于朝授參奉朴瑞原齊金幹門人別薦
    授禮賓參奉
    白奎昌以吏才薦授中部參奉李基正參判基敬弟縣監
    誠一甲子死節臣永緖兵世孫正郞李協聖承旨延德孫今郡守李容萬揆文
    子監役
    李鎭熙宇濟孫今主簿李馨萬延德玄孫官至縣監李搢萬延德
    玄孫官至郡守
    李鳳賢縣監鎭熙孫寧陵參奉
    [088b]
  • 生進
    089a
    [089a]
    生進 朴希良判決事迪孫孫朴輔 朴泰之大司成坤子李綱
    執義孟智孫李基肅生壯林乙枝判官仲亨子金如山浩子崔淑
    察訪溱之子朴儹錦川府院君訔之後崔秀弼察訪溱之子李德顯
    林崇柏乙枝子林崇栝乙枚子任光輔 柳培 林
    崇柏子康以和兩試陳宇擢壯元聲名藉甚爲金安老所構冤死後伸雪
    僉知思汥子朴世獜 梁希傅兵使沖之子柳仁成 郭
    萬禧 朴以常 黃應琛 金得凱府使權之子梁文
    希傅子朴以經儹之子金龜壽監察若礦子李彦愊號慕庵淸
    白吏仁忠曾孫鄕人立祠
    柳部弼 崔德蘭孝友著聞學問精深游太學於三爲
    斥佛疏頭 國恤三年素食
    金翼漢通川君較之後柳晉 郭安仁
    [089b]
    柳彭年堛之子鄭仁獻 陸大鵬 元凱 柳德潤
    黃應井 朴明應 金弼鉉 宋桂年 柳會
    崔部桂 趙希禮 朴而華迪孫孫南順孫 林忭
    崇括子朴明弼以經子李華 林協崇柏子金瑱通川君較之後
    柳希聖 朴礎世獜子兩試梁應房 柳普 鄭彦悌
    韓世猗 李彦龍 李申忠僉正昌壽子金敬止龜壽
    林廷俊愊子李繼孝申忠子李至誠彦愊子金應凱
    崔璡 李廷麒號友升角尹廷鸞弟博通經史慷慨有大節筆法亦名世崔石溪命
    龍師事之
    柳陟 李廷龍廷鸞弟與兄廷麒同榜柳阡 申袗
    柳思諶 張應斗 張應翼 梁 金以良兩試
    [090a]
    李鐺 李克謙 金熙止敬止兄文行擧節名于一世不幸早歿
    希賢 李克諴 李獜慶 朴東顯參奉東立弟光海廢 母
    與兄廢擧自靖
    李至道號貳樂堂彦愊子志行高潔功著興學鄕人有立祠之議宋沔
    贈判書克昌玄孫李秀馣 金愼機 宋大 柳夢獜
    鄭達恕 任尹聖 崔以寬 李欽 趙吉仁
    李泰男 宋祥雲 崔時發參奉胤吉子器局嚴整言語正大操筆成
    文不可點綴一時士林皆推重
    朴琥明弼子朴濬以經孫崔嘺文翰超倫操守
    牢確
    金汝錞汝鍊弟李大載 金澤 金曼輝 鄭爾
    虎 柳思謙 李延祥察訪道吉曾孫文藝超世郡守友出天不幸早歿
    柳昌吉 宋徵郡守時彬子兩試李俊源 洪伯衍判校南立
    [090b]
    殷夢臣 金漢龜 朴泰眞迪孫七代孫梁貴生
    李汝泰至道曾孫洪仲衍伯行弟金復謙參奉峻業孫李徵憲
    掌令垕先從子鄭伯周佐郞叔周兄號薪材以文行氣節名宋時洵汚孫李 宋尙殷司藝尙周兄金夢祥 張正男 李惇 宋
    祥雲從子宋寏祥雲從子趙器重 鄭祥獜佐叔周子宋時
    祥雲孫趙器完 張惀 李世章 宋華時兩子
    檜齡 李弼直 鄭爾僑 奉日輝 柳時憲
    梁應八 柳光庭 張瑞龍 愼思迪 申伯吉
    柳元基 李基業察訪至垕子任慶茂 李時立
    柳忠玉直講偉之子宋思亨時雨孫李后亮 李自翊
    [091a]
    李希泰汝泰弟柳昌善 李台白獻納台龍弟柳益長持平
    頲之從子
    柳章玉僉正俰之子柳東柱 金砥 白如璧
    朴泰瑞 朴廷蓍 朴大復縣監東赤孫李祉億國憲子掌
    令垕先孫資稟端雅事親盡禮連遭父母喪廬同過哀毀疥成疾而歿
    權允經 金
    五一 金䥪 金石諧 林之梓 文萬化 崔
    繪 丁玹 朴仲錫 林益蕃 梁起華 李台
    獻納台龍弟李弼基 李龜重號四守堂游溪后泰子事親盡孝居喪盡
    禮睦於宗族信於朋友鄕人稱之
    柳成三 溫必晉 李龜錫汝泰
    崔聖度 李泓 柳宜長持平頲之子柳光玉僉正俰之
    李尙協 李龜濂承旨益泰子李龜徵直長承敏子兩試
    [091b]
    器全兩試李章運 金必精 李宇望延祥子宋殷圭
    武科徽之子學諭道玉子鄭國賓號■隱祥獜子宋道孫縣監興詩
    四世孫
    柳榟忠玉子宋之澤徽之子金應鍾復謙子朴世風泰眞
    之子也
    李夏濟判決事以濟兄宋廷富司錄過龍子吳命祺牧使命禧
    李宇益承旨延德子梁聖翊 李宇賢監役尙斌孫李祉
    判官循先孫崔八柱澤蘭五世孫兩試柳時晉 吳尙復
    李得聖宇望子李恒聖監役尙斌曾孫洪晚祉 柳組光玉子
    李夏馣 李耼龍 柳輝極忠玉從孫柳輝樞輝極弟
    重楷 金大來 黃翕 閔志洙 柳輝奎忠玉孫
    柳輝漢輝奎弟林秀樟 李震興希泰孫鄭道極參奉敏迪
    [092a]
    李鼎烈掌令垕先曾孫金昌益 金泰孫 崔可一
    朴鼎贇 柳克儉 具恪 李敏啓 王殷大
    朴相一 鄭養仁正郞德洙子宋愿休營將應休兄
    玉休郡守觀休弟陵祉遠 柳益儉 李馨八湖城君柱之六
    世孫
    崔命岳 李思濟 洪在部 申錫魯 李繼
    湖城君柱之七孫李馨振湖城君柱之六世孫金載豐贈敎官運德子朴榮直
    金載鼎載豐弟崔錫休 金鶴鉉載豐子金載忠
    吳榮部 李馨萬判官協聖孫丁若永 李龍九 鄭東龍
    李亨植壯元義臣後朴文永 崔億祿 吳永河
    吳庠秀永河子韓在曄 李風夔郡守搢萬之子金載恒載豊弟
    [092b]
    煥奎 金瓊洽 徐永坤贈敎官 鍾子徐鶴聞
    金濟國載鼎孫鄭東日 金相麟 金宇麒孝子贈敎
    官啓憲子
    李秉琦謹寧君禮之十六世孫李基纘吏判丞吉後李錫馨基繽子
    李僖善楸灘瓊同後李炳善完城君伯由後金良錫贈左承旨啓憲孫
    李炳麟校理風奎之子柳相烈
M/F PDF 보기 - 책차를 선택하세요.
팝업닫기